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价倒挂 政策需完善

2015-03-31谢秋陆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糖价榨季蔗农

谢秋陆

蔗价糖价连续三年下跌,本榨季更是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直接关系全国4000万蔗农生计和国家食糖安全的中国蔗糖产业将何去何从?

当下,正是甘蔗的压榨期,2014年,甘蔗生长期间遭受台风灾害,加之从2011年开始甘蔗收购价不断下跌,蔗农种蔗积极性不高,业内预计2014/2015榨季国产蔗糖量将下降180万吨左右。于是,人们普遍认为本榨季蔗糖的价格将出现回升,但事与愿违,蔗糖价格又跌了。

蔗糖产业再受困

中国糖网的数据显示,中国蔗糖价格已从2011年8月最高时的7810元/吨跌至目前平均4400元/吨。这是我国蔗糖价格连续第三年下跌,跌幅接近45%。

“4400元/吨已经跌破了成本价,榨出的红糖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大。”广西天华糖业东汇厂的总经理谢文华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通常生产1吨红糖需要6.5吨甘蔗,按甘蔗最低价400元/吨计算,1吨红糖仅花在原材料上的成本价是2600元,再加上后续费用,红糖的成本不低于5100元/吨。

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也反映出国内制糖企业的困境:2012/2013榨季,全国制糖企业共计亏损31亿元;2013/2014榨季,共计亏损额为97.6亿元;2014/2015榨季的相关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预计亏损不亚于往年。

糖价大跌,糖企的日子不好过,作为糖料生产者的蔗农,近况更是让人担忧。广西甘蔗指定收购价已从2011/2012榨季的500元/吨剧降到目前的400元/吨。

广西崇左市素有“中国糖都”之称,蔗糖产量占广西蔗糖产量的1/3,全国的1/5。崇左市扶绥县蔗农谢明福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现在,种一亩甘蔗需要土地承包费550元,机耕培土70元,蔗种100元,农药、地膜、肥料共780元,砍搬费700元。所有这些投入加起来大致是2200元左右。而一亩地只产5吨甘蔗,按今年的指定收购价每吨400元计算,一亩甘蔗就要亏200元。”

“种甘蔗不赚钱,那谁还愿意种?”谢明福说,现在周围已经有不少的蔗农改种了瓜果、蔬菜、速生桉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糖料种植面积近两年急剧下降,以广西为例,其2012/2013榨季种蔗面积为1640万亩,2013/2014榨季下降为1600万亩,2014/2015榨季则大幅下滑至1480万亩左右。

多方因素冲击

农业部市场司司长张合成认为,蔗糖产业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直接原因是关税、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措施不足。

“广西蔗糖生产成本相比国外一些国家高出1000多元/吨。”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长王维赞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造成这么大的成本差距主要原因是同样种植甘蔗的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甘蔗种植、收割全程机械化。而我国甘蔗主产区在广西、云南、粤西一带,南方梯田多,种植受到土地分散、地形特殊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在还未形成大规模机械化种收。

另外,现在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甘蔗收割时劳动力严重不足,用工荒会影响到甘蔗收割,造成糖分流失,也反过来推高了糖料的人工成本。

对比2013/2014榨季,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的甘蔗平均收购价折合人民币只有约240元/吨,而我国甘蔗收购价格为440元/吨,比国外的高出近一倍。“现在400元的甘蔗收购价对于蔗农而言已赔本儿,但对于糖企来说,却是高居不下的成本。”谢文华说。

“我国‘政府蔗、‘市场糖的现状对蔗糖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农业基础薄弱,种植成本不断上涨,为保护蔗农利益,国家出台糖料最低保护价是正常的。但糖料价格处于高位,最终也反映到了国内食糖价格上(国内糖价远高于国外糖价),于是国外低价糖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糖进口量从2011年的292万吨,猛增至2013年的455万吨,接近国内产量的三分之一,2014年进口量估计在350万吨左右。食糖进口量剧增导致短期内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引起国内糖价剧跌,严重影响国内制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国内市场混乱。

产业亟待升级

对于改种其他作物而通过进口解决我国食糖需求的观点,专业人士表示,“这万不可行”。一方面食糖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材料,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2014年,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接近10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2015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在15公斤左右。

另一方面,糖业是广西、云南及新疆等边远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财政来源,并直接关系到全国4000万蔗农的生计。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完善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行为;合理确定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

对于直接关系国家食糖安全的蔗糖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各路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糖业要想改善目前的进口贸易格局,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食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努力降低糖料种植和食糖加工成本。”相关专家指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降低“第一车间”的成本,通过土地整合、全程机械化种收、完善水利、培育良种等手段,降低种收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蔗料的产量和品质。

“受主产区地形及大规模机械化种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影响。短期内,蔗糖产业很难通过机械化自救走出低谷。因此,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糖业稳定发展。”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农光说。比如,有关机构和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符合主产区糖市状况的生产扶持政策、收储政策、税收政策等。

而作为制糖企业的负责人,要把目光放长远,要提高对国际、国内市场的识别能力,对当前的市场新形势保持清晰的认识。立足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强化深加工,加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赢得发展的更大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价榨季蔗农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受种植面积减少影响,印度2016/2017年度榨季糖产量或下滑7 %
泰国蔗农呼吁政府阻止蔗价不断下滑
海南糖价触底糖企连连抱怨 1 t糖降了近千元
2014年泰国砂糖产量预计达1.04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