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瑶药蚂蝗七的研究进展
2015-03-31冯秋瑜罗伟生
冯秋瑜 罗 婷 罗伟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瑶药蚂蝗七的研究进展
冯秋瑜 罗 婷 罗伟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文章通过对壮瑶族地区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发掘,对蚂蝗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培育技术及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综述临床治疗,为蚂蝗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蚂蝗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综述
蚂蝗七,别名石蜈蚣、石蚂蝗,石蚂蟥七、石螃蟹、岩蚂蝗等,来源于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 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蚂蝗七生长于沟谷石壁潮湿之地,以根状茎入药,由于其根状茎形状似蚂蝗,且生长在石壁,故而命名为石蚂蝗、岩蚂蝗等。蚂蝗七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地。产于广西各地,以龙胜、兴安、恭城、金秀、罗城、那坡为多见。蚂蝗七性凉,味苦,功效:健脾消食,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于小儿疳积,胃痛,肝炎,痢疾,肺结核咯血,痈疮肿毒等;外用治刀伤出血,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水煎服,9~15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1]。
1 蚂蝗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1.1化学成分
苦苣苔科其药用植物数量少,是我国含有特有属和特有种最多的一个科,迄今为止,该科有很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均很少。中国中医科学院周立东等人分离鉴定了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用聚酰胺柱色谱及葡聚糖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3个黄酮类化台物mahuangchiside(I),hispidulin(Ⅱ),kaerpferol(Ⅲ)和 1个甾醇苷 daucosteral(Ⅳ)。结论为:I为新化合物,推导出结构为Hispidulin-7-O-β-D-xyl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命名为蚂蝗七苷;Ⅱ,Ⅲ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得到,Ⅳ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2]。
1.2药理作用
测试蚂蝗七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蚂蝗七文献有抗炎、抗菌等功效记载,但是文献资料极少,而且目前缺乏毒理实验方面的文献期刊报道,亦缺乏机制研究。
2 蚂蝗七的培育技术
蚂蝗七药用植物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各省,因近年全球气温上升,其适宜生长的溪流逐渐断流和干涸,导致蚂蝗七野外数量日趋减少,因此,梁桂友等提出用其幼嫩花梗和带苞片的花蕾,用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生根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可能有助于此种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及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而蚂蝗七的组培快速繁殖尚未见报道[4]。
3 蚂蝗七治疗各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蚂蝗七功效多样,疗效显著,在广西民间能观察到其临床治疗实例。对于壮族用药,蚂蝗七属于谷道药,主要用于补脾,健运肠胃;在瑶族用药中,蚂蝗七属于风打相兼药,既补又泻,既有补益健脾作用,又能凉血解毒、活血通络等[5]。在壮瑶族地区文献的挖掘整理和临床疗效的观察中,蚂蝗七具有较大医药价值。蚂蝗七能用于疳积[6]、胃病、肺部疾病、跌打损伤[7]等疾病中。
3.1蚂蝗七治疗小儿疳积
疳积是以神色萎靡、面黄肌瘦、肚大筋露、毛发焦枯如稻草、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好发于1~5岁儿童。中医认为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脏腑失养;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胃肠道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等病,长期损伤脾胃等原因引起。壮医认为,疳积的病机是人体的谷道受损,引起天地人三气的不同步,从而引起脾胃受累,运输道路不通,吸收功能低下,引起疳积;瑶医在盈亏平衡的理论指导下,认为由于饮食不消化为盈,故应损之;而脾胃亏虚为亏,则应补益。由于蚂蝗七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既补其亏损,又泻其盈余,极为符合瑶族的盈亏的核心理论。因此瑶族医师治疗疳积,用盈亏理论指导,多用蚂蝗七配伍独脚金、饿蚂蝗等,效果显著。如宜山县北牙乡通城村民间医师用蚂蝗七、独脚金、饿蚂蝗、半截叶、猴掌姜各15克,配瘦猪肉蒸熟食用[8],或用蚂蝗七、饿蚂蝗、骨碎补、白纸扇各3~6克,水煎服,连服5~7剂[5],能有效治疗小儿疳积。河池民间医师覃宇,用蚂蝗七单味药用药,观察其对小儿疳积疗效,效果良好。
3.2蚂蝗七治疗胃病
在治疗胃病方面,中医和民族医药都有其特色。中医用传统中药如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等补益药物健运脾胃,或者用山楂、神曲等消食药以消除食积;若胃痛、胃溃疡等则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治则指导,或活血化瘀,或补益气血等等。同样道理,壮医或瑶医治疗胃病,或补或泻,医理简易,多用药效显著的民族药物,以保护胃黏膜和调整胃肠运动。如用蚂蝗七、两面针、竹叶椒等,效果显著。如富川县城北乡横岭屯的杨树斌医师,用蚂蝗七、七叶莲、虎杖、两面针、车前草、桃仁适量,水煎服,能有效治疗胃溃疡[8]。如金秀县长垌村的赵城府医师,用蚂蝗七、竹叶椒、小毛蒌、大钻、白狗肠根(蔓茎斑鸠菊)各10克,两面针3克,水煎服,能有效治疗胃痛[8]。
