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①
2015-04-01刘桂菊
刘桂菊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1 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引发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培养的人才实际工作能力较弱。这些现象的存在迫使我国一部分高等学校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支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4]。改革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战场和突破口[5]。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问题不断涌现,区域分析与规划在指导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区域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调控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围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途径,对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上
首先,现行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课程知识点重复的现象。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在内容上不免与地理科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存在大量交叉知识点。
其次,教材相对固定,内容滞后。国内大多数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选用的本课程教材是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编著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 版),该书于2006年出版,已经出版近10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区域问题不断凸显,要求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解决;而现有教材远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现实,不能及时反映该领域相关的前沿理论和规划实践成果,不能突出时代特征。
再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一门实践性、政策参与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后者的训练主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完成。目前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不恰当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区域分析与规划服务地方发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2 教学方法上
现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教师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使教学过程变成了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主要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实现,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手段上
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多数高校已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充分,课件内容不丰富,甚至只是教材内容的简要概述,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及开放课程运用欠缺。同时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技术如GIS 技术、遥感技术等与本课程结合的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考核方式上
现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考核方式欠科学,往往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20%。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能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使得学生考前突击、只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依据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所面临的高等教育背景及办学定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3.1 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交叉关系,突出本课程特色。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交叉点主要体现在区域分析部分,在教学中,对于交叉知识点避免简单重复,在“温故”基础上通过介绍国内外该知识点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使学生“知新”。同时突出教学重点,重点介绍该知识点分析的主要逻辑框架、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以便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综合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知识点为例,教学时首先通过提问方式简要回顾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演变规律、影响因素等,然后通过介绍“互联网+”这一新生业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知识上进行升华,最后结合研究案例重点介绍产业结构的主要分析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
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区域问题的不断变化,区域规划理论的不断完善,新区域地理学的兴起,都要求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要及时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时俱进,将本专业国内外区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运用到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内容教学中,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拓展适用性较强的知识,使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时代特点,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强化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本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重要内容。恰当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突出实验室教学和实地调研。实验室教学中提供多种分析数据,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会借助各种软件如SPSS,Eviews,Mapinfo,Arcview 等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分析和解释,运用有关建模技术和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地理问题进行空间统计和决策分析。同时学会运用各种制图软件制作各种专项地图。在适当时机选择若干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2 更新完善教学方法
丰富案例教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学术期刊网收集大量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让学生充分掌握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收集典型区域发展实例,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如讲解区域规划部分中的专项规划时,把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充分展示规划的内容和图件。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是组织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本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以及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部分题目,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讨论以及专题辩论等形式进行讨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时对“我国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可加深学生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解,对未来我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开展资料研习式教学。资料研习式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首次授课时适当提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经典著作、前沿性学术论文、规划案例等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撰写长短不等的阅读心得;然后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在课堂上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汇报,并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在讨论基础上教师指点并简要短评。通过这一过程,可以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锻炼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
3.3 统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并运用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丰富的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生动性;充分利用统计年鉴、学术期刊网等工具收集大量案例、数据和信息,补充课程相关素材,增加教学信息量;广泛利用现代分析方法与手段,如复杂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将复杂问题直观化、简单化,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和MOOC 教学等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借助微博、微信、QQ等工具延伸课堂教学,实现师生随时随地交流。同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甄别、收集、分析、处理各种数据与资料的能力,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4 改进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6]。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考核方式上,立足于课程应用特色,突出其实践性,改进本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形成与课堂讨论、课程实践等环节相对应的考核模式。淡化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把实践环节、课堂讨论以及调查报告等纳入考核范围,并设置适当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4 结语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中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现有课程教学形式不利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该课程应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各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唯有如此,课程的教学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2]多俊岗.应用型人才培养下PDSIPE 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学研究,2013(11):29-34.
[3]黄顺年,刘建国.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51-53.
[4]李化树,黄媛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10-17.
[5]刘琦,徐晓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7):87-89.
[6]何菊芳,季诚钧.“读、议、练”教学模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