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发展与党的群众工作创新——新加坡和上海志愿服务的比较

2015-04-01○黄

党政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志愿民众志愿者

○黄 帅

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密切党群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核心。志愿服务来自群众、根植群众、服务群众,是党凝聚民心、积聚社会资本的最好形式。新加坡执政党运用志愿服务凝聚民心的成功经验和上海志愿服务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教育的潜性化、服务的便民化、动员的社会化,有助于激活党的群众工作活力;志愿服务的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实现,有助于培育和形成社会正能量;志愿服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笔者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并参与上海志愿服务课题调研。本文以新加坡和上海志愿服务为例,着重探讨志愿服务与党的社会资本、凝聚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对于这一概念中文译法,世界各国不一,新加坡称之为义工,港台地区有称义工、也有称志工,我国大陆地区称志愿者。志愿者自古就有,古时候的赠医施药可被视为志愿者的雏型。西方志愿者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它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志愿者制度的确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的抬头。

在我国,志愿者最早来自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社区产生了志愿者,并逐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组织。到90年代初期,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与此同时,上海、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将志愿服务立法,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促使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志愿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志愿者主体,从系统职工和大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志愿服务项目,从“人人能为”的普通服务逐渐转变为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领域,从过去单一的社区服务,逐步延伸到了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国际交流、为大型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活动,从临时随意逐步形成常态长效;志愿服务区域,由原来的城市社区已经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现在志愿者已经跨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尤其是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志愿者参与热情空前,人数高达近200万,远远超过历届世博会的志愿者人数。因此,笔者认为,志愿者已成为一股社会的正能量,志愿服务已成为党凝聚民心的有效途径。研究志愿服务与党群工作嫁接,特别是新加坡执政党运用义工志愿服务凝聚民心的经验,对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新加坡执政党的经验与启示

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后500年的今天,社会学和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将社会志愿服务作为统治集团凝聚民众和稳定社会的途径,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做法,特别是新加坡执政党尤为典型。

1.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积聚执政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近年在社会科学中流行的概念。所谓“社会资本”指“嵌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网络中的行动者行动时能够方便地得到并利用这种资源”。志愿组织可构筑持续的人际关系网络,志愿组织活动被认为是社会资本存在的重要载体。社会资本能为个人带来信息、支持、地位、财富、权力和声望,志愿组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资本,也有助于执政党凝聚民众和巩固执政地位。社会资本存量较高的社会可较少地依赖国家强制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正是意识到社会资本的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遗余力地通过建立人民协会和社区基金等志愿组织,并由李光耀长期担任人民协会董事会主席,来培育社会资本。同时,通过资助和发起一些民间志愿组织,培育社会正能量,既增强了人民行动党的凝聚力,又积聚了党的执政社会资本。

2.基层支部服务社区,迎合了民众凝聚民心。在新加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和大量民众从乡村到城市社区生活的过程中,人民行动党鼓励和引导民众做义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人民协会是在行动党领导下的全国社区组织总机构,在全国社区建有107个民众联络所(也叫民众俱乐部)、537个居民委员会、77个邻里委员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社区基金是人民行动党在基层设立的福利性机构,本着居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志愿服务的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府基层组织所不及的诸如在社区开办行动党幼儿园、托儿中心、儿童图书馆、电脑辅导班等志愿服务,以及保健计划、学生奖学金等福利性的志愿服务。特别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帮助乡村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获得学前教育,也为了争取民众的向心力,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开办学费低廉的幼儿园,党员轮流担任义务教师,直至今天仍然坚持开办幼儿园的宗旨,即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他们负担得起的每学期只需付20到85元学费的学前教育,这相对于每学期需付840到2100元学费的私立幼儿园来说,无疑深受群众的欢迎。正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充满人情味的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使得人民行动党的影响在民众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党深深地扎根于民众之中,凝聚了民心,密切了党群关系。

