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是 最理想的伴侣

2015-04-01栗月静

世界博览 2014年2期
关键词:爱猫猫咪人类

栗月静

你可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知识分子,在聚会时的高谈阔论中懂得如何把殖民主义加上“后”,在结构主义之前加上现代,在批判,女权,种族等词汇上加上“主义”,但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学术界的一种新现象:虽然并非显学,但是恰恰又跳出了学术的小圈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那就是动物研究。

动物研究现今是个热门话题,其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全球暖化。不仅生命科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还包括神经科学家、伦理学家、认识论学者、法学理论家和文学学者等,都以前所未见的频率,就人类对非人类世界的职责、人与非人界限的渗透或休戚与共,以及物种间的交流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动物研究成为各种学科交叉的试验田:社会学、生物学、政治理论、人类学等都在动物研究中占了一席之地。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便是这股动物研究热潮中的一员,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震惊世人。其实他最为人知的还是这本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科普性著作《猫咪学问大》。

还有比猫更浅显的吗?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我家就曾经先后养过几只猫。很多人都对猫感兴趣,它们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且慢,谁的生活,它们的还是我们的,它们怎么看待真实和生命?当猫站在窗边仰望天空,那毛茸茸的小脑袋真的是在思索“猫生”吗?惠子问庄子的问题:“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这也正是研究动物的学者们的焦虑所在。

在书中,莫利斯便以更贴近猫科动物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书中回答了,猫为什么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猫为什么喜欢磨蹭人的脚?猫为什么要吃草?猫借着声音、眼神、尾巴和耳朵动作在传递什么讯息?等等养猫、爱猫者的疑问。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浴室洗澡的时候,发觉自己的宠物猫跟了进来,还盯着他的光身子看,他被猫注视得灵机一动,于是就有了长达十小时的演讲《我所是的动物》。而莫利斯的研究可以说基于他对猫50多年的观察,不过许多猫科动物的行为发生在厨房和客厅这个大本营之外。猫一方面可以跟人发展出亲密关系,却又要求活动及行动的独立自主,而且能够如愿以偿。在某种意义上,纽约大学开创性动物研究的先驱巫娜·乔都瑞(Una Chaudhuri)教授所说动物在某种意义上是永恒的他者,完全是针对猫所言的。

他者这个概念,因为文学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中的论述而为人所知,就如同西方从自身的文化和艺术背景出发,想象出东方文化一样,动物研究也是从人类社会的视角构筑出的动物形象。《猫咪学问大》这本书正如著名的猫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所言,爱猫的人不得不看,不过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嫌弃猫,比起狗来,人们更容易遗弃猫,部分因为猫即使被扔出家门仍然“可以”存活。大多数猫在被遗弃之后,都不得不在恶劣的都会环境中凄惨地度过余生。对此莫里斯说,“只不过再次证明人类一再可耻地违反古代人猫的契约。但这如果跟数百年来我们虐待、折磨猫的残酷手段相比,也算不了什么了”。

如今我们正处于动物权利运动的后期阶段,不过势头更强大,动物权利运动自古就有,甚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其现代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著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为开端。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力图用无情的冷漠和乏味的自私来铲除所有形式的宠物饲养,从来没有意识到对数百万孤独的人而言,猫其实是最理想的伴侣。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猫猫咪人类
My Cat Cuddles我的爱猫“抱抱”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爱猫之城
春之猫咪
酷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