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2015-04-01刘晓霞
刘晓霞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10100)
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责任居于重要地位。正如康德(I·kant)所言,“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2]责任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90后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与成长成才,更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的复兴。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一度被学者们认为是“垮掉的一代”,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弱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不利于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开展。了解90后大学生真实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不仅有利于高校有效实施社会责任教育,也有利于90后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1 调查对象
为准确了解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准确把握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因子,2014年12月,笔者在南方某市的大学中选择了5所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46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对象涉及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等,年级涉及大一至大四所有年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6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率达98.7%。
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问卷方式为主,调查问卷的编制是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责任感为依据,每个调查维度设置了4~6个问题,共计25个问题,采取封闭式题目的方式设计。另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信息收集的限制,还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并与学生的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进行了座谈,以确保真实了解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90后大学生在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其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弱化甚至错位,调查结果表现出以下问题:
3.1 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弱化
问卷第1题,“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问题,你认为个人有必要承担社会责任吗?”,只有66.16%的人认为个人有必要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认为“不太有必要,社会责任观念可以淡化”、“个人自由,无须强求”、“没有必要,国不爱我,我不爱国”分别为18.16%、13.77%和1.91%。33.84%的大学生对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知,社会责任感弱化。
问卷第2题,“你看新闻时最关注的内容是?”,回答结果是90后大学生在看新闻时主要关注的是娱乐八卦、花边新闻,达36.42%,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新闻的分别为32.89%和19.69%。从数据上看,90后大学生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很少关心国家大事,缺乏政治敏感性,社会认知肤浅。
问卷第3题,“你一般多久会查阅相关时政新闻”,选择“每天都会”“每周都会”的人分别为24.28%和41.30%,而选择“每月”“更长时间”的人达到21.03%和13.38%。从数据来看,选择每天、每周都查阅时政新闻的只占65.58%,虽然这个数据略高于第二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会关注时政新闻。
问卷第4题,“你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参与社会公益话题、国家大事的讨论吗?”,选择“有时会”“不太会”“从来不会”的人分别占到38.62%、30.50%和11.09%,而选择“经常”的人只占19.79%。90后大学生经常参与社会公益话题、国家大事讨论的不到20%,而从来不参与讨论的人超过了10%,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重要事件的关注度偏低。
问卷第5题,“对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你的参与度是?”,选择“积极参加”的人只占26.39%,而选择“偶尔参加”“同学参加,我就参加”的占42.83%和21.03%,选择“没时间参加”“没兴趣,必要时参加”“与自己无关,从不参加”的人分别占到4.97%、3.73%和1.05%。90后大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容易受周围同学和同伴的影响,对参加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与社会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
3.2 对他人和自我的责任意识淡化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卷第8题,“当你看到小偷正在偷窃,而被偷的那个人却没发觉。你会怎么做?”,选择“挺身而出,制止小偷”“大声喊叫有小偷”“制造声响,引起受害者注意”“悄悄打电话报警”的人分别占到21.32%、19.22%、40.25%和12.62%,只有近5%的调查对象选择“装作没有看见”或“赶快避开,离远点,保护好自己”。
对于问卷第9题,“在大家自觉排起很长的队伍中,如果有机会插队,你会怎么做?”,选择“不会插队,自觉遵守纪律”的人只占46.65%,而选择“会插队,反正也没人管”的人占18.36%,选择“别人插队,我也插队”的人占21.89%,选择“有时插队,有时不插队,依心情而定”的人占13.10%。从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只占46.65%,大部分的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较弱,在社会活动中的自律意识比较缺乏。
问卷第13题,“对于责任感你最看重哪种品质?”,选择“诚信”的人占43.79%,“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占到34.13%,选择“对他人与社会的担当”的只占22.08%。说明90后大学生对于责任感看重的是诚信和对自己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的认同度不高。
问卷第14题,“你能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行为方式来约束自己吗?”,选择“能”的人占48.95%,选择“不能”“看情况”的人分别占25.24%和25.81%。说明大部分90后大学生还做不到用社会公德和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来约束和要求自己,重视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个人本位比较突出。
3.3 对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意识退化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卷第10题,“每当你父母的生日来临时,你一般是怎么做的?”,选择“每次都会主动问候和祝福父母”的人只占到56.21%,选择“记起来的时候就会问候一下”的人占23.80%,而选择“记得父母的生日,但从来没有问候祝福过”“不记得父母生日”的人分别占到14.34%和5.64%。父母生日时能主动问候,送去真挚的祝福,体现出良好家庭责任感的90后大学生比例不高,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缺乏,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不够,缺少感恩的情感。
问卷第11题,“毕业时,选择未来的职业和工作地点,你首先考虑的是?”,选择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只占21.89%,选择“家庭的需要”的人占到31.84%,而选择“个人发展需要”的占到39.01%。这说明在选择未来的职业和工作地点时个人发展依然是90后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只有53.73%的同学愿意考虑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需要。
问卷第12题,“你认为恋爱和婚姻的关系是?”,选择“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只占58.13%,而选择“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恋爱是为了将来事业做跳板”“恋爱不必考虑态度,跟着感觉走”的人分别占到17.11%、12.24% 和12.52%。有41.87%的学生恋爱不是以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不以婚姻为目的,而是以功利的眼光或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感情。
3.4 对职业和工作的责任意识虚化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卷第15题,“你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吗?”,选择“有,十分明确”的人只占26.96%,选择“有,还要看情况”和“没有”的人占到57.84%和15.20%。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职业责任感虚化。
问卷第16题,“在选择职业时,你选择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原因?”,选择“社会贡献大”的人只占24.57%,选择“高收入”的人占34.80%,选择“稳定性”的人占21.41%,选择“社会地位高”的人占到8.80%,选择“符合兴趣”的人占6.21%。这说明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在选择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职业时,主要关注的是良好的收入和工作稳定性,而较少考虑社会因素。
问卷第17题,“考虑就业的地区因素时,你倾向于选择?”,选择“西部偏远地区”的人只占6.12%,选择“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的人占到48.57%和34.61%。这说明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在考虑就业地区时主要关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考虑的是个人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较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问卷第19题,“你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最缺乏什么?”,选择缺乏“吃苦耐劳的作风”的人占21.17%,选择“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的占20.76%,选择“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的人占18.79%,选择“虚心好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分别占13.07%、12.51%和13.70%。90后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是吃苦耐劳的作风、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和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
问卷第20题,“你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总体评价是?”,选择“很好”“有些问题,但总体较好”的人分别占19.02%和57.93%,选择“不大令人满意”“很糟糕”的人占到18.83%和4.21%。这说明调查对象对当前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平认同度不够,满意度不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部分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弱化,对他人和自我的责任意识淡化,对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意识退化,对职业和工作的责任意识虚化等特征。这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呼唤与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相距甚远。但是90后大学生在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忧患的关键时刻,也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民族复兴的重任和中国梦的实现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应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加大正面典型和主流价值观念的报道[3],潜移默化地影响90后大学生,使其在社会环境中校准价值目标,获得正义支持;家庭教育应纠正子女成才的标准,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人格为核心,帮助孩子成长为责任感强、懂得感恩的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家庭、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深刻领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代价值,研究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创新理路,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4]。
[1]姜丕之,汝信.康德黑格尔研究(第1 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周楠.榜样塑造的审美关照与榜样教育的审美回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9-112.
[4]罗光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代价值及其理路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