3.党的议员参与志愿服务,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400万人口中有77%是华人,23%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为了听取民意,了解民情,促进种族和谐和社会稳定,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开展国会议员接待民众日活动,为民众直接提供高效、快捷的志愿服务。在每个选区,每个行动党国会议员都要每周参加一次(一次一个晚上)接待民众(主要是选民)的志愿服务。行动党基层支部在选区一座组屋(居民楼)底层的一间房子设接待场所,每当接待日,党员义工参与接待场所的茶水准备、招呼民众、为民众登记、安排面谈等一系列服务工作。接待场所还设集体会谈室、单独会谈室、来访候谈室等,每个房间配有矿泉水、杯子、纸和笔等物品,以便来访者说事办事;来访候谈室还配有装满杂志的书架和电视,供等候者阅读或观看,非常人性化。行动党国会议员在接待来访者的志愿服务中,倾听民众的困难和诉求,给来访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努力做到“听民说事耐心、替民办事真心、为民解难事诚心”。行动党国会议员都是干部党员或高级干部党员,他们带头坚持孜孜不倦地为民志愿服务,赢得了民众的衷心爱戴。正是通过这些普通但又不可缺少的行动党国会议员接待民众的志愿服务,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党员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使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以来的历次大选中连续获胜,赢得了政权。从新加坡的实践看,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基层支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以服务民众为归宿,将党的凝聚民心工作融入志愿服务之中,较为真实地实现了对人民的誓言,兑现了向人民的承诺,从而形成坚实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凝聚力。

三、上海志愿服务的实践和启示

如今在中国,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在上海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而为党的群众工作创新,提供了实践经验,创造了嫁接条件。

1.志愿服务项目亲民化,成为赢得民心的有效举措。志愿服务是一项贴近民生的公益事业,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开发培育的志愿服务项目有10大类4330个。

志愿服务项目直接关系到民生。特别是敬老助老服务,民众反响很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就上海而言,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24.5%,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接近30%,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需要社会关心照顾的人群逐年扩大。上海基层党组织引导志愿者深入到社区老人家庭,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为高龄空巢和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志愿者成为老人的知心人、贴心人,起到了党群工作难以起到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2.志愿服务功能潜性化,成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形式。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所掌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如果没有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就无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志愿服务具有服务他人优化社会环境和潜移默化自我教化的功能,是一种动情于内在的心里美的幸福追求,志愿服务活动使民众在服务他人中教育了自我,在优化社会环境中净化了心灵。上海志愿服务调研分析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了被他人需要、被社会认可的非物质回报,得到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的道德伦理实践、社会价值实现以及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潜能发挥、心灵充实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精神追求,从而社会责任感和对道德义务的认识得到升华。上海不少基层党组织通过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以善良和仁慈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以自身的善行奉献和反馈于社会,促进了自身价值的实现,使一些党员和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化,成为形成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志愿者组织是一种有效整合分散在社会成员中的非结构性资源的组织方式,以横向分布和横向联系的网络结构,把社会上和社区内分散、孤立的个人汇集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就上海而言,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吸引吸纳了大量的社会爱心人士。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16000多个,注册志愿者达133万。以志愿者服务基地(具有志愿服务的项目、岗位、队伍、平台的“航空母舰式”志愿组织)为例,目前上海在科技馆、博物馆、医院、公园、敬老院、福利院、社区等公益性场所,以社会化的形式建立了70多个市一级的志愿者服务基地、300多个区一级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仅仅这些服务基地,就吸引吸纳了20多万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者无疑是一股社会的正能量。可见,体现自主、平等、开发、网络结构特征的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党凝聚群众的“好人圈”;志愿者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本着特征和个性品质,成为形成社会正能量的内生性动力。

四、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如何探索和创新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在执政方式上,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具有相似性。因此,新加坡执政党运用志愿服务凝聚民心的成功经验可借鉴;而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为党的群众工作嫁接创新提供了契机。

