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食物银行”捐助穷人
2015-04-01蒋生元
蒋生元
民以食为天,但对埃及老人加纳姆来说,解决一日三餐并非易事。这不,在埃及首都开罗市吉萨区一条拥挤不堪马路的人行道上,加纳姆在昏暗的路灯照射下,在一个垃圾箱里寻找食物。他把一个又一个黑色垃圾袋打开来,然后把右手伸进去,摸摸里面是否有可吃的东西。他对记者说,“我在找吃的东西。除了做这个,我还能干什么呢?”说着,他的右手在垃圾袋里摸到了半块面包,赶忙把面包掏出来,将其放在一边,然后继续找食物。
“食物银行”救助三类对象
加纳姆是埃及目前成千上万的穷人之一。他已经60多岁了,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好,再找份工作的希望越来越小。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经常在垃圾箱里寻找食物,能找到,就能填饱肚子;找不到,就饿一天。不过,他的视力不好,这增加了他寻找食物的难度。幸运的是,埃及这几年出现了“食物银行”,像加纳姆这样的人是该组织救助的对象,加纳姆不久将获得“食物银行”的救助。
埃及“食物银行”成立于2005年,顾名思义,是一个专门向经济上有困难的人员提供暂时性膳食援助的慈善组织。该组织的成员阿哈里德·阿明说,“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东国家,曾长期是粮食净出口国,被誉为‘尼罗河粮仓。但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形势不好等原因,越来越多埃及人的吃饭成了问题。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埃及现在有20%至2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面,另有约20%的人口刚刚超过贫困线。这些人的吃饭经常会出现问题。”
据阿明介绍,埃及“食物银行”成立8年来,救助的对象主要为三类:一、儿童,包括流浪儿童;二、老人,包括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三、仅有临时收入、吃饭没有保障的人群。该组织通过设在全国各地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和慈善组织确定救助的对象,然后向他们提供基本的食物和营养。
“食物银行”的另一名成员纳拉阿·马罗福说,“我们的救助工作不分男女、宗教、种族和地域,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徒;不管是在首都开罗市内,还是远在西奈半岛,只要特定对象符合相关条件,我们就向他们提供食物,装在一个大纸箱里,里面有面粉、大米、豆子、食用油等,每月送一次。每逢穆斯林和基督教徒的几个主要节日,如开斋节、圣诞,‘食物银行还会增加派发的食品,如牛肉和鸡肉等。”
经费从何而来
那么,向穷人派发那么多食物,埃及“食物银行”的经费从哪里来呢?该组织成员阿明透露,来自埃及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定期和临时性捐助。她说,“捐助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家向我们捐的是钱,也有的企业家直接捐的是食物,还有的企业负责食物的包装和交通运输。我们认为,这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使2008年就加入埃及“食物银行”的阿罗福感到自豪的是,在一些私营企业的支持下,“食物银行”在埃及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救济活动,成功地使埃及消灭了“饥饿乡村”。目前,该组织的救济对象主要在城区和郊区。
不过,也有让阿明感到担心的事情,那就是,最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成员,其中包括不少流浪儿童和一些退休公务员也成为该组织救济的对象,因为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不够他们支付全月的食品,每月有一到两个星期需要救济。阿明认为,这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造成的。自2011年2月穆巴拉克政权倒台以来,埃及经济状况恶化,失业人数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向“食物银行”申请救济。
此外,“食物银行”也向一些城区贫穷社区的孩子发放食品,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营养。同时,该组织与一些学校合作,向在校学生提供食品,如甜食、牛奶、酸奶、水果等,改善学生的伙食,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埃及力争成为无饥饿国家
事实上,使穷人吃上饭、感到快乐是埃及“食物银行”开展救济活动的根本宗旨。目前,该组织定期向埃及全国各地的15万多个家庭提供食物,每月不定期地向其他个人和家庭提供几百万份食物。该组织认为,反饥饿就是反愤怒,反愤怒就有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
阿明说,“我们成功地说服一些饭店、餐馆和咖啡馆把客人没吃过的食物,或者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所剩下的食物送给我们,我们装在食品盒里,送给住在或工作在饭店、餐馆和咖啡馆附近的家庭和个人。刚开始时,有些饭店的积极性不高,后来,不少饭店主动与我们联系,让我们把客人没动过的食物送给有需要的人。”
在埃及“食物银行”里,马罗福负责与各慈善组织、需要救助的穷人联系,阿明则负责食物发放。她俩都觉得,在目前埃及社会,她们的这份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她俩都认为,“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压力很大。我们原来计划,在2020年,使埃及成为无饥饿的国家。现在,我们争取在2023年实现这个目标。”
正是有了“食物银行”的成功实践,埃及一些组织目前正在酝酿建立“衣服银行”、“医疗银行”等类似组织。阿明说,提供食物解决了穷人基本的吃饭问题,但光有食物还不够,还得有体面的衣服穿,生病后能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同时,他也希望埃及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措施,帮助穷人找到工作,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使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快乐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