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2015-03-31陈一鑫

大众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明法治生态

陈一鑫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陈一鑫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又从新的历史高度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即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经过文献阅读和整理,梳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研究成果,厘清相关的研究内容、现状以及不足,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的现状和实现路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研究三个方面搜集整理资料,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愈发严峻,在此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引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热度,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进而指导论文的研究方向。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1.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论述,学者通过分析、梳理他们的思想,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凤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中,人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自然界组成的重要部分,所以人是由自然产生的,人离不开自然。”“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生态哲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郭学军和张红海认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但他们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都包含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显露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

廖志丹和陈墀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刘希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刘静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更为现代生态学的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并分析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

张剑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思想中蕴含着不少生态意识。”

范颖认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无论是主张人与天合的自然生态观,还是主张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等,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良好基石。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王丹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理论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源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相关性。”“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根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理论为指导,树立人和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自然观,才能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推进中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

1.3生态现代化理论

吴兴智认为,“如何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这个生态现代化理论所试图解决的核心议题,也正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因此,生态现代化理论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王宏斌认为,“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与市场机制的发展,生态现代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了适用性,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可喜的是,在这次席卷全球的世界潮流面前,中国不仅选择了融入,而且以自己的巨大决心和对宏伟愿景的描绘而表现得格外突出。”

陈胤认为,“生态现代化理论表明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正向结合不仅是可研究的,也是可行的,这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获得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

学者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文明的概况基本概况梳理,如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前提、基本要求以及重要意义。何青《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范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等。

(2)以农村为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黄巧云,田雪指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及维权意识,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的解决对策。朱国庆,刘娜,刘露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关注少数民族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3)以城市为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相结合。邵光学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包双叶,“在综合考察不同城镇化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资源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杨伟民提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对此,首先应该在推进城镇化中贯彻落实。”

(4)我国省际、区际生态文明建设差异研究。张欢,成金华,陈军,倪琳“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了实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中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差异,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刘某承,苏宁,伦飞,曹智,李文华,闵庆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S)、生态足迹(EF)和人均GDP3个指标,以及这3个指标所代表的资源禀赋、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并以此对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直辖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出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估指数最大,北京市的指数最小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5)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责以及制度建设。周晓燕“梳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的职能作用,分别从价值引领、制度建设和行政监管三个方面来定位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肖文涛,谢淑珍在文章中“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阐明了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职责,剖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生态责任意识、加大生态公共服务、发挥生态管理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健全参与机制等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若干途径。”郇庆治认为,“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要同时依照生态文明所彰显的新理念和总体目标,全面反思与审视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及其组合架构。其最终指向则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创新和演进过程之后,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或合乎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制度(组织)结构基础。”

(6)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如:樊杰,周侃,孙威,陈东《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董锁成,李泽红,石广义,李宇,李岱《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贡献与创新方向——纪念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 30周年》。樊杰,周侃,陈东《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等。

综合以上梳理,笔者认为国内的学术界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较为广泛,涉及到比较多的方面,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等;从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来讲,理论界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的结合与比较;从研究的实践意义来看,多数学者的研究建立在实地的调研考察以及对数据的专业分析之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且能回到实践中去,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但是,学术界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时,学者往往采用某一学科为切入点,而忽略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体系,应该全面的选取所涉及的学科来进行整理与归纳,从而得到更为全面的研究结果。

3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建设研究

在中国知网 CNKI高级检索“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法治”共得出从2006年至今451篇文章,其中2011年至今有383篇文章。现选取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梳理。

张福刚以环境行政执法约谈制度为切入点,提出“为进一步实现制度绩效,我们应从不断完善其法律依据、准确定位功能、扩展启动条件、创新内容、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完善这一新型的制度。”

吕忠梅认为,“要在对现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经验与教训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生态环境诉讼与纠纷解决替代方式相结合的损害救济机制。”

孙佑海指出,“我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运用法治的力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陈文认为,“生态保护离不开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的同步性。”

竺效从宪法确权、立法目的、社会动员、预防管制、应急救援、求偿修复六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点,得出“在生态文明法治的系统工程中,可以《宪法》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意志的确立为前提,进而以确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立法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动员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预防管制、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生态损害的求偿修复等重点环节为主要切入点”的结论。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学者认识到了对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法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且从法律制度的设置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望通过对法治的完善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大部分的学者虽然认识到了法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理论支撑以及制度设计梳理的十分到位,但是却没有提出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保障这些法律制度发挥最大效能,如何使这些法律制度更好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这仍是努力的方向。

[1] 张凤翠.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4,(5):13-15.

[2] 郭学军,张红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141-144.

[3] 廖志丹,陈墀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智慧之源[J].贵州社会科学,2011,(1):9-13.

[4] 刘希刚.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性存在及现实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2,(1):63-66.

[5]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6]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7]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8] 范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9] 吴兴智.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N].学习时报,2010-08-16(006).

[10] 刘某承,苏宁,伦飞,等.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J].生态学报,2014,(1):97-104.

[11] 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15.

[12] 周晓燕.政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95-97.

[13] 张欢,成金华,陈军,等.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22-29.

[14] 王宏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种规范性的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89-92.

[15] 吕忠梅.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J].法学杂志,2014,(5): 10-21.

[16] 包双叶.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J].求实,2014,(8):59-63.

[17] 邵光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4,(5):50-53.

[18] 陈胤.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9] 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4.

[20] 杨伟民.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J].宏观经济管理,2013,(5):4-5,15.

[21] 张福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以环境行政执法约谈法治化为视角[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6):23-27,90.

[22] 郇庆治.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J].学习论坛,2013,(8):48-54.

[23] 竺效.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六大环节和重点[J].环境保护,2013,(13):45-46.

[24] 肖文涛,谢淑珍.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职责担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60-165.

[25] 陈文.论生态文明与法治文明共建背景下的生态保护立法模式[J].河北法学,2013,(11):44-50.

A surve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report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and from a new historical height, put forwar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orting, comb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to clarify the relevant research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A811.1

A

1008-1151(2015)10-0140-03

2015-09-10

陈一鑫(1990-),女,山西临汾人,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文明法治生态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对不文明说“不”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