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及纠正策略

2015-03-31刘瑞琴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刘瑞琴

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及纠正策略

●刘瑞琴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我国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做了较大努力,但是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综观国内的英语教学,我们发现,英语教学工作者对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深刻含义,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分析较少。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因素,提出了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文化教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英语教学只是孤立地教授语言及语言形式,重视语法及词汇用法讲解、句型操练、阅读技能及英汉互译训练等。基于对语言的狭义理解与认识,认为人们所说的英语只要语法正确、句型规范,就能顺利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早期的英语教学很少涉及到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英语教学模式,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基本上都是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或者特定语言技能的训练,很少与语言使用的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同时期的语言学及心理学理论的支持。[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外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人才必备素质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英语教学研究者开始提出要把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文化教学的讨论,有些英语教学研究者开始著书立说,提出了应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观点。此后,培养英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并延续至今。我国的英语教学学习并实践了国外各个时期的先进教学方法,也尝试了大胆改革,但是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例如,我国英语学习中出现的Chinglish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错误时发现,文化错误的性质非常严重。例如,中国学生在与外籍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友善、热情、有礼貌,但交流中的有些问题“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Have you eaten your breakfast?”等让对方感到尴尬和不快,因为内容涉及到个人隐私,违反了英美的交际文化规则。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无论英语教学研究者还是英语教师都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导致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界的教学理念和追随的教学法流派更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文化因素,造成了语言与文化的脱离。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说的句子完全符合英语语法,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很差。今天,外语教学界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英语教学应该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成了英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但是,透过热闹的表面现象,我们发现,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交际能力培养的认识大多还是比较肤浅的,对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深刻含义,对教学中具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缺乏对文化教学的明确认识

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要成功地进行外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应将目的语的文化内容纳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对已经进行的文化教学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实践这个层次,缺乏从哲学高度的基础性探索与研究。与此同时,对具体方法的讨论也不多,这可能跟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有关,对于所受训练主要在语言方面、相对缺乏全面人文素质和系统社会科学教育的外语教师来说,具体涉及到文化问题难免有些力不从心。[2]

有人曾将语言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探讨归结为三个问题,即教不教,教什么,如何教。[3]关于教不教的问题,似乎已达成共识,但是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文化与语言不同,无法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只能通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慢慢习得。英语课堂上所能教的只有关于英语文化的某些具体知识,而这些文化知识对英语的使用没有太多有效作用,如在我国许多院校,英语专业开设了“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课程,其中有大量关于英美文化的内容,但对英语学习者英语使用能力的提高不一定会有多大直接作用。反而如果这类内容太多,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可能影响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些反对声音并不能阻止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却能引发思考,从科学辩证的角度探索这个问题。

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外语教学工作者对英语教学中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也各执己见。胡文仲和高一虹曾认为,文化教学可能包括的内容有五个方面:语言交际(包括词汇、习语、语法、语篇修辞)、非语言交际(表情、眼神、手势、姿势、体距等)、交际习俗与礼仪(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送礼等)、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和同事关系、社区关系等)、价值观念(个人与集体、人与外部世界、思维方式、知识与价值等)。[4]当然,这不是文化的全部内容,已经做了很大程度的取舍,所选择的是一些与语言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且由语言推及文化,由具体推及抽象,由微观至宏观,很有层次与系统。

但是,当我们在进行实际文化教学实践时,就会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要想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对文化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文化教学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四个关键性的问题:其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究竟是指什么?其二、如何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语言文化教学实践?其三、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使外语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以使外语学习者既习得语言又习得文化?其四、建立什么样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最适合中国国情?[5]

(二)缺乏对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却从未中断。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建立适用于我国外语教学情况的理论指导体系。关于这一点,刘润清教授曾经指出,国内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学研究“零散罗列现象为多,整体系统研究居少;低层次概括为多,高层次的抽象居少;实用性建议为多,理论建树居少”。[6]从另一方面讲,长期以来,国内外语教学所崇尚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大都不重视文化在外语教学和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科发展和课程设置上没有给予跨文化交际学应有的重视,外语教学界也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特别是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这不仅限制了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还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因此,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首先是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在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且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确立和提升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学术地位。其次,我们还应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通过差异分析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我们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又要开展适合于我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将文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语学术界引进了跨文化交际学说,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确立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引进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尝试了各种新的外语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就是颇受推崇的教学法之一。交际教学法是在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语言学习。交际法语言教学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必定是“交际性”的,即通过交际学习交际,尤其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际。[2]然而,实践和研究均表明,要保证学生有效的语言习得,完全依靠以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是行不通的。在教学中,把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视为相互分离的两个东西而对立起来,势必造成只重视学生的表达而忽视了语法、语音、用词等方面的准确性,这种教学法培养出的英语学习者很难具有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事实表明,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种种尝试,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它留下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其中之一就是,英语教学日渐淡化了对学习者语言掌握的“准确性”和“地道性”的要求,追求交际双方语言形式的“可理解性”、语法上的“可接受性”,以及言语行为的“得体性”。有人甚至说:“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习英语文化,不是拓展思想,不是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而是增强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文化的交际能力。”[7]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专门的文化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二是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三是没有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综上所述,笔者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如前面所述,英语教学一味追求以交际教学为中心并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有效的语言习得。语言学习需要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而不是隔离起来在“真空”中进行。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文化环境和社会需要等诸多因素,不能盲目地以为在西方收到了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完全照搬到中国课堂上来。而且,交际教学法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语言训练方法上似乎并没有什么新颖、独到之处。事实上,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等有它们的可贵之处,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中仍然很有影响力。

不管哪种教学方法有多么好,在进行具体的课堂实践时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甚至是那些被认为是早已过时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于特定的学生,或许会成为无可替代的教学方法。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对于外语教学活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其方法的选择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充分认识教学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特殊性,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语言能力是一个内化的有限规则系统,它使语言使用者能够据此而生成并理解无限多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交际能力是一种社会文化能力,是人们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仅仅习得语言能力,还包括交际能力。对外语学习者也是如此。由于语言学习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判断学习者所具备的语言能力如何,不仅要看其所掌握的语法规则,还要看语言的运用规则。语言习得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止步于对语言形式结构的掌握,而是要掌握社会文化所要求的交际能力。人们说的话要符合语法,更要适合语境。

Hymes主张将语言能力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反对把语言与言语区分和对立的做法。[8]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也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超越句子界限的语境对于得体地运用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还认识到语境与语言使用本身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认识到人类交际是一个比纯粹传递信息复杂得多的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和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导入相结合,才能培养英语学习者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深入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虽然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外语学界对文化与语言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去弄清结合文化进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深刻含义;另一方面,又较多地泛泛而论,很少就其中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至于原则虽好,却缺少在实际中进行操作的手段,使结合文化进行语言教学常常是口号和宣言,而难以变成实实在在、始终如一的行动。

文化涉及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文化教学实践时,就会发现事情非常复杂。如果教师缺乏全面人文素养和文化研究,涉及到文化问题就会力不从心。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研究英语本身,还要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把文化与英语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该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Stern,H.H.Fundamental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247.

[2]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32-234.

[3]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10-1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57.

[5]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7.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Smith,L.E.Readings in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M].Oxford:Pergamon,1983:235.

[8]Hymes,D.Ways of speaking(A).In R.Bauman and J.Sherzer(eds.)Explorations in 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433-451.

(责任编辑:金传宝)

刘瑞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