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车天堂
2015-04-01陶短房
陶短房
地中海之滨的阿尔及利亚由于矿藏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在非洲算得上富庶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建成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沿海的大都市更是马路宽阔,高楼林立,颇具现代气息。
不过有趣的是,如此现代化的街道上,却行驶着数以万计、五花八门的老爷车,从上世纪30年代的甲壳虫、40年代的老雪铁龙到50年代的雷诺IV,应有尽有,乍看之下,恍若时光倒转,一下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巴黎。
这里也盛产石油,虽不如中东那样多,但油价却仍然很便宜。96号汽油价钱基本和国内93号相当,而柴油比起国内来更是便宜许多,加之从高速公路到大小桥梁,一律免费通行,年检开支几可忽略不计,停车费用也和国内自行车存车费一个档次,所以一般人家,养车大抵都不成什么问题。
养得起,还需买得起。该国除了一家卡车厂外别无汽车工业,但车辆进口关税也因此比国内低得多,故而车价并不算高,常见的家用车辆,如大宇、标致206、207之类,不过10万人民币以内,高档车如宝马等也不过30多万。但最划算的,仍是去二手市场买旧车,一辆七成新带牌照的六缸奔驰,最多20万人民币即可搞定,雷诺标致之类就更便宜了。
阿国有个有趣的规定,就是车辆没有年限报废的强制性制度,只要车况良好,能通过定期车检的车辆便可以继续上路,所以这里几乎成了老爷车的天堂。这里的牌照中包含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最古老的牌照,我发现有1962年的,而这一年正是该国立国的年份,据当地朋友介绍,其实有些车的真实“岁数”更大,只不过1962年以前仍然是法国占领,当时颁发的牌照在独立后被统一换发,所以车牌上见不到比62更古老的年份数字。
其实这里独多老爷车,还真跟几十年前的往事有关。阿尔及利亚本是法国人大力经营近一个世纪的殖民地,法裔移民及其后代多达百万以上,他们经营种植园、农场、酒窖,过着和在法国本土的同胞一样的生活,并把当时最时髦的小汽车大量引进到这里。经过长达八年的残酷战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绝大多数法国后裔选择了返回祖国,他们的汽车也自然留在当地,成为胜利后的阿尔及利亚人最理想的代步工具。
近半个世纪的风雨黯淡了这些车原本的华彩,却并没减弱新主人对它们的青睐。这些老爷车虽然显得有些步履蹒跚,没有冷气,没有音响设备,坐椅也不怎么舒服,但它们身材玲珑,转弯半径小,非常适合阿尔及利亚蜿蜒多山、小巷交错的城市道路状况,而且功率小,经济省油,一部可乘7人的雷诺IV一年的开销,通常只有仅能乘五人的新“标致”406的五分之二左右,对于人口较多的当地普通家庭而言,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选择了。
由于见多不怪,而且当地汽车企业还有翻修组装的能力,因此老爷车在当地的售价通常都比较低廉,这就不免让欧美等国的收藏家们觊觎不已,因为岁月流逝,许多原本平常的老爷车,早已成了欧美汽车收藏界重金难求的珍品。可觊觎归觊觎,想从这里运出一辆去,却是连门都没有的:该国进出口法规规定,除了军火、毒品等普遍管制物资外,另有三类商品被列为绝对禁止出口之列,其中赫然便有老爷车的大名在榜。
随着时代的进步,阿尔及利亚的新富裕阶层和年轻人也日益抵挡不了新车型的诱惑,开始抛弃他们多年的旧坐骑,换上了欧美新款。如今在首都阿尔及尔的街头,雷诺IV一类的老爷车已愈益稀少,驾驶它们的也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但在奥兰、在君士坦丁、在洛克撒,在广阔的乡镇,老家伙们熟悉的身影,仍是这个美丽国家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