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5-03-31曲童李露
曲童 李露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和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既有利益驱动、会计人员素质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内部原因,又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监管不到位和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的外部因素。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构资产、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和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提出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投资者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56-03
[作者简介]曲童(1993-),女,辽宁大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会计学;李露(1966-),女,江苏沛县人,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概述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涵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是指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上市公司管理层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使财务报表数据失真,从而掩盖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与财务信息。
财务报表舞伴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对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管理秩序
上市公司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掩饰自己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严重削弱了市场经济运转效率,使信息使用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导致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使相关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产生错误判断,制定出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导致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下降,进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发展。
2不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经营发展
上市公司管理者依据财务报表信息,评估过去经营的成果与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来预测未来企业经营活动走向,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如果财务报表不真实,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会使会计信息得不到合理运用从而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一旦被相关监督部门查处,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带来信誉危机,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罚款,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损害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分配财务指标,而投资者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来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收益情况进行权衡比较。投资者想要做出合理的投资,必须要利用真实的财务报表去了解计划投资公司的经济状况与财务信息。如果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蒙骗投资者,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投资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
有些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采用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为让投资人加大投资力度,虚构财务报表数据,将企业粉饰得完美无缺;也有些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在自身条件未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时,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核,达到上市目的,伪造财务报表数据,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欺诈上市。总之因利益驱动,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2会计人员素质低
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而产生舞弊行为。内部会计人员属于上市公司职工,与所在企业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层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一些原则性、职业操守缺失的会计人员,出于保全自己利益与地位的私心,会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
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有些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不明确或不合理造成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影响上市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股东将经营权交与经理人,并采取以利润和股价等经济指标考核经理人,造成在特殊形势下,经理层出现舞弊造假的现象。经理层通常代表大股东的利益,有些上市公司将总经理和董事长合二为一,导致内部产权结构不明确,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对领导者缺少监督。一些上市公司虽设立了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属于上市公司内部机构,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秘而不宣,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监管。
(二)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事物不断出现,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由于各类法律法规立法初衷不一致,不能完全相同地界定法律责任,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存在制定与执行不对称,使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相匹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舞弊行为缺乏监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相关惩处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也往往小于舞弊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造假现象频发。
2社会监管不到位
我国主要实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监管模式,属于自行监管,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执业者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政府也没有按规定对此进行约束,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不能相辅相成,而行业内存在为了招揽客户争相降价,迎合被审计单位要求造假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监管秩序混乱,监管效率低,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参与者不能利用正确信息做出判断。同时,证券市场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不合理的新股定价制度、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漏洞为上市公司从事报表舞弊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endprint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一)利用虚增收入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获利能力,使公司的成长走势呈上升状态,都会用虚增收入来进行舞弊。
1伪造收入
上市公司利用虚构交易事实,多次确认收入的方法,伪造收入。上市公司一般会虚构填制进货单、出库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也会虚构销售对象、关联方等来造假会计信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多交各种税款来增加利润和收入,给投资者一种良好业绩的假象,诱导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
2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是提前透支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虽没有使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增加,只是提前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进行确认时间,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收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假象,误导投资者。
(二)利用虚构资产舞弊
1虚构账面现金
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账面现金来做手脚,虚构账面现金余额,有的上市公司设置虚假的银行存款账目或设置账外银行账号,将账面资金转移到账外,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安排经济业务和结算方法来调控年度内的现金流。如为了增加当年现金流入,可让与本公司经济业务往来单位在年底一次性打入一笔账款,以此作为公司的预收款核算。
2虚构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通常会被当作会计报表中的“小金库”,当公司业绩不好时会大幅调整应收款项,从而隐瞒亏损增加利润。有些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方面进行虚假操作,虚增利润,目的是给投资者公司经济状况变好的假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
上市公司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调节公司利润,会经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造假活动,如将上市公司状态较差的资产与非上市公司状态较好的资产进行交换。上市公司也通常与其关联方协商议价,上市公司按其自身需要随意制定价格,改变利润,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平,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利用会计政策舞弊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通性。在处理同一业务时,有些上市公司会恰当的选择一些模糊性语言或更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如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过对折旧的改变,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长。这样可以减少折旧费用,使账面利润变大。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舞弊虽然可以虚增财务报表中账面利润,但实际却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四、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及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发挥中小股东权力作用,避免独立董事只听从大股东的安排。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源头上监管和防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同时要提高监管效力,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和严谨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上市公司稳健运营。
(二)建立健全监管法律
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适时完善和修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制度、政策上的漏洞与可操作空间,避免和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制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严肃惩处。对严重舞弊犯罪者,要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者法律震慑力。
(三)加强内部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加强执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抵制舞弊现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财会法律知识,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按职业规范行使会计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会计氛围,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也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操守评估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处罚。
(四)提高投资者会计专业技能
投资者需要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投资者自身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判断。如果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审计师合谋进行舞弊,那么投资者就会受到蒙骗,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
(五)加大社会监管力度
社会监管就是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规范管理,减少行业内不良现象的产生。如发现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造假行为,要严肃查处并加大处罚力度,遏制不良之风。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树立审计行业的公信力,旗下注册会计师也才能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避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 徐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2)
[2] 王桂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7)
[3] 周骞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基于新大地案例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
(责任编辑:刘润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