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中生代领军人物林佳龙
2015-04-01王琼
王琼
“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后,新当选的台中市市长林佳龙与妻廖婉如及女儿在竞选总部感谢支持的群众。
在去年台湾举行的“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民进党籍参选人林佳龙以20万票的优势战胜国民党籍参选人胡志强,当选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后第二届市长,终结了国民党在台中连续13年的执政,中台湾“蓝天变绿地”。此次胜选奠定了林佳龙在民进党内中生代领军人物的地位。
陈水扁重点栽培的学运世代骨干
林佳龙1964年2月13日出生,原籍台湾省云林县麦寮。他出身于台北市的一个裁缝之家。由于祖父一代经商失败,积欠很多债务,林佳龙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云林县,落脚于台北万华开手工西装店维生。林佳龙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其妻廖婉如是奇美电子董事长廖锦祥之女、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的外甥女,两人在美国耶鲁大学相识并结婚,廖、许两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丰沛的政商关系,成为林佳龙日后从政的重要资源。
林佳龙自小学习优异,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台湾大学政治系,于1986年、1988年相继获取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并在七年内相继获得政治学、哲学双硕士学位以及政治学博士学位。进入大学后,林佳龙即成为校园学生运动领导人物,先后参加“大陆问题研究社”(曾任社长)、“三民主义研究社”和国民党学生社团“觉民学会”。与“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等人创办台湾政治学会,发起成立研究生组织“台湾宪政改造会”,并任干事。1985年当选为台大学生代表联合会主席,并发起“自由之爱”抗争; 1990年3月成为“野百合学运”重要领导人之一。之后与 “台湾教授协会”合组“台湾学生教授制宪联盟”,提出所谓“主权”、“制宪”和“社会改造”等三大主张。1994年加入美国“台湾学生社”,1995年至1996年任北美洲台湾研究会会长。
1998年自美返台后,林佳龙任教于中正大学政治学系。后通过许文龙的关系与李登辉来往甚密,并且结识了李登辉的儿子李远哲。2000年“大选”投票前夕,林佳龙促成李远哲公开挺扁和“国政顾问团”的出台,为陈水扁当选立下大功。 陈水扁上台后林佳龙被委以“国安会咨询委员”的重任,成为野百合学运世代第一位“部长级”高官。林佳龙亦充分利用妻家关系和美、日智库人脉资源,推动成立了“台湾智库”,积极协助两岸跨党派小组的筹组,构建美、日、台三边对话平台。一路得到陈水扁重点栽培的林佳龙,成为其处理“国防”、“外交”及两岸关系的重要幕僚。2002年7月,林佳龙由陈水扁亲自介绍以“菁英”名义加入民进党。2003年3月任“行政院”顾问兼发言人。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任“行政院”新闻局长。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任民进党中央秘书长。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任“总统府”副秘书长。
行事果断、性格孤傲
林佳龙是民进党内中生代典型的学者型政治人物,拥有美国名校的高学历,学识俱佳、形象清新,在台中基层蛰伏十年,不急不躁、深耕细作,极具耐力与韧性。他擅长组织协调工作,任“行政院”发言人期间,在“阿里山小火车翻覆”、“非典”风暴等重大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组织能力与危机处理能力,行事果断。但由于林佳龙自视清高,孤傲自负,为人处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接受他人意见,党内人缘较差。任民进党秘书长期间,尽管存在争议,他对解散派系、打倒“十一寇”等清算新系运动毫不手软,自此与“新系”结下仇怨。
