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作用分析

2015-04-01梁靖森冯少芬广东省广州番禺区石楼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144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阻塞性社区差异

梁靖森,冯少芬 (广东省广州番禺区石楼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4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肺气肿或(和)慢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诱发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虽然,急性期COPD的治疗方法已备受临床的关注,但对于康复期COPD患者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采取何种方法能够提高康复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强化肺功能指标是社区医师研究的重点课题。我社区中心对52例康复期COPD患者应用呼吸训练,收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社区中心治疗的COPD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的内容给予确诊;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4.3±5.6)岁。

1.2 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呼吸训练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经确诊后,评价其对COPD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予健康宣教及呼吸训练指导。健康宣教包括:COPD相关常识、日常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营养配比、定期就医等;定期组织病友会,以便于患者之间交流病情,达到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目的。呼吸训练指导包括:患者训练时取前倾立位及头低位,将双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及腹部,便于观察训练时胸腹部的呼吸情况,充分放松辅助呼吸肌及胸壁。控制呼出的气流速率,以距离口唇15~20 cm的蜡烛火苗倾斜且不熄灭为最佳,并采取深呼吸及慢呼吸,经鼻缓慢吸入气体后,以缩唇的方式慢慢呼出,时间控制在4~6 s,尽量收缩腹肌推动膈肌上移,便于气体排出及膈肌休息。

1.3 观察方法:本组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呼吸训练干预前与干预一年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评定,即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氧分压)、氧饱和度、肺功能症状检查评价指标,以及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所占预计水平百分比)、FVC(用力肺活量所占预计水平的百分比)肺功能情况。

1.4 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5.0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干预前后氧分压等相关指标的对比:本组经呼吸训练干预后,PaO2及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肺功能症状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干预前后氧分压等相关指标的对比(±s)

表1 本组干预前后氧分压等相关指标的对比(±s)

注:与干预前对比,①P<0.05

时间 例数PaO2(mm Hg)PaCO2(mm Hg)肺功能症状(分)氧饱和度(%)干预前52 68.52±20.51 48.65±15.62 3.02±0.85 90.12±8.04干预后52 78.95±12.52①46.52±14.52 2.86±1.02①94.85±3.59①

表2 本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的变化对比(±s)

表2 本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的变化对比(±s)

注:与干预前对比,①P<0.05

时间 例数 FVC(L) FEV1(L)干预前52 2.53±0.62 1.11±0.14干预后 52 2.88±0.76① 1.38±0.25①

2.2 本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的变化对比:经1年呼吸训练干预后,研究组FVC、FEV1水平显著上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与在害颗粒及有害气体的异常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该病的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资料统计显示,COPD在全球致死率排行中高居第四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质量[1]。呼吸困难是COP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如何改善这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许多文献报道,对康复期COPD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急性COPD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2-3]。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窗口,应针对社区常见病的治疗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故此在医疗服务中针对COPD患者开展了呼吸训练干预,收效较佳。本文研究显示,本组经呼吸训练干预后,52例COPD患者PaO2及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症状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VC、FEV1水平显著上升,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供氧能力,强化肺功能。笔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缩唇呼吸训练能够避免呼气时小气道过于狭窄及陷闭,便于充分排出肺内气体;取前倾位及头位训练可以提高膈肌的机械力效能;采取腹式呼吸改变传统胸式呼吸,可以强化肺泡通气,调节呼吸功耗,继而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COPD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干预,收效显著,可以有效强化患者的供氧能力,改善肺功能,适于临床推广。

[1] 曾雪峰,王晓霞,李 凯,等.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253.

[2] 李 玮,朱应群,范 杜,等.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112.

[3] 刘 娟.屈体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4):65.

猜你喜欢

阻塞性社区差异
相似与差异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