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室显贵们,这厢有礼了

2015-03-31森林鹿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皇子朝代皇室

森林鹿

对皇帝的称呼

随便找一部号称“古装宫廷大戏”的电视剧来看,“朕要喝水”“替朕更衣”“朕喜欢你”……诸如此类的台词不绝于耳。在古代,皇帝真的是“朕”不离口的吗?当然不是了。

史官们写史书时,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的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事实上,从秦始皇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翻看一些直接引用他们说的话、写的便条的资料可以发现,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就是用“我”“吾”“余”自称的,比如告诉随从“我要吃饭”,给爱妃留个字条“吾上朝去了”,等等。

那么,皇帝在什么场合下会自称“朕”呢?最常见的是在政府公文,也就是各种诏书命令里。此外,在进行比较严肃的谈话,要特意强调自己身为“天子”的权威时,也会正儿八经地自称“朕”。

而旁人怎么称呼皇帝?是称“皇上”“万岁爷”吗?在古代,对皇帝最通用的称呼是“陛下”,不论是对秦始皇还是末代皇帝溥仪,这么称呼都没问题。其他称呼最好别乱叫,比如“皇上”。如果你穿越到了唐朝,成了皇帝身边的随从,一口一个“皇上”地喊,恐怕会惹得龙颜大怒,因为在唐朝,这样子称呼皇帝,只用在墓碑上!

对皇室成员的称呼

对皇帝之外的其他皇室成员,比如皇后、太后、皇子、公主,应该怎么称呼呢?

先来说说皇后和太后。“本宫”和“哀家”是古装电视剧中很流行的两个称呼,曾经有电视剧一本正经地给观众科普:太后可以自称“哀家”,因为她失去丈夫很哀伤;而皇后要自称“本宫”,因为皇帝还在世呢。呃,其实这两个称呼,历朝历代没有一个太后或皇后用过——历史上,只有明朝的太子自称过“本宫”,而“哀家”则是一点影子都没有的。皇后、太后、妃子,她们的自称,基本就是在“我”“吾”“妾”“臣妾”这圈子里打转。

至于旁人对皇室妇女的称呼,电视剧中一般都是叫“娘娘”,这是可以的,但得到了宋朝才行。在唐朝和唐朝以前,“娘娘”是对自己母亲的叫法,对皇后,直接叫“皇后”就可以了,而对妃子或皇室内其他地位比较高的妇女,可以称“娘子”,这是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普遍尊称。如果是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称呼皇后可以用“皇后殿下”——不是“皇后陛下”,只有皇帝才可以称“陛下”。

皇子和公主的称呼也不复杂。

对已经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不论你穿越回哪个朝代,叫“太子殿下”准没问题。但如果只是一个被封了亲王的皇子,就不一定能叫“殿下”了,各个朝代,甚至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对此的规定都不一样。有的朝代比如唐朝,只能管太子和皇后叫“殿下”,对别的封了亲王的皇子可以称“大(dài)王”,是不是有一种上了花果山的感觉?!如果你与太子或亲王很亲近,可以称他们“郎君”,或者按照他在兄弟中的排行,称“三郎”“四郎”什么的。

至于公主,就是叫“公主”或“贵主”,这个称呼古今变化不大。

对官员的称呼

在谈到“爸爸”这个称呼的变化时曾说过,在明清之前,“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而不是官员的。既然不能用“大人”来称呼官员,那么如果穿越到了明清之前,面前站着姓张姓王两位大官时,该怎么称呼?总不能直接叫名字吧,这也太不礼貌了!

嗯,懂礼貌的都是好孩子!在古代,称呼官员大致有以下几种叫法。

一是“姓+官爵”。这里的“官爵”不必是全称,比如刘某人任职“散骑常侍”,往往只称他为“刘常侍”。几乎每个官爵都有约定俗成的称呼,比如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都称“尚书”,司勋主事、考功主事都叫“主事”,等等。

二是“姓+公”。这种尊称方式应用广泛,民间可用,官场也可用。你要是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见了房玄龄说“房公安好”,见了魏徵说“魏公万福”,人家会觉得你这孩子挺有教养的。此外,称字号、地望(即某个姓氏所在的郡县)也行得通。比如,见了李白问声“太白今日又得新句未”,遇到柳宗元道一句“柳河东何时动身南行”,也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三是“姓+官名别称”。比如唐朝时候,县令又称“明府”,于是张县令、李县令会被叫作“张明府”“李明府”。又比如唐朝时候,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和门下省的给事中,都别称“阁老”,所以在唐朝的宫廷戏中会有这样的场景:两个花白胡子的老头下了早朝后在大殿外作别:“张阁老明天见!”“赵阁老再会!”

总之,古人的称呼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现代人不见得必须花太多时间精力去详细了解,但在目前的文艺作品里,出现的称呼语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也未免过于愧对古人了。细节决定成败,我愿与同学们、与其他文艺创作者共勉。

猜你喜欢

皇子朝代皇室
当代皇室
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猜朝代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要命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