2005年3月,林佳龙辞去“新闻局长”职务,接受民进党征召参选台中市市长,但在与胡志强的对垒中,以8万余票差距落败。选后举家迁至台中,成立“林佳龙市政办公室”,继续经营基层,伺机卷土重来。在2010年台中市市长选举中,林佳龙虽被迫“让贤”时任民进党秘书长的苏嘉全参选,但通过担任苏嘉全的竞选总干事,得以继续蓄积自己的人气与资源。近十年来,林佳龙一直沉下心在台中地方基层深耕,除以奇美集团女婿的身份得到众多企业鼎力支持外,还强力争取到台中学界、医界、商界等多方势力相助,地方声势与实力大涨。2012年,林佳龙投入到第八届区域“立委”选举,并以51.78%的高得票率当选台中市第六选区“立委”。在去年的“九合一”初选期间,林佳龙虽然在与“新系”蔡其昌竞争中惨遭围攻,但凭借其长期累积的实力与人气最终在初选中战胜蔡其昌,第二度代表民进党参选台中市长。在大环境有利、民进党选战策略奏效的多重因素下,林佳龙最终以20万票的优势战胜国民党老将胡志强,并以84.7万票创下台中市市长选举最高得票记录。
“台独”立场鲜明
林佳龙大学时期即与“台独”组织来往密切,属民进党大佬游锡堃系人马,是民进党内“基本教义派”。2006年游锡堃任民进党主席期间,身为民进党秘书长的林佳龙全力支持游锡堃的“激进台独”路线、炮制并推动通过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归纳起来,林佳龙的“台独”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张“正名制宪”,鼓吹“独立建国”。林佳龙一手推动通过的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主权的变更,必须经由台湾‘公投方式决定”,应推动“台湾正名”及制定台湾“新宪法”,破除“宪法一中”的迷障。林佳龙还声称,“正名、制宪、入联,都是正常国家的一部分”。2013年12月,林佳龙对媒体称 ,“民进党应以追求台湾迈向正常国家为目标”。2014年5月,林佳龙更公开发表文章,声称“公开主张台湾独立建国,是迎合世界潮流”。二是反对“一中”,强调“台湾主体意识”。2013年1月,林佳龙出席“世界自由日大会”,抨击马英九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是“与民意背道而驰”。2014年6月,林佳龙对媒体强调,要求大陆接受“台湾前途由台湾2300万人民决定的共识”。认为台湾前途不能寄望于大陆,声称“入联公投”是“拒统公投”,不是“台独公投”,是“民主国家的正常显现”。三是声称两岸交往要以“民主”为前提,鼓吹以“民主”影响改变大陆。林佳龙认为,“两岸互动并非零和”,“交往才是王道”,但“民主”是两岸交流的前提。在2013年10月召开的民进党政策研讨会上,林佳龙提出民进党应以“扩大民主”、“正面交往”两大策略面对两岸关系,在确保台湾“主权”的原则下,以“民主”为两岸交流先决条件,“使台湾在两岸交流中化被动为主动,更借由互动过程改变中国”,要求大陆与台湾对等谈判,且要把“人权、自由、民主放进两岸经贸协议的签订中”。
未来施政面临不小挑战
林佳龙此次高票当选台中市市长,打赢了民进党“决战中台湾”之役,让绿营政治版图跨过浊水溪,为民进党赢得2016年“大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具有“以选举论功赏”政治传统的民进党中脱颖而出,成为绿营中生代“政治明星”。但是,当选后的林佳龙在未来施政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一是县市合并磨合问题。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后,资源、财政、政策等方面分配不均衡,“重市轻县”的问题依然存在,原台中县有被边缘化倾向,林佳龙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妥善处理县市磨合,面临很多考验。二是派系掣肘问题。林佳龙不以党派为考量,推出“行动市府”团队。但台中地区农业人口多,地方派系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新系”主导台中绿营地方势力,未来林佳龙能否与“新系”良性互动,将直接关系到他能否推动政策落地执行的问题。三是选民结构问题。台中市地区十几年为“蓝色版图”,军公教人员较多,对林佳龙而言,如何在原蓝营地盘上顺利执政,获取民众信任,压力不小。
此外,在留美期间,林佳龙曾参与联合国项目,多次到大陆进行基层调研,对大陆了解甚多。2012年8月,林佳龙曾以个人身份出席上海“亚太区域发展暨城市治理论坛”。2014年7月林佳龙访美期间接受采访时亦表示,当选台中市市长后不排除访问大陆。由于林佳龙的“台独”立场鲜明,其当选后的两岸言行值得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