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探究
2015-03-31陈小玲何大宇
陈小玲+何大宇
摘要: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问题,影响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评价。孤立的专业知识、掌握单一专业技能和对所给定工作任务单纯的理解和解决已不能达到当今企业用人的要求。现代社会的竞争恰恰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情境教学应该以“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关注学生发展为原则,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操作性较强、较有实效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33-04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陈小玲(1963-),女,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硕士。研究方向:物流服务与管理。(广东 广州/510440)
何大宇(1974-),男,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硕士。研究方向:经营管理。(广东 广州/51044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六章第十四条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14年11月6日,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直言:职业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近年来,我校通过走访、问卷、现场约谈会等形式调研企业280多家,约谈相关专家550多人次,约谈毕业生1140多人次,收回调查问卷2300多份。发现现代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专业能力以外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如吃苦耐劳、诚实正直、责任心、守时负责;能够适应变化、服务意识;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等,这表明现代企业更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水平。
针对调研的结果,对企业看重的职业素养进行归类,提出解决思路和职业素养培养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如下表1所示。
一、以教学为经,以活动为纬,明确职业素养的内涵
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教学课程项目化的形式,在教学项目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强化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外活动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使学生时刻以职业人的角色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培养立足教学
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教育,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了“两课堂、三融合、四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课堂”是指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三融合”是指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和工学融合;“四推进”是指第一学期参观企业认知学习,第二学期体验学习,第三学期生产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积极渗透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将礼仪教育、角色认知、心理调适、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艺术熏陶、生涯设计、时间管理等都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完成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的通识教育。
2.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活动
以商贸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认知教育和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
二、以训练为纲,以实践为目,确保职业素养养成的实效性
我校根据企业对商贸类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结合商贸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项目,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和设计了两个“工学结合课程平台”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基于供应链流通环节的物流工学结合课程平台
由学校、物流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建设物联商务服务中心,对接产业链,设置覆盖现代服务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各岗位群,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在各岗位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融通。
物联商务服务中心由商业中心、配送中心、采购中心、管理中心四大模块组成,以商业中心的教学商店、经贸商城为销售前台,拉动配送中心、采购中心的业务开展,由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具体岗位和教学项目见图1所示。
在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各中心轮训,实践商品和相关信息在“购、销、运、存”各环节的流通,体验供应链流通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同时,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计入学分,颁发校企认定的项目模块结业证书,获取证书的学生即成为合作企业储备人才,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联商务服务中心是物流工学结合课程平台的载体,主要解决目前商贸类学生校内教学与真实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学生在物联商务服务中心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参与真实业务的实践,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基于“展销会”模式的工学结合课程平台
“基于展销会模式工学结合课程平台建设成果展——校园小商品展销会”是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两课堂三融合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三融合”中的课企融合、工学融合(课展融合)和在“四推进”中体验、实训、实习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商贸类学生职业能力的解决方案。
“基于展销会模式的工学结合课程平台”实质是一个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各专业学生通过该平台实施公司筹建、市场调查、招投竞标、企业生产、订单采购、代销服务、展位布置、日常管理等,也可把设计的作品变成产品在展销会上流通成为商品,详细工作任务见图2所示。
2013年至今,学校组织了两届校园小商品展销会活动,校内5个专业部8个专业(艺术设计、物流、商品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会、幼师、商务英语专业)近800多名学生参加。每届展销会由学生合作组建公司(30多家),生产、销售艺术专业学生研发、设计的商品,学生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充分体验“作品→产品→商品”的流程。
