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浪潮下的高校教师发展战略研究
2015-04-01周俊华
摘要:“慕课”在世界范围的快速普及应用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量展现才华的机会,拓宽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同时也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威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带来了很多的挑战。高校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特别要提高信息素养,才能把慕课时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中的可用优势。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5)03-0270-04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5.03.015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Era of MOOC
Zhou Junhua
(Foreign Language Publications,Higher Education Press,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MOOC (or MOOCs,short for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has been widespread in the world.It offers abundant resources and more performance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teachers while it challenges their academic authority and creativity.College teachers should be open-minded to enhance their own innovation awareness instead of sticking to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information literacy thus to make use of MOOC in teaching.
Keywords: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收稿日期: 2015-04-20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01060129-DX33)
作者简介:周俊华(1974-),男,副编审。研究方向:教育出版、语言教学。E-mail: zhoujunhua99@163.com
“慕课”(MOOC亦称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式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实现教与学,并进行沟通交流。2008年,加拿大的两位教授共同提出了“慕课”的理念。随后,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实践了“慕课”,他们将课程通过网络提供给全世界的学生,并提供主题交流、在线讨论,成为慕课的先锋实践者。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这一年中,美国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上线,至今引领着慕课的发展。英国多所大学共同签署“免费学位在线课程计划”,加入慕课竞争。自2012年以来,慕课在全世界的发展都极为迅速,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加入到慕课建设研究和应用的行列,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慕课正以浪潮般的气势涌入中国高等教育,国内学者针对慕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李斐、黄明东(2014) [1]提出了慕课给中国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吴超 [2]等针对慕课对相关课程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慕课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前景,但是很少有人关注高校教师在此背景下的发展战略。事实上,慕课为中国高校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中国高校教师该如何应对这一无法阻挡的发展浪潮,应该怎样在挑战中寻求机遇,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慕课浪潮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机遇
(一)带来大量优质资源和展现机会
慕课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与教学服务。国内外的著名高校开发制作的优质课程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可用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部分课程不必再重复开发制作,即使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也可以借鉴已有课程进行开发,优质资源的易获得性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便利。这些低成本的优质资源将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慕课的公开性也为优秀高校教师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爱课程网”、“网易云课程”等先锋平台已经塑造了一批教学名师,其中不乏青年教师。事实证明,慕课浪潮为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带来了更多展现才华的机会,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大,也是他们才华展现舞台的无限扩大。目前全国高校人才济济,传统的教学比赛是高校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渠道,但是教学比赛的影响力具有相对时效性,影响范围有限。在新一轮的慕课开发建设中,势必会涌现出一大批教学名师,他们的课程在网络上被全球的学习者使用,精彩的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将得到更大范围的肯定,这对全国高校教师都是一个机会,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能快速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将从中受益更多。
(二)拓宽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
进入信息时代后,高等教育界一直在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新型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辅助学习(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三个阶段 [3]。高校教师纷纷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社交平台、博客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教学研究论文是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其中,影响范围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它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粉笔在课堂中的地位,也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思维,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化。
而慕课浪潮的兴起无疑为信息时代辅助教学的探索提供了广阔天地。高校教师借此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认识到慕课带来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加以合理利用,实现教与学的中心转换。慕课平台的使用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慕课的设计、慕课的开发、慕课的发展等等各个领域都为高校教师打开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从慕课冲击下的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建设、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职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学生学习效果测评等多个角度开展新的教学改革,为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二、慕课浪潮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一)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受到挑战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网络学习的能力,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课堂外的慕课学习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储备,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将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室、学生是教育的三大要素,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室中开展的活动,高校教师是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空间的主导者,也是相关课程的权威代表。在慕课时代,“教育权利由教师(教育提供)端转移到学生(教育消费)端” [4],学生将拥有选择学习的权利,而可能不完全受教师安排的控制。教学与学习的中心变为学生,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同时,学生对慕课平台中其他知名教授、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讲解将影响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权威的信赖。慕课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唾手可得,学生能够获得任何相关的知识模块,慕课平台中的课程均经过精心制作,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如果同一课程,授课教师的讲解与慕课平台中的课程不符,则容易被学生质疑,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学术权威的难度将更大。因此,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都应该加强,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大幅度增加知识储备量。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受到挑战
中国传统的教本位思想依然存在,高校教师在信息时代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从一根粉笔三尺讲台,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慕课浪潮,高校教师在个人的发展成长中无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提升,也挑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面前,如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将成为教师能否顺应慕课潮流的关键。
高校教师如果固守原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不充分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就有被历史的潮流淘汰的风险。而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将在全方位受到挑战: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课堂活动设计与管理、学生测评监管与实施、教育教学研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打破陈旧的观念禁锢,迎接新的挑战。如果高校教师把教学教研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非毕生奋斗的事业,不专注治学,不与时俱进,又缺乏创新,或者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过于自信,将可能在慕课时代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慕课时代要求高校教师不仅仅崇尚经验,也要崇尚创新,陈旧老化的知识或教学模式都将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充满思想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师的发展战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探寻多种教学模式
无论是否愿意接受,慕课浪潮来势汹汹,已经吹响了新的教学改革的号角。高校教师不能一味依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仅仅靠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或制衡学生的表现,必须彻底转变教本位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开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探寻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不同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原有的“教室”这一传统教学空间已经扩展到互联网的无限空间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改变。既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都需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教师应该主动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大胆创新,找到适合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自主学习的监督者、学习效果的测评者等多种角色集于一身。“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理念将会凸显。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学习效果测评,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环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
(二)加强自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
慕课将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学习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教师的学术权威面临着更多挑战。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学术素养,做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三是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5]。要具备这三方面素质,高校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自学意识与创新精神,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构知识框架,完善知识储备,也要完备在通识领域的知识结构,同时成为一名教育科研者。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研究者,解决新事物带来的难题和困惑。
慕课时代的来临,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个新的课题:团队合作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想要开发、建设慕课,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而学习型教师应该善于与人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取长补短,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建设高效能的教学团队,集中优势,相互配合,将成为慕课时代的教师发展趋势。开放式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式备课、开放式教学和开放式合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主动的合作意识,与其他教师建立合作与信任的关系,相互学习,进而提高总体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提高信息素养
大数据时代和慕课的兴起,要求高校教师至少具备两个方面的信息素养。首先,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和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为多样性、海量性、快变性和价值性 [6],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将会更具实时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实现多维度、纵向和横向的结合比较。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具有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具备基本信息素养,才能够把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等教育的优势。
其次,应该学会使用慕课平台,进而开发慕课。慕课平台的使用和开发除了要求教师在其学科方面的专业素养外,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信息素养,过去几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粉笔到多媒体课堂的转变,大多数高校教师都已经具备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可以预见一项新的慕课革命,高校教师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利用慕课、开发慕课,进行慕课建设。开放式学习平台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参考资料,在学习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而开发建设新的慕课。为此,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主能动性,主动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慕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革命,是一场全球各个领域都将被影响的革命,毫无疑问,教育界是最先被影响且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国内高等教育处于转型期,转型必将受到慕课革命的巨大影响。高等教育的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校教师的转型,高校教师依然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转型成败将决定高等教育转型的成败。高校教师应该直面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寻求最佳人才培养方案。在慕课浪潮中,高校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并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特别要提高信息素养,才能把慕课时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中的可用优势,以此为契机,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打造灵活开放的课程,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