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M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2015-04-01吴翠花鲍正宇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育素质人才

□吴翠花,鲍正宇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0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形式不断涌现并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社交模式。随之,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形式不断催生出的海量、多样化的大数据,也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据2014年我国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美国的大数据产业在医疗服务质量、交通、教育、税收等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欧洲的大数据在公共管理部门得到深入应用,数据资产在欧美国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战略的高度。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经营决策方式正逐渐由“业务驱动型”向“笆萸·动型”转变,大数据在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经济预警、市场监管、交通数据资源管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初露端倪。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已经把数据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从“十二五”的重要发展时期到即将进入“十三五”的历史时期,大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将更需要越来越多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具备高信息素养的专门化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把握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源头,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任务之一。

1 信息素养概要

1.1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保罗·泽考斯基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意识和技术三个基本层面构成[1]。之后,其他研究者分别从能力、决策、态度、方法与思维等角度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做了分析与说明。基于前人研究,吴翠花认为信息素养就是指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具有信息意识、掌握信息规律,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知识,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存储、处理、运用和交流,具备自主学习,并依靠信息知识体系从事创新工作的能力组合[2]。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的人,他能够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数据并为管理决策服务。

1.2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状况分析

近期以来,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表1列出了几个主要国家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与研究状况。

表1 国内外信息素养实践与研究状况比较一览表

从上述国内外信息素养实践与研究状况来看,国内外的信息素养实践活动几乎同步进行,都是由政府作为推动力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以为培养与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和应对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作为目的。在研究方面,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相关研究成果,直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这些研究成果不断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补充和丰富,为推动信息素养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我国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笔者文献检索结果来看,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问题的关注开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以后有关研究渐渐增多,如作者以信息素养为主题词检索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后以信息素养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章多达53202篇之多,以信息素养培育为主题词检索结果显示的研究文章为1 748篇,以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为主题词的检索结果显示为空白。检索表明,一方面,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于当时我国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在这一政府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在政府推动下的信息素养的研究热潮,而非发自于教育研究者的主观研究意愿;另一方面,上述国内研究大多数是对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框架的分析以及国外研究内容的介绍,对于如何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和探讨,特别是缺乏对信息素养培育的机理分析,基于此,本文采用系统工程的ISM理论模型,就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作用机理。

2 基于ISM的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分析

信息素养培育的目的在于为全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即立足于社会实践又面向未来发展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称[5]。一般而言,创新人才包括如下特征:个性崇尚创新;智力和能力高度发达;知识广而专业精;视野宽广;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健康;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强烈;具有服务社会大众的奉献精神,具备上述特征的人才可能在创新方面有所思考和突破。

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贯穿于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各活动的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刻画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的内在机理,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四个关键环节: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和人文素质培养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借鉴系统工程、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工程ISM理论模型,把信息素养培育机制四个环节纳入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分析[6]。在此系统中,存在四个系统要素,人文素质培养系统(S1)、课程学习系统(S2)、科研训练系统(S3)和社会实践系统(S4)。通过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在上述四个系统表达要素中存在如下影响关系,课程学习系统(S2)影响科研训练系统(S3),科研训练系统(S3)影响社会实践系统(S4),人文素质培养系统(S1)对上述三个系统都具有影响作用。

2.1 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表述

基于前文解析,本节应用系统结构分析原理,要素集合S和二元关系集合Rb表示上述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集合表达形式,绘制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关系有向图、构建邻接矩阵如图1、图2所示。

2.2 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分析

采用ISM规范化方法对前述信息素养培育系统表达中的四个系统要素:人文素质培养系统(S1)、课程学习系统(S2)、科研训练系统(S3)和社会实践系统(S4)进行区域划分,可知可达集R(si)={S1,S2,S3,S4};先行集A(si)={S2,S3,S4};共同集C(si)={S2,S3,S4};起始集B(si)={S1};终止集E(si)={S4},说明此有向图中系统要素存在于同一个区域内,对此区域内的系统要素进行级位划分,划分过程如表2所示。

图1 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关系有向图

图2 邻接矩阵示意图

表2 级位划分过程表

A'=M”(L)=提取骨架矩阵如图3所示:

图3 可达矩阵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如图4所示。

图4 多级递阶有向图

上述多级递阶有向图显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系统中的四个系统要素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社会实践处于最高层(第一级),科研训练处于次高层(第二级),课程学习处于第三层(第三级),人文素质培养处于最低层(第四级)。这样的关系表明,社会实践是展示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终极目标;科研训练是培养和训练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严谨的科研训练,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环节,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的讲授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完备的专业知识,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人文素质训练培养是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和基础环节,只有具有很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的创新人才,才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更好地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就我国目前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如何培育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方法探讨。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从系统论角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二是运用ISM方法对信息素养培育四个环节:人文素质培养、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解构;三刻画出它们之间的理论联系:人文素质培养是基石,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是过程与手段,社会实践是目的。

[1]魏钰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吴翠花,刘凤英.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论坛,2014(1).

[3]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李建礼.网络环境下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5]吴翠花,李 慧.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6]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培育素质人才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