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5-03-31张慧颖

对外经贸 2015年1期

[摘要]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天津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完善自贸区模式。天津自由贸易园区拥有开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区位优势、坚实的物质基础等基础条件,同时也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受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等问题。天津市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

[关键词]自由贸易园区;天津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

[中图分类号]F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0-02

[作者简介]张慧颖(1979-),女,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它个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由此自由贸易区也可称作“境内关外”。现代自由贸易区是指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它区域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其特点是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业、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以及其他服务业。

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是最早提出自由贸易区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城市,在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和试验中,天津一直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因此,国家先后在天津批准成立了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以此探索自由贸易区之路。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园区,是我国政府设立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于自由贸易区范畴。试验区总面积为1199平方公里,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天津港保税区(含空港经济区)。天津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完善自贸区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与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的跨国自由贸易大区的建立。

二、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1开放的政策环境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一直作为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且在区内实施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2003年,天津港保税区提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转型工作一直在持续运作中,且天津港保税区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国保税区前列。东疆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后的全国第二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融资租赁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创新,保税港区建设政策在全国最接近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

2良好的区位优势

天津位于渤海湾中心,是连接环渤海沿岸与通往我国西部大陆腹地交通干线的 T 型结构交汇点。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港内运输条件良好,交通运输网络发达,京津塘高速公路直接通过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面大。海向腹地,航线通达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陆向直接腹地,包括天津、北京、河北、山西两市两省,以及间接腹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

3坚实的物质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各个方面。滨海新区的经济规模占据天津市的半壁江山,第一产业发展趋于萎缩,第二产业比重稳定上升,第三产业规模总体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形成京津冀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并且现代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研发中心有较大发展。外向型经济占据滨海新区的主导地位,实际利用外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均获得稳定增长。经过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不断努力探索,滨海新区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航运管理环境、船舶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以及通关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建设天津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体系不健全

虽然天津很早就开始对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立法,缺乏具体的管理条例和配套措施,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现象普遍。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多个管理部门互相交叉,各项法规政策不协调,导致管理效率低,保税区高效、便捷的贸易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与自由贸易区存在较大差距

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在于“自由”,其特点主要包括:商品货物自由进出,除对少数商品征收关税外,其他商品进出口都不征收关税,有的货物可以实行零售;人员、资本进出自由;企业自主经营、自由竞争。而与自由贸易区相比,保税区在自由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货物是“暂不征税”,处于“欠账”状态,进口货物均不能零售;对人员进出、汇兑、运输等的开放有限,不允许常住居民;区内企业或公司没有外贸经营权,须经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获得授权。并且,相对于东疆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过程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转型工作进展缓慢。无论是东疆保税港区还是天津保税港区,与自由贸易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3受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目前天津市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自贸区建设进程。如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需要探索一种符合北方经济水平的投资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天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成为北方地区的“排头兵”和 “领军者”。

四、加快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放开金融管制和行政审批,可参照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金融创新、贸易自由、服务业开放、口岸监管等各项改革试点,努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2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培育开放的文化、聚集开放的人才,以开放新动力、新空间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紧做好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安排,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模式,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便利化水平。重点发展融资租赁、离岸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主动参与中韩等自贸区建设,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

3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挖掘和整合科技、产业、服务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在港口、海洋、制造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大数据资源聚集服务区。抓好APEC绿色供应链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搞好园区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推动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围绕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配套条件好的高端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天津市自贸区战略研究课题组东疆港保税区与天津港保税区共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3):3-7

[2]刘重建立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港的思考[J] 天津经济,2007(4):34-37

[3]李泊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 港口经济,2006(5):7-8

[4]拓晓瑞天津自由贸易港建设瓶颈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2010(6):14-15

[5]张欢,韩博印滨海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战略构想[J]经济研究导刊,2009(4):178-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