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小记者”的朴素道理
2015-03-31
前两天,应某报邀请去给小记者讲了一课,这些小记者都是喜欢新闻参访和记者这个职业的9到15岁的学生。结业式那天,孩子和家长热情很高,坐了一教室。
我的课从提问开始:“小记者们,当记者最重要的本事是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写作”、“摄影”,“不怕吃苦”等等。显然,孩子们的回答都没有说在点上。但我没有急着在课堂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
我又让学生向我这个曾经的新闻发言人举手提问,孩子们争先恐后,一共提了5个问题,分别是:“您为什么还长得这么帅?”“您喜欢语文吗?”“你是如何当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的?”“对于目前的工作您有何打算和期望?”“您对于学生的课外热衷课外补习班怎么看?”有趣的是,提问的孩子们年龄恰恰是由小到大,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13岁。我也没有马上做出点评。
紧接着,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个游戏。我先找出两个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到教室外面候场,扮演记者,我化身某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对教室里面的孩子说:“同学们,一会儿记者会问到以下三个问题:你们喜欢语文吗?喜欢课本里的传统文化内容吗?喜欢你们的语文老师吗?大家要一致说喜欢,这关系到班级荣誉,学校形象,大家听清楚了吗?”
“喜欢!”在排练过程中,学生的声音整齐响亮,没有迟疑。没有一个孩子敢公开站出来表示“不接受排练”或指出“这样的编排违反新闻规律”等,这也是我觉得有些失望和遗憾之处。
好戏还在后面。扮演记者的两位同学进来了。一切都按照事先排练的场景进行,孩子们认真地拿着话筒在教室里采访,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正面的,至于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文化日常教育的现状、老师具体好在何处,两位“记者”并未深入采访。采访结束后,两位记者总结今天的采访结果,一位得出结论“某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高”,另外一位得出的结果是“某校学生热爱语文课和传统文化”。
“这个结论同学们赞成吗?”我发问。终于,台下有几位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表议论:“这些都是刚才老师让我们说的,不是我们的心里话。”“采访不能搞虚假的一套。”听到学生们这样说,我马上对于孩子进行引导:“太好了!同学们能够发现问题了,也逐渐在接近记者职业的本质。当记者最重要的本事是什么?提问!能够在参访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把采访深入进去。比提问更重要的是真实!记者的职责是发掘事件真实的面目,对公众传递真实的信息。孩子们,刚才那样的场景是假采访,是表演,是没有意义的。”说到此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很多孩子开始掏出本在记录着什么。
我请学生们为一开始提出的五个问题打分,除了现场的一位真记者以外,没人觉得孩子提出的“您为什么还长得这么帅?”这个问题好,反而都觉得最后的两个问题问得好。我说:“以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恰恰觉得前三个问题提得好,尤其是第一个问题提得最好。因为,他们的问题具体、有趣,能迅速拉近与采访对象的之间的距离,也说明小记者对人物的个性观察得仔细。后面的两个问题都太大,太空,很难抓住和回答。”
40分钟的课很快过去了,小记者们还意犹未尽。我有一句口头语是“千教万教教真语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堂课上,我只告诉了孩子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当记者一定要挖掘真相,最大限度甚至100%地接近“真实”。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