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5-03-3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侯志菲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感性探究大学生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 侯志菲

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感性是其认识论的第一个环节。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观点,是将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人类对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历一个认识过程。创业基础教育作为一门新生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教师作为职业者,虽然已经具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工作阅历,对于新课的接受适应程度相对较快,但是由于大学生仍处于智力、心理不断成熟的发展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适应总会出现滞后,对创业相关课程也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到知性的认识阶段。培养模式也要遵循学生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建立与此相对应的教育模式。

一、感性认识阶段下的启蒙性教育

1.打破学生对创业的传统认识。感性,主要是指利用感官对物体获得的有意义的印象,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感性是借助于经验而形成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学生对创业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创业的狭义理解:第一,创办公司才是创业;第二,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忽视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第三,部分学生未认识到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一味地认为自己不创业就不用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以我校为例,从2013级开设了“创业基础教育”课程,虽然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对创业课程存在陌生感。同学们都能了解到创业是未来可供选择的职业发展路径之一。然而,学生们对于企业家精神、创业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如何创办一个企业、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等问题基本不了解。因此,重视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导论成为课程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教师启蒙教育下的重要任务。感性阶段下,教师的主要课程任务就在于课程导论讲授,旨在启发全体学生通过课程导论的学习,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对自身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意义。启蒙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主体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走出传统职业选择的限制,将视野转换到创业角度,消除创业的神秘性和不可能性。创业基础教育不是强制让每位同学都要去创业,而是要考察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启蒙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不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发展,是为学生开辟一条择业新路,利用其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特长,以技术入股、自筹资金、合作伙伴等方式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创立新的企业,为自己、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启蒙创业教育下的重点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在启蒙教育下快速入门,掌握创业相关知识、法律法规、扶持性政策。创业相关课程师资力量的组建也是启蒙教育阶段下不可忽视的任务。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专业教育也未建立创业学等相关的专门创业专业,大部分教师本身并未经过专业学习,加之自身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创业教师团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呈现出“短中不足”的特点,无法满足创业教育发展。很多创业教师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经过自身快速学习或者短期培训后,进行专职授课,因此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教授,牵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无法达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从我校的具体实践来看,创业基础教育由思政部组织实施,部门与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密切配合,积极动员任课老师开展授课资格认证,在平稳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正常教学的同时,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

二、知性认识阶段下的探究式教育

知性是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知性把这些分离的信息加以综合,形成人对具体事物的一种整体的、形象的反映。

1.启蒙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知性阶段下的大学生,掌握了创业相关的知识,对创业教育具备了基本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创业意识;他们希望从课程中走出来,开拓自己学习创业相关知识的视野,开启提出疑问和批判的思维模式,分析各个领域创业案例,借鉴成功经验和汲取失败教训,对创业有一个客观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并希望得到专家的鼓励与支持。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从启蒙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探究式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发挥能动性为基础,强调每一位学习者形成主动式探索研究的学习态度,摈弃被动接受、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死板硬套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下,教师也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互动。

2.探究式教育模式。探究式教育的特点:第一,以问题为探究导向,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首先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分析已有大学生创业案例后,教师提供有关情景或线索要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去模拟性地回答一些创业问题,如“我能创业吗?”“如果案例中的主人公是我,我应该怎么去组建团队。”第二,以调研为基点,丰富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涵盖职业发展、市场营销、会计、管理等各学科知识。例如学生采用观察法、访问法等市场调查方法,调研在某时、某地、什么经营项目盈利和有发展前景。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从课堂学习到课堂外的创业实践活动。例如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创业扶持性政策,从单一的创业知识学习到整合多学科知识学习等。第三,以评价为探究策略,培养大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塑造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即使不自主创业,也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培养企业家精神旨在提升自身的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等心理品质。

三、理性认识阶段下的实操型教育

理性思维摆脱了对象的感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高级的反映形式。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不仅掌握了创业相关的知识,通过对既有案例的学习分析、市场调研,已经具备了若干创业知识。理性阶段下,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将从意识教育、模拟性创业转变到实战创业。实操型创业教育包括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等实际操作性训练。

1.参与创业大赛。自1988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后,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社会组织都纷纷举办多样化的创业计划大赛。这些创业计划大赛增加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在社会层面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强的政策信号。以我校为例,虽然近几年也有团队参赛,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创业计划大赛的受众范围仍然很窄。尤其是在校内创业项目推荐时,很多学院因为没有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为学生做专业指导,基本上都是辅导员被动地组织学生,更有部分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工具辅助完成作品,并没有真正自发性组建团队,系统化撰写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大赛,可学会拟定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通过创业计划,创业者能够明确创业方向、理清创业思路。创业计划的撰写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团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从融资角度来看,创业计划通常被喻为“敲门砖”。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而且还有机会寻找到潜在的风险投资者。

2.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搭建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孵化基地是为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实践载体和为大学生试创业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服务性机构。我校自2014年筹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创业项目团队20余个。创业工场对学校师生和校友在创业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扶持一批师生实现自主创业或创办学科性公司。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提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实际上标志着创业实体运行的开始。在孵化基地的支持下,创办的新公司或组织已经开始了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开始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壮大的过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起步在学校,成长在自身,显现在社会。随着学生认识问题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自主能动性的开发也将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教育教师、辅导员、创业指导教师、学生组织和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的成效产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及时把握住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特点,进而调整教育模式,才能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满足创业需求,成就创业梦想,最终推动整个创业教育系统的长足发展。

[1]【德】康德.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吴珊珊.探究式学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重要的课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感性探究大学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学生之歌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