3.3蚂蝗七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属于烈性传染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中医认为肺结核病机是痨虫入侵,阴虚肺热。在我国古代,尚未出现现代的抗痨药物,民间的草药是对抗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手段。用蚂蝗七等具有抗菌抗炎的草药,配合养阴润肺的药连用,以对抗肺结核。如金秀县的李文意医师,用蚂蝗七(石蚂蝗)、红背菜、小凉伞、石上虾、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水石榴、甘草、穿破石、百解、白纸扇、山栀子、穿心莲、两面针、玉竹各10克,水煎服,能治疗肺结核[8]。
3.4蚂蝗七治疗跌打损伤
广西民间治疗骨伤疗效显著。一些乡村赤脚医生和深山居住的民间医师,有祖传的正骨手法和民间草药,常能收到简便廉验的疗效。壮瑶族治疗骨折和铁打损伤,属于骨伤专科,但也常用一些草药配合骨伤药应用。如用蚂蝗七配伍其他跌打止痛药、强健筋骨药如五加皮、千金草、大驳骨、小驳骨等药联合运用,疗效甚好。治疗外伤筋断,用蚂蝗七、千金草、小百解、大黄各适量,捣敷[5]。三江县独洞乡干冲屯的民间医师覃汉林,用蚂蝗七、五加皮、五加风、毛山、一枝香、车前草、金樱叶各适量,捣烂,加米酒炒热,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治疗骨折[8]。
4 蚂蝗七研发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开展,越来越多前人研究甚少的草药正在慢慢进入民众的视野。民间用药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但是存在着研究少,范围浅,认知度不高的弊病,有些草药甚至几乎没有被文献报道,只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地应用。由于蚂蝗七是民间草药,缺少现代研究,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相关论文数量少,蚂蝗七的安全毒理实验目前仍未见报道。但是古籍文献、期刊文献和民间用药经验已经证实壮瑶药蚂蝗七的确切治疗作用。一方面,蚂蝗七用于治疗疳积、胃病、肺部疾病等已经被作为民间草药应用于临床。另一方面,由于蚂蟥七习性生长于深山沟谷石壁潮湿之地,目前未见人工栽培,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蚂蟥七的数量越来越稀少。因此,对于蚂蝗七应开展深入的药理和药效研究,研究的重点应在其健运脾胃方面,明确其是否具有保护胃黏膜或调整胃肠运动等作用,并考证其机制。同时,开展蚂蟥七的人工栽培繁殖,对蚂蟥七的栽培和功用开展纵深的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7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90.
[2] 周立东,余竞光,郭伽,等.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2):114-117.
[3] 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561种中草药抗菌作用筛选报告[J].湖南医药杂志,1974,(5):49.
[4] 梁桂友,温放,李湛东.蚂蝗七的离体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5):886.
[5] 戴斌.中国现代瑶药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564.
[6] 李保真,覃德海,方鼎.广西壮族民间药用植物的初步研究[J].广西医学,1985,7(4):187-191.
[7] 李家美,常颖,夏至.唇柱苣苔属5种药用植物的考证[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1):103-105.
[8]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496,392,375,76,862.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Chirita fimbrisepala
through the Zhuang and Yao nationalities region of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finishing excavation, of Chirita fimbrisepala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ultivation technique and clinical treatment etc. were reviewed, the review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for Chirita fimbrisepala further stud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Chirita fimbrisepal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overview
R282
A
1008-1151(2015)10-0063-02
2015-09-12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课题(GZLC16-27) ,广西高校科研项目(YB2014189),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252),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项目(2013B05),广西卫生厅课题(GZZC1205)。
冯秋瑜(1979-),女,广西平南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脾胃病。
罗伟生(1959-),男,广西全州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民族医药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