展销会准备期间,成立跨专业教师项目组,各专业以课程平台为载体,把展销会的典型工作任务嵌入相关课程,如创业实务、连锁门店运作实务、财经技能、品牌形象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教务科统筹规划,确定展销会的日程表,各专业按照改革后的课程要求实施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展销会。项目组教师先组织学生组建会展公司,会展公司各个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进展,具体见图3所示。实施期间采用多维度(过程评价、效果评价、能力评价、效益评价)、多元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顾客评价)的教学评价系统,取得很好的效果。
“基于展销会模式的工学结合课程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职业学校在商贸类专业如何开展教学和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真实体验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工作工具、生产产品和相应行动等各项工作要素,建立专业工作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通过对商贸经济活动中工作流程的体验和再造,实现商贸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学生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创业、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1.校园服务周
校园服务周是校内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每个教学班为期一周,岗位为全校各个科室,工作内容为学校的管理部门和师生提供具体服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教职工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文明礼仪规范水平,为将来成为合格的职场人打下基础。
2.早读和晚自习
充分利用学生的早读和晚自习时间,引入企业的培训人员,开展书法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书法艺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使学生具有一手规范、工整的手写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言艺术:使学生拥有一口自信的“普通话”,掌握一些语言艺术的相关技能,懂得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利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说话技能来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外在形象,激发学生潜在的语言优势,增强自信心,善于言表沟通,提升即兴讲话的水平同时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潇洒从容地与人交流。
文学素养:使学生从读、赏的基本认知上立足思考,从写、练的感受上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文学价值的体现和文学修养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文学文化的综合应用水平。
3.各种社团活动
学校现有轮滑社、街舞社、书法社、棋艺社、管乐团、礼仪队、合唱队等,社团活动开展大部分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例如轮滑社和街舞社,每学期参与训练、演出、比赛、考勤、选拔淘汰,内勤工作和外联工作等全部由学生负责,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沟通、担当、时间管理、服务意识、问题解决,提高了督导能力、辅导能力和执行力。
4.学生创业园
学生创业园的建设是为学生搭建创业的舞台,是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平台,有连锁经营实训超市和学生自主创业区。功能有:(1)完成工商模拟市场的实训项目(包括:模拟企业的人员组合、市场调查、企业注册、摊位的招投标、资金筹集、采购进货、摊位的策划、装饰布置、营销方案的制定、广告宣传、市场开业、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和照章纳税等);(2)满足商贸类各专业相关课程(包括:市场营销、零售经营管理实务、营销管理实务、管理学、采购实务、企业策划、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会计实务、税收实务、经济法规、公共关系、广告实务、网络营销、创办小企业实务等);(3)提供固定的营业场所和相关服务给部分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正常经营。
三、以实习为契机,以校企联动为保障,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为保证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学校出台制度、强化培训、落实机制,强化职业素养培养成效。
1.开展实习前培训,明确企业用人需求
学校每年对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习前培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形势、劳动合同法、熟悉实习就业工作流程、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和自荐书的撰写,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遵守实习纪律,不好高骛远,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以百倍的信心、良好的心态作好充分的准备,接受用人单位挑选,找到适合的用人单位。
2.落实相关制度,保障实习的规范性
为了保障实习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专门建立“实习与就业管理信息平台”和省经贸就业QQ群,学生通过平台和QQ群随时反馈实习情况、并得到实习工作指引,如:如何面对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如何提升为人处世态度和方法等。实习就业科根据回访实习学生和用人企业的反馈信息,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工作指引,分别有:职业规划篇;素质训练篇;实习认识,面试技巧篇;职场指导篇(顶岗实习前)和职场指导篇(顶岗实习期间)。重点围绕:爱岗敬业、实习安全、心理健康、抗挫折、为人处世态度和方法以及交际能力等。
3.实现校企联动,确保职业素养养成的实效性
(1)签订合作协议: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中职毕业生,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本着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事,达成本协议,签订《校企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协议》,明确职责和义务。班主任为学生实习管理第一责任人,在学生实习前、返校期间、实习回防期间都应做好有关安全、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实习单位负责业务技能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2)推行《实习生实习情况月报表》制度。明确规定每月实习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都要对实习学生予以评定。
(3)建立《实习成绩月度考核》制度。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实习安全”等进行考核。学校对实习学生返校情况和平时实习汇报等进行考核。
四、结语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长期训练养成,需要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受到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的熏陶,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真实业务体验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米靖.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7]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8]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