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师范院校校园体育氛围

2015-03-31桂柱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师范院校

桂柱

中图分类号:G80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师范院校的客观因素、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分离导致了师范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氛围营造的缺失和体育运动开展的滞后。师范院校应树立营造体育氛围的顶层理念,健全其制度,以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为支撑并建设开放的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为高校和地方甚至国家的“健康计划”提供精神和理念支撑。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体育氛围 体育文化

在我国“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万世之表”为宗旨的师范院校更应该走在体育参与队伍的前列。然而,我国师范院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师范院校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一、师范院校体育氛围建设的现状

自“阳光体育”的号召发起以来,我国各高校都制定了一定的实施方案,广大师生都参与到国家的这一伟大的健康计划洪流中,尤其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更是站在了队伍的前列。据国内学者调查,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通过大学的宣传才认识与了解到阳光体育运动,我国高校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在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宣传阳光体育的力度还没有到位。据陕西师范大学皮云云2011年对西安市各高校的调查,“仍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现在流行的阳光体育”,有不少的大学生关于“阳光体育”,只是有所耳闻,并不理解其真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1]。据国内另一学者对长沙市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周频率的调查,长沙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每周1-2次的占了大多数,其中男生占54.2%,女生占到46.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率在3次以上大学生,男生只有35.3%,女生只有39.3%,大多数学生未能达到“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每周3次的体育锻炼的要求;长沙市高校的大学生未参加任何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的人数比例,男生竟然高达56.2%,女生高达62.3%,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不容乐观的[2]。

二、师范院校校园体育氛围缺失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阳光体育运动由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构成。物质部分是其得以开展的载体,如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场所、体育工作人员等;其精神部分则是保证顺利实施的抽象体,如规章制度、体育思想、体育文化等[3]。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色,师范院校体育氛围的缺失应从其自身特征出发追根溯源,总的说来,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对其体育氛围的营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客观因素影响师范院校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机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集中表现为师生群体的体育思想、教学方针、意识、情感、態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体育风气;二是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它是高校师生从事文化活动的必备物资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的容貌、自然环境、校园的建筑风格、体育场(馆)等建筑设施的布局,各类运动器材设备、体育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是实践层面的体育文化。其中一类是体育行为的活动规范、规则及各种制度章程、习惯、奖惩条例等。另一类是体育的行为方式。而在师范院校,精神层面上,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加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还因学生以女生居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也会较弱;物质层面上,师范院校的必备物资基础的建设也相对较慢;因此,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师范院校体育氛围的不浓厚。

(二)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分离

教学是大学传授知识,树立学生崇高道德品质,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方式。我国大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或者说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使得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大学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学来看,高校教师更多的理念是树立学生的道德品质。工商管理的教师教育学生在市场经济中应坚守自己的道德立场,生财有道,或是达则济于世人;汉语言文学教师呼吁学生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物理学的教师训导学生研究中应讲究应有的科学精神;生物学的教师告诫学生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规约。大学非体育课程的教师教化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铸就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者极其罕见,体育意识与精神的培育成了大学体育老师“专属”的职责,体育氛围的营造失去了强有力的依托。

三、营造师范院校体育氛围的策略

师范院校体育氛围的营造既要理念、政策和资源的支撑,更需要多方参与,凝聚人心,发挥合力,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共和谐的参与体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营造师范院校体育氛围的顶层理念

师范院校校园体育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高级阶层的学校领导树立体育文化和环境建设的理念,要提高大学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要及时的贯彻和推行上级部门有关体育运动的文件以及精神指示,要把体育氛围的营造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计划,建立完善健全的体育活动和教学考评体系;要落实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和辅导员等的分工与责任。要为体育氛围的营造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体育运动设施和文化传播设施,通过校园报刊、网络、励志语、竞赛等丰富而灵活的形式使“为健康加油”的思想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氛围,让体育氛围受益广大师生。

(二)以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为根本支撑

体育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技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体育氛围的营造必须用好这个支点。以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支撑校园体育氛围营造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上偏低,体育学术能力较薄弱。众所周知,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实施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第二,要改革体育教学课程;目前,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成因是体育课程的单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抓住大学生时尚性的特征,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吸收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游泳、攀岩、滑雪、有氧操、跳绳、放风筝、骑自行车和定向运动等,体育课程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磨练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第三,要重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体育运动的内生机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完善开放性的体育文化建设

开放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承担责任与使命的体现,大学体育文化“在社会体育文化进步的过程中已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体育文化的历史重任”[4]。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引领一方文化,营造一方氛围,形成一方风气;其二,大学面向社会,向社会开放,将社会文化中喜闻乐见的文化或娱乐方式引入校园,服务校园体育氛围建设,能够丰富大学体育活动方式,创新体育文化形式,增强体育活动乐趣,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其中;其三,大学与社会体育组织、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建体育文化,能够弥补高校体育资源不足的缺陷,增强大学体育氛围营造的力量,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起到加速体育氛围营造进程,提高体育文化质量,增强体育文化建设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皮云云.西安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邓小刚.长沙市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 徐昊.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地位及意义的再阐释[J].山东体育科技.2009(2).

[4] 张建新,孙麒麟.论引领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是大学体育的重要职能[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师范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