1.借鉴新加坡执政党的成功经验,重构党与社会的有机关联

从理论上讲,党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党员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党与社会应该是有机联系。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需要社会力量支持来取得革命的胜利,自然成为社会的有机部分,但在建设时期,党及其外围组织很快就建制化。任何一个政党,一旦建制化就容易与社会脱节。要防止人由于与社会脱节带来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1)将无私奉献理念与志愿服务理念对接融合。根据共产党的理论,无私奉献应该不是个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和体会到的是党的干部腐败和党员不作为,群众对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产生了质疑。而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助人”亦“自助”,“乐人”也“乐己”,更能体现人性化,民众更有认同感。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可汲取志愿服务理念的“人性化”元素,通过提倡党员志愿服务取信于民。(2)构建基层党组织与志愿组织的柔性合作关系。对任何执政党来说,与社会脱节是最危险的。长期与社会脱节,不仅会失去对社会的领导力和合法基础,而且会最终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志愿服务组织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群众性组织,上海等地街道(乡镇)党组织通过创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与志愿组织合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与志愿组织的合作机制,可使建制化的基层党组织在与社会化的志愿组织互动中,融入社会,回归社会。(3)建立党员志愿者与群众志愿者互动机制。对于多数普通党员来说,既没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又不能站在社会的一边,使部分普通党员迷茫,失去使命感和责任感。上海志愿服务调研分析显示,通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岗,让普通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可使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与群众志愿者打成一片,从中切身体会到社会脉搏、社会现状和社会声音,从而使党员成为党与社会的连接点。对于干部党员来说,多数是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以及党代会代表,基层党组织可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议员接待日的成功经验,建立党员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以及党代会代表接待群众日机制,通过组织他们走访基层群众接地气,了解民情民意,融洽党群关系,从而使干部党员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

2.运用志愿服务的实践成果,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方法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化、民主化潮流的影响下,群众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以及维权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使党的传统群众工作方式的奏效性日益减弱。如果不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就会引发群众脱离党的危险。因此,党要不断推动群众工作方式变革与创新,实现群众工作方式的现代化。(1)教育群众方式由“显性化”向“潜性化”转变。志愿服务的潜性教育相较于传统的显性教育的直接、外显、灌输的特点来说,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特点。上海志愿服务调研分析显示,志愿服务能有效地避免人们对于传统显性教育的抵触和逆反情绪的产生,使人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自觉接受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意识和动机,外化为品德和行为,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愉悦感和实效。(2)服务群众内涵由“形式化”向“亲民化”转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社区设立福利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上海等地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和赞许。社区(乡镇)党组织可借鉴上述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利用社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卫生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通过开设儿童晚托班、中老年人兴趣爱好班和托老班、孤老食堂等亲民利民的福利性项目,组织党员及爱心人士为民众志愿服务,凝聚民心。(3)组织群众机制由“建制化”向“社会化”转变。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用建制化的行政命令方式获得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在我国,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层出不穷,逐渐生长成一个觉醒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形成特别是具有强大社会活动能量和强烈政治参与愿望的新兴社会阶层兴起,传统的“建制化”动员群众的方式日益失效。而志愿服务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是自发参与、合作协调、平等交流、民主协商和社会化运作,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和民众的普遍认可。因此,党要以现代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给群众工作方式定位,由领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动员群众方式由建制化向社会化转变。善于运用志愿服务“平等、沟通、协商”的方法,以适应网络时代群众的行为方式和现代化语境;善于发挥志愿组织社会化动员的作用,把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愿望和社会活动能量引导、吸纳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凝聚到党的周围。

3.引领志愿服务发展,培育党执政的社会资本

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汇聚社会资源、服务社会需求、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党组织要发挥对志愿服务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党的有效助手和合作伙伴,使志愿者成为社会正能量和党执政社会资本。(1)坚持“党员就是志愿者”的理念,引领志愿服务发展。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坚持“党员就是志愿者”的理念,探索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志愿组织为基础、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建立以党员为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2)扶植社会志愿组织发展,形成社会“好人圈”。上海志愿服务调研分析显示,尽管社会志愿组织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但大部分社会民间志愿组织处于求生存的初级阶段,需要党和政府扶植。因此,可将党的群众工作职能和资源更多地赋予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增强其服务和指导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能力。通过建立社区志愿组织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化的支持性组织,并发挥其枢纽型作用,为社会志愿组织提供人员培训、供需对接、资源支持、诉求反映,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绩效评估、内部规范管理等直接服务,使社会志愿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更多的具有正能量的“好人圈”。(3)培育志愿组织领袖,凝聚社会正能量。培育领袖型的志愿者骨干是凝聚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上海志愿服务调研分析显示,被志愿者称呼为“柏阿姨”的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柏万青,以她命名的俱乐部凝聚了6000多名志愿者,有几十万名“粉丝”,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志愿者袁正平发起成立的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000多名癌症康复志愿者,甚至连国外癌症康复病友都慕名前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证明,志愿者组织具有聚合人和感化人的功能,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凝聚社会多方力量的一种机制。因此,基层党组织可把志愿者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培育志愿者领袖,凝聚社会爱心人士,为党的执政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本。

猜你喜欢

志愿民众志愿者
志愿者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我志愿……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