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粹主义的斗争

2015-04-01刘亚军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思潮中国化

刘亚军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粹主义的斗争

刘亚军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研究了民粹主义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过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各个阶段同民粹主义的斗争情况。通过对建国后各时期与民粹主义斗争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过程中同民粹主义斗争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如何处理国家发展与民粹主义关系方面做了经验性评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粹主义;斗争

一、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是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1]。到目前为止,虽然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论述比较多,但是还没有将民粹主义的定义完全确定与统一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民粹主义表现形态非常多样。当前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有相当明显的抬头趋势,其影响对象主要是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年轻人。由于社会不公正逐步加大、社会问题多发、不良思潮的泛滥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极大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他们举着不同的旗号组织起来,并且利用网络与微媒体等现代通讯工具迅速传播,扩大影响。这些都对当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民粹主义在概念上没有完全确定以及作用上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构成其自身复杂的一面。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思潮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斗争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民粹主义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和讨论,最起码与它的社会实践与历史影响不相对称。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与民粹主义思潮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斗争,还研究不够。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策略性地发动带有民粹色彩的群众运动,以达到革命与建设目的;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策略性动员、运动与民粹话语大大减少,但是当前的网络民粹主义势力得力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迅猛扩张。

1.毛泽东时期与民粹主义的斗争

建国后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接连发生了“大跃进”“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等社会政治运动。围绕着这些现象,学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毛泽东在这段时期的行为越过精英统治阶层,直接发动社会大众搞运动,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观本质属于民粹主义。例如,江东晛在《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的民粹主义》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认为民粹主义的因素并没有在毛泽东坚定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之后而被舍弃,反而沉淀了下来,并且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和建国之后继续发挥重大作用。他之所以认为毛泽东这阶段发动的运动属于民粹主义,是因为这些运动符合了民粹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平民化和大众化。所以建国后几大运动针对的主要群体就是知识分子和官僚机构人员。共和国的制度和体制建设本来就很薄弱,这也就为民粹主义的直接民主留下了足够的话语与活动空间。在领袖的支持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官僚体制被抛在一边[2]。打倒一切权威和精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极端平民主义”这一切都符合民粹主义的特征。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行为貌似是在民粹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并不能说明毛泽东当时认同民粹主义思想,其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探索上出现的错误,走了弯路。在这里,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即毛泽东的行为本身没有被民粹主义所左右,理由如下:

(1)这段时期的特殊之处在于,毛泽东同志对当时的官僚体制、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偏离社会主义革命轨道的可能性等问题无比担忧,甚至认为一个独立于他和人民的官僚统治集团正在产生。在“反右”和“文革”中虽然打压了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但是在这之前,毛泽东也出台过很多培养知识分子,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并非如民粹主义那样对精英阶层从始至终处于打压状态,以推翻精英统治为主要目的。例如,1939年毛泽东针对知识分子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毛泽东的行为曾经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是不能就此断定其核心价值观就是民粹主义。

(2)江东晛在《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的民粹主义》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完全是建构在对毛泽东早期文章的解读之上。而这些文章都是毛泽东写于1920年之前,即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前,包括1919年的《民众大联合》《再说“促进的运动”》《释疑》……。作者忽略的一点是毛泽东在1920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且逐步开始接受并相信之后,逐步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虽然早前的某些思想会保留下来,但是其思想的主核是马克思主义的。例如,毛泽东在1929年的文章《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提出要纠正党内的极端民主化,主张在组织上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提出要纠正绝对平均主义,指出绝对平均主义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建国后,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文章,强调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大小工业并举。在这一点上与民粹主义是有着本质上的不相同。

综上所述,在这段时期毛泽东的行为本质上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这些错误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挫折和偏差。1998年12月26日,胡绳在“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题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的讲话。讲话在首先肯定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坚定地、透彻地反对民粹主义,毛泽东是我们党内的第一人。”[4]

2.改革开放以来的民粹主义意识形态之争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国外思想与文化流入,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又有所抬头。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历着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的极大转型。由此也逐步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两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两极化倾向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社会底层的民粹主义动向比较明显。

持续发生的社会变革导致目前民粹主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反权贵与反精英立场。在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地方党政官员的腐败问题成为民粹主义激烈抨击的对象。在社会公平遭受破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仇富心态逐渐加重,并且具有较为广泛的草根阶层基础,通过日常交流与网络互动的传播,逐渐汇聚成一股较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如果不对导致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加以整治和解决,这种思潮就始终具备存在的土壤。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范畴利用民粹主义进行策略性政治动员的现象大为减少,但是社会范畴的民粹主义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之争越演越烈,因为其间有些问题确实直指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有时亦难以顺利疏导与缓解。在一些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这种思潮甚至非常顽固的存在。

