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种之源
2015-04-01马与龙
马与龙
治河者说
辽河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正逐步完善
——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治理处处长沙德纯答记者问
“弯弯曲曲的辽河
恰是流动的辽河魂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关于它的秘密
辽河魂
是清净的河水
是优美的湿地
是牛轭湖的涟漪
辽河魂
是刀鳍、鲶鱼、鲤鱼
是横行的河蟹
更是斑海豹的嬉戏
辽河魂
是香蒲、睡莲、眼子菜
是杞柳、柽柳
是芦苇荡、红海滩
辽河魂
是白鹳、天鹅、丹顶鹤
是野鸡、野鸭
是鸣唱的青蛙
辽河魂
是数不清的昆虫
是浮游生物
是漫游的底栖生物
辽河魂
是辽河的守护者
是为之奋斗的你我他(她)
是无数自然生命的合奏曲
辽河魂
是美妙的音符
是和谐的诗篇
是可持续的未来!”
这是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治理处处长沙德纯的诗,当记者见到这位具有诗人情怀的治河者时,却为他对辽河生态保护工作的严谨与审慎的态度所折服。长达一百多页的2014年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为辽河生态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记者:开展辽河干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意义体现在哪里?监测目标是什么?
沙德纯:辽河干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保障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同时,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可能导致的辽河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通过恢复湿地植被,提高水源涵养、防蓄洪水、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和污染物净化能力,保障水生态安全。同时在提高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多样性,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扩大种群数量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开展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为合理保护、建设和恢复辽河的生态完整性和自然风貌提供了科学依据。
到2015年,建立、完善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以地面固定区域监测为主,临时监测和遥感监测为辅,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网络并逐步提高示范网络的监测能力,对主要生物类群及其生境和威胁因素开展监测,分析示范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演变趋势、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等,显著提高示范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科学性,为开展我省生物多样性监测做好骨干网络、技术体系和人才等方面的储备。
记者:自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通过建立辽河保护区对全线实行封闭保护,禁牧、禁渔、禁采、禁伐,对辽河干流流域进行一站式管理以来,辽河保护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得到了怎样的提升?
沙德纯:管理局通过对辽河保护区内21个监测点的调查,数据表明2014年辽河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近一步改善,且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生物数量及种类大幅度增加,标志着辽河保护区水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辽河重现水清波碧、鱼跃鸟翔自然风光。
辽河干流的福德店至盘山闸段主河道两侧大致各525米范围以及重点生态示范区,已有的耕地被滩地草原、林地所取代,已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自然植被景观。辽河保护区由水域向外部两侧基本形成了“水域—滩涂、湿地—草地”的景观格局。
通过几年的生态治理与保护,辽河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鱼类、鸟类、植物和昆虫的丰富度较高,分别达到32、81、218和350种,与2013年比分别增加3、8、18和244种。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尾鹞、短耳鸮和纵纹腹小鸮等在保护区内多处出现,2014年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岩鹭,此外在辽河沿岸多处发现猛禽,如红隼、阿穆尔隼等。经常看到野鸭成群,鼠类、野兔、黄鼬和蟾蜍等大量出现,碗口大的螃蟹在芦苇丛与马路间“穿梭”。另外,目前辽河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种类达到60余种,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纤毛虫,有40种之多,比2013年增加26种,充分说明辽河保护区内水质达到“清洁”的新高度。
记者:现在辽河干流自然保护区的地表整体植被覆盖情况如何?未来如何规划?
沙德纯: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辽河保护区内地表整体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由2013年的63%提高到了81.3%,河滨带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辽河保护区的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群落景观多样性、群落空间多样性、群落时间多样性变化显著。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大面积的野艾蒿群落、小叶章群落等多年生植物群落以其自身积累的生长优势在群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说明辽河保护区处于次生正向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极大恢复。
辽河保护区历经四年治理,优质的水环境正在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系统完整性趋于良好状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并行,更加全面地开展辽河治理保护,更好地惠及民生。
(图片提供/辽宁省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 图片编辑/李雨忻 张思宇)
责任编辑 郝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