APP下载

二语习得理论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启示

2015-04-02

关键词:汉藏第二语言二语

李 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岳阳 414000)

二语习得理论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启示

李 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岳阳 414000)

在二语习得的理论中,情感过滤假说、监控理论和环境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主要措施有:重视影响藏生对汉藏文化差异的情感因素,提高汉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创设有利于汉语习得的良好环境。内地西藏生尽快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是提高内地西藏班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

二语习得理论;内地西藏生;汉藏文化

教育援藏是国家面对西藏地区采取的一项特殊民族教育政策,旨在充分利用内地的资源优势,为西藏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培养和贮备高素质的人才。目前,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西藏学生选择到内地求学深造的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在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汉藏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不仅阻碍了内地西藏生汉语习得过程的顺利开展,影响内地西藏生汉语习得的最终效果,而且汉藏文化差异的适应受到内地西藏生汉语水平的牵制而举步维艰。二语习得理论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这对提高内地西藏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二语习得理论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经过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二语习得”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开始在我国起步,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至今已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取得重要的成果。在二语习得理论体系中,其主要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监控理论和环境论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1]

(一)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至关重要,它不仅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效果。这些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力、性格、情感状态等。如,动力因素中,如果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则学习动力大、进步快、效果好;如果学习者学习目的模糊,则学习动力小、进步慢、效果差。性格因素中,如果学习者性格乐观、自信、外向,在语言习得时乐于投入陌生的学习环境,情绪积极高昂,则学习效果好;反之,内向、胆小、自卑的学习者语言习得情绪低落,抵制陌生的学习环境,则学习效果差。情感状态因素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第二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如,对第二语言学习持放松状态的学习者获取第二语言输入的信息多,收效大;而焦虑状态的学习者获得的第二语言输入数量少,收效甚微。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为西藏生在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控制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供了借鉴。

(二)监控理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和“学得”。就第二语言习得效果而言,“习得”比“学得”更为实用,更为重要。“习得”是通过在第二语言交际运用的实践中掌握语言,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无意识状态地吸收和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无需使用语法规则进行监控,学习者“习得”过程感觉轻松自然,无需承受太多的学习压力。“学得”是指学习者采取有意识的理性思维和研究方式来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为了检验“学得”情况,学习者时时要注意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监控,纠正错误。语言规则的识记和监控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语言规则的识记后又很容易遗忘,学习者“学得”过程身心疲惫,效果甚微。

克拉申监控理论同时指出,提供给学习者“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至关重要。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的必备条件是拥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有当学习者接触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提高习得效果。“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效果。

在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西藏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培养西藏生通过“习得”方式而不是通过“学得”方式巩固学习效果。

(三)环境论

早期的环境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就是学习者克服母语的干扰来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近年来环境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文化的适应、接受和趋同程度。其中,文化迁移观点及其文化迁移的两种模式最具代表性。文化迁移是学习者在母语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学习和适应第二语言新文化的过程。根据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文化的接受、适应、理解和趋同程度,文化迁移模式可以分两种类型:在第一种类型中,学习者保持开放的心态融入第二语言社会,对第二语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持观望态度;在第二种类型中,学习者不仅保持开放心态融入第二语言社会,而且主动采取第二语言社会的价值观念,接纳第二语言社会的生活方式。

内地西藏生只有保持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融入汉语社会,接纳汉语社会的生活方式,才能适应和接受汉语文化,在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力争实现汉藏文化的契合交融。

二、汉藏文化差异及其表现

汉藏文化差异是由于受到文化、环境、思维、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汉藏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质。其主要表现为文化背景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和心理差异等。[2]“在学习或研究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常常不主要是语言结构表层的问题,而是语言背后的深层文化规则以及与民族思维方式相联系的东西”。[3]16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属于文化差异的范畴。在本民族文化长期的熏陶和侵染下,内地西藏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会给汉语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

汉族和藏族都是中华文明古老民族,两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形成了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汉藏文化中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必定在各自语言中蕴含和再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及不同生存环境下,在汉藏民族交流过程中,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会呈现出相应差异。[2]对于远离家乡来内地深造的西藏生而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由于这些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障碍在所难免,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是提高内地西藏生人才培养素质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借鉴二语习得理论,帮助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在二语习得的理论体系中,情感过滤假说、监控理论和环境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一)重视影响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情感因素

影响藏生适应汉藏文化障碍的情感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心理障碍

内地西藏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明显的民族文化差异和较大的社会生活环境变化,让藏生的心理适应期比较漫长,心理障碍普遍存在。如,远离家乡,使得藏生孤独感、封闭感和自卑感较强烈;远离父母,使得藏生情绪低落、一蹶不振;语言障碍,使得藏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受挫;内地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使得藏生精神负担加重,抵触情绪较大。