(3)当前中国自发的网络民粹主义情绪发展迅速。网络民粹主义在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互动形式的发展而异军突起,在很多社会焦点问题的争论上已经很具有舆论氛围与压力。随着现在自媒体与微媒体的极大发展与普及,群众具备了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的双重身份。网络民粹主义与传统的民粹主义相比较具备虚拟性、集聚性、放大效应(容易极端化与激进化)等特点。因此,可以将其看做当前中国的民粹主义最新形态,而这一形态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同时网络造谣、网络炒作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很多事件被歪曲报道,信息失真,甚至谣言四起、捕风捉影,其内在的逻辑显然就是传统民粹主义以人民为口号,反精英等特征的表现。

(4)民粹主义思潮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有抬头趋势,并且发展迅速。2014年接连发生的台湾部分居民因为《服贸协议》发动的占领台湾“立法院”的行动,并且举行了示威大游行,香港部分居民打着“民主改革”的旗号发动的“占领中环”运动,两者都具有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参加者以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大学生为主的特点。

三、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

1.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特点

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不是仅代表平民阶级利益的思潮。一些民粹主义者以扰乱社会秩序、炮制极端言论为本职。而网络为这一自发性的情绪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与平台,使其效果无限放大,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势力,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中国网民中已经形成人数巨大的“网络水军”,犹如历史上的“流民”一般,其破坏性的一面不容忽视。吴稼祥的文章《民粹一咳嗽大众就发烧》(《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2日)对中国社会发出警告:“民粹主义作为被侮辱被损害的个别人对社会不公,只是隐藏在‘灰姑娘’或‘窦娥’心里的冤屈;而一旦作为群体意识被动员起来,发展为一种运动,就会变成一种政治工具,这种工具的用途就像菜刀的用途一样广泛,可以用来切菜,协助烹饪美味,也可以用来杀人,成为罪犯的帮凶。”这篇文章说明了当代民粹主义产生的渊源和巨大作用力。对一个经济处于转型期,民主政治体制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民粹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而一旦控制不好,其强大的破坏力也不可小觑。所以在认清当代民粹主义的特点之后,一定要同当代民粹主义进行斗争,趋利避害。

2.同当代民粹主义斗争的意义

若想客观解读当代民粹主义,就必须认清它的作用的双重性: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指,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平民大众,关注这一群体并且为这一群体发声,因此也警示精英统治阶层在施政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但是任何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阵痛,这些阵痛首先伤及的就是民粹主义所关注的平民大众,于是导致了民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壮大。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各种矛盾集中出现并且凸显,虽然政府在积极深化改革,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解决目前的诸多矛盾,但是在短时期内这些矛盾无法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普通平民大众的生活质量会持续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也为民粹主义的生存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致使民粹主义不仅本身发展壮大而且受影响者群体也在壮大。所以民粹主义的出现与壮大本身就是一口警钟,警示着社会精英阶层要不断调整改革措施,加大改革力度,使改革始终走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让执政者时时刻刻感受到社会压力,从而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具备更大改革的勇气。

所谓的消极的一面,即破坏性的一面,是指民粹主义过分突出平民大众的意愿,宣扬绝对平均化的利益分配,主张个人利益至高无上,把个人自由无限放大,在行为方式上面主张恐怖暴力解决问题。在网络上根本不是正当的辩论而是动辄爆粗口谩骂,恶语相加,形成了事实上的“话语暴民”和“行动暴民”,一些网络大咖也利用他们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传播着不符合事实的思想言论,语言夸张犀利,极具煽动性,从而极大影响着平民大众的判断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总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与社会主流相悖,逆潮流、逆社会、逆大众,但是又极具煽动性,能够蛊惑很多弱势群体或者是暂时失利的大众,这种思潮的流传必定会影响部分大众的判断力、思考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这样的民粹主义偏偏又披着民主的外衣,宣扬为人民做主。2014年9月在香港爆发的“占领中环”运动就是典型代表。打着民主的旗号,最终损害的是香港人民的权益。在七成港人不支持的情势下,依然我行我素,这就表明民粹主义思潮不仅有抬头趋势,而且势力比较顽强,影响难以消除。这是民粹主义消极一面的有力例证。

作为一种极端强调平民群众价值和理想的思潮,民粹主义完全依靠平民大众进行活动,越来越多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受其影响并发起行动,尤其当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民粹主义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联系互动提供了便利途径。这对社会稳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常进行都产生了相当的冲击。纵观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时期的斗争,虽然民粹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冲击与影响,但不会动摇社会根基。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通过制造、传播负面舆论,影响平民大众群体情绪,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所以要在认清当代民粹主义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同当代民粹主义进行斗争,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打击其消极的一面。客观公正的对待民粹主义,将它作为一口警钟,一面镜子,时刻警醒我们党和政府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好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89.

[2]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M]∥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92-293.

[3]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8.

[4]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5.

【责任编辑 陈 壮】

Conflict between Populism and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Liu Yajun

(School of Marxism,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ism is studied.The conflict between populism and Marxism at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presented.The importance of struggle with populism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ina adhering to the road of Marxism is summarized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struggles in each perio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process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is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 is empirically reviewed.

sinicization of Marxism;populism;conflict

D 07

A

2095-5464(2015)06-0765-04

2014-09-20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2011JGA153)。

刘亚军(197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思潮中国化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