2.学习障碍

笔者就自己所在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生开展了有关汉语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4%的藏生因担心汉语说得不好,被别人笑话而不愿意说汉语;24%的藏生不愿意同汉族学生和老师交流;72.27%的藏生认为汉字太复杂,汉语太难学;遇到汉语学习困难时,42%的藏生讨厌、不愿意纠正汉语学习中的错误,对汉语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4]调查结果表明:藏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藏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内地西藏班人才的培养质量。依据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面对汉藏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藏生克服心理障碍,调动藏生的情感因素包括动力、性格、情感状态等投入汉语习得过程,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开朗、自信、乐观的性格,积极置身汉语习得的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重视影响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情感因素,必须三方联动,多管齐下,尽力消除消极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首先,社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内地西藏生跨文化教育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安保工作的全面督查和考核。其次,学校要根据每个藏生的实际情况,列举藏生心理障碍的种种迹象,分阶段、分年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藏生心理健康档案,逐一对照做好藏生心理辅导工作并落实到人、责任到位。再次,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远离家乡后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适时给予藏生温暖与关怀,及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培养藏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

(二)提高汉语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克拉申监控理论提醒汉藏文化的教育工作者,要为藏生习得汉语努力创造条件,特别是汉语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将直接决定藏生汉语习得的效果。因此,汉语习得过程中,如果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的使用多样,教学评价的形式丰富将极大地扩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数量和质量,对汉语习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难度较大,这都会影响汉语习得的效果,进而造成藏生对汉族文化的隔膜,甚至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1.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当

首先,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中与大学的有效衔接,掌控语言输入的数量,确保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其次,教学内容难易适当,要适当控制语言输入的难度。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藏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又要有利于提高藏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努力寻求汉藏文化的适切性和交融点。教师要通过寻求汉藏文化相通、相融的核心内涵,引导和培养藏生对汉族文化的认同感,避免其对汉族文化产生抵触情绪,适时、适当地化解汉藏文化障碍。只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让藏生感兴趣并觉得有意义时,才会提高藏生可吸收的语言输入的效果达到汉语习得的最终目的。[5]

2.教学方法的使用多样

首先,要有利于提高藏生学习兴趣,坚持多种教学方法配套使用。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法,加强对汉语习得的针对性,才能有效提高藏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和水平。如传统教法与现代网络教法紧密结合,探索语言输入方式的多元化、形象化。其次,要改善藏生学习方法,尊重藏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再次,教学方法的使用与优化教学过程相结合。在汉语习得中要避免对汉语繁琐、机械的语法分析,重在体会,不拘泥于语法规则,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3.教学评价的形式丰富

在二语习得中要提高汉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既要能检验习得效果,又要有利于提高藏生汉语习得的热情和兴趣,对藏生汉语习得的教学评价尤为关键。教师应针对每个藏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全方位、开放性评价方式,开展分阶段、分类型的个性化评价,逐一检测藏生汉语习得的情况,提高汉语习得的实效性,为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打好语言功底。如,可以采用卷面考核、实践运用考核、情景考核等多种评价形式,还可以采取藏生自评、师生共评的方式,综合运用以强化藏生汉语运用能力。[6]

(三)创设有利于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良好环境

二语习得理论中环境论对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影响极其深刻。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程度和水平取决于内地西藏生对汉族文化了解、接受和趋同的深度和广度,而这与内地西藏生自身的汉语水平密切相关。内地西藏生习得汉语的过程就是在克服自身母语的干扰,投入第二语言社会的过程。当然,藏生在母语文化背景下,不仅要求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内地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汉语环境,而且要求了解、接纳第二语言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实行汉藏文化融合,这就要求必须创设有利于汉语习得的良好环境。当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汉语习得的良好环境,主动接纳汉族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时,适应汉藏文化差异就变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相反,学习者如游离于汉语环境之外,在母语的干扰下,不仅直接影响现实中汉语习得的效果,而且一旦汉语习得环境发生变更,汉语运用实践减少、弱化,学习者汉语习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汉语水平就会直线下降,适应汉藏文化差异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笔者问卷调查显示,71%的藏生来自农村,28.57%的藏生家人几乎不认识汉字,27.1%的藏生认为社会环境对了解汉族文化的影响最大。[4]调查结果表明: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态度和效果。因此,必须创设汉语习得的良好环境,为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提供平台和保障。首先,必须帮助内地西藏生调整心态,缩短对汉语及其汉语社会的心理距离,引导内地西藏生逐渐适应内地环境,通过适应内地环境为适应汉藏文化差异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汉语环境对提升内地西藏生汉语水平的作用,积极创设广泛运用汉语的机会和平台,提供更多的汉语锻炼实践机会,鼓励藏生接触汉语社会的价值观念,拉近与汉语社会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距离。要让内地西藏生通过与外界的汉语交际和交流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和运用汉语,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汉语,在轻松自然的环境状态下提高汉语习得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内地西藏生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水平和能力。

四、结语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汉藏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藏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汉语在西藏地区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充分发挥二语习得理论对适应汉藏文化差异的指导作用,不仅对提高内地西藏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1]柴秀云.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中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5,(30).

[2]林秀艳.浅谈藏族中小学生汉语学习障碍[J].西藏教育,2009,(11).

[3]王远新.论双语与双文化[A].朱崇先,王远新编.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一辑)[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4]李梅.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2).

[5]向前进.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

[6]李梅.高职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

G03

A

1672-0040(2015)04-0092-04

2015-03-19

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内地高校西藏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2014YB-019)。

李梅,女,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逢超)

猜你喜欢

汉藏第二语言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汉藏姐妹一家亲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