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5-03-31李婷
李 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86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护理体会
李 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文章总结了86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积极预防,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等对症治疗和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效果有重要意义。
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护理
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由于肝癌的病情发展快速,预后效果差劲,生存率低,治愈率低,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内亦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发病缺乏临床典型的症状,经甲胎蛋白(AFP)普查检测出的患者,早期病例亦无任何症状和体质,称为亚临床肝癌[2]。一旦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病程多数已经进入中晚期,其主要临床表现多见肝区持续性疼痛、肝区肿大,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进行性消瘦、皮肤及巩膜黄疸、腹水等症状。临床上传统治疗肝癌的方法首选的是手术切除,概因其仍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用于手术治疗。只有在患者本人心肺功能较好,肝脏肿瘤较为局限,没有发生转移条件的情况下才适宜手术治疗。并且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有肝炎、肝硬化的既往病史,因而临床上有 8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而随着介入放射学诞生以来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TACE)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3]。概因TACE治疗肝癌,具有创伤性较小、适用范围较广、疗效比较确切等优点,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术后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使TACE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现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应用了TACE进行治疗原发性肝癌患和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共计86例,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86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86例子肝癌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1.2±7.8)岁。以上患者均经B超、CT、肝穿刺活检MRI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等检查确诊为肝癌。其中76例为原发性肝癌,10例为转移性肝癌。其中65例为块状型,15例为结节型,6例为弥漫型。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TACE手术者为12例。86例行TACE介入手术者均治疗成功,达到预期目标。
1.2 治疗方法
介入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下肢股动脉,置入鞘管后引入5-FYCN导管,先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后将导管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内行TACE治疗,然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或栓塞药物[4]。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2~3种药物联合使用,常用的化疗药动包括阿霉素或丝裂霉素、顺铂、卡铂和五氟尿嘧啶等。而在脉栓塞疗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栓塞剂包括超液化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颗粒等。而每一疗程之间则需要间隔3~4周的时间。经上述介入治疗结束后,予拔出管道,并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以压迫止血8小时。送回病房后,遵医嘱予制动患者穿刺侧肢体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以防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和形成血肿,进而影响手术效果。
2 治疗结果
86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120例次,操作成功率为100%。86例患者中 TACE手术中并未出现特殊不适主诉和临床症状。而术后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概括如下:发热100例次,占总例次的 83.33%;肝区疼痛 90例次,占总例次87.50%;胃肠道反应 80例次,占总例次66.67%;肝功能损害76例次,占总例次33.33%;穿刺部位血肿0例次,占总例次0%。
3 并发症的相关护理观察和措施
虽然进行TACE手术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明显解,包括上腹疼痛疼痛缓解甚至消失,黄疸减退,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但是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由于肝动脉血供突然减少,亦在TACE术后的一周内,导致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穿刺部位血肿不同度的等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出现。
3.1 发热
发热是TACE 手术后,因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组织后,肿瘤组织出现了坏死分解,患者机体本身对肿瘤组织重吸收以及正常细胞受损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反应[5]。本组患者在TACE术后,有100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30例次在术后4~8h内出现体温升高,体温维持在37.8~38.5℃;而70例次在术后1~3d内出现体温升高,体温维持在38~39℃;最高体温为 40℃或以上者有 20例次,且总例次中有45例次患者伴随着寒颤症状,发热前无明显表现者有75例次;上述TACE术后患者发热体温持续时间约为1周左右。因而在TACE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后,遵医嘱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4~8h,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且与患者讲解发热与手术后的相关因素与机制,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消除对手术后感染的担心,使患者能解除不良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医护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且不伴随寒颤症状的时候,一般不给予特殊处理,可嘱患者卧床静心休息,并嘱患者多饮温开水,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更换寒湿衣物,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注意通风透气。减免人员探视,医护人员和家属注意手卫生,一般3~5天后患者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对于体温波动在 38.5℃及以上的高热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及时补液、给予解热镇痛口服药、静滴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处理。并每天监测发热体温一天四次,连续 3天,并记录降温效果。如果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仍然持续数天以上发热时,应及时抽血查血常规,甚至血培养,检查有无感染,并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在应用解热镇痛口服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同时注意应用保护胃黏膜的的制酸药和保护剂,预防胃黏膜病变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等。并且注意有无肝性脑病前驱征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3.2 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是由于TACE术后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痛物质或局部肿胀牵拉刺激包膜所致[6]。本组肝区疼痛发生率为87.50%,多表现为爆发痛,可表现为胀痛与烧灼痛,疼痛部位多在肝区。本组患者在TACE术后,有90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多发生在术后2~8h内,术后48h后疼痛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因而可根据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然后按照 WHO的三阶梯疗法,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的不同,遵医嘱予对症处理,采取复合用药的方式达到镇痛效果。患者疼痛评分为1~3分时,评价为轻度疼痛,可给予非甾类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等。患者疼痛评分为4~6分时,评价为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如氨酚羟考酮片、吗啡片。患者疼痛评分为7~10分时,评价为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如吗啡缓释片、吗啡针等。也可采取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精神集中在疼痛以外的刺激如听音乐、看电视等;亦可指导病人深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以减轻腹部压力刺激,或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动作,能起到安定身心,松弛肌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如果患者出现肝区疼痛的时候,伴随着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表情淡漠、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休克症状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高度警惕患者出现肝破裂出血,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抢救。
3.3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系统对化疗药物极其敏感,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常容易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继而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害[7]。本组患者在TACE术后,有80例次出现了胃肠道反应,其中20例次表现为呕吐,15例次表现为恶心,45例次同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多发生在术后2~8h内,持续时间为2~5天左右。故而术前应告知患者禁食禁水 6~8h;术后,应指导患者术后6h内宜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白粥、面条等,不宜马上进食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扣肉、烤鸭等;由此逐渐过渡到普食,并注意少量多餐,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当患者恶心呕吐时,应注意指导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误吸和呛咳,甚至窒息。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数量和性质,及时补充液体,保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处理呕吐物,保持病室通风透气,以减少不良刺激,创造良好就餐环境。也可遵医嘱应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穴注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昂丹司琼针静推等预处理,可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的几率和程度。
3.4 肝功能损害
TACE术后,因肝脏器官的缺血缺氧,以及术中使用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肝功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肝性脑病[8]。本组患者在TACE术后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表现为术后肝功能检查ALT、AST、ALP项目,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神智、行为等异常变化,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尿量的变化,并且有无皮肤巩膜黄染加重、腹水腹胀增生异常、皮下组织和牙龈出血等症状,并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电解质的复查监测。同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肝功能损害的原因和表现,告知不良情绪及心态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指导家属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使其及时发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忧思过度,进而保持心情舒畅,更能配合术后的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经过合理休息、调配饮食、控制发热、加强心理辅导,配合医疗上的保肝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后,2~5周后70例次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水平15例次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4 体会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对于不适合和不愿手术的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以其微创性,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的优点,证明了TACE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而TACE术是否成功,离不开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其中护士对TACE术后患者的护理,既是对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也是护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护士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可通过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术后的并发症,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了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树立了对疾病恢复的信心,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疾病,自觉配合治疗。
[1] 刘萼莲.63例肝癌 TACE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11,7(18):1376-1377.
[2] 黄爱梅.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3211-3213.
[3] 殷英,温瑞娟,万丽红.肝癌患者 TACE术后的抑郁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8(21): 1077-1088.
[4] 王建华.呼唤规范化的肝癌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3):145-147.
[5] 宋荣芹,谢传凤.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6(18):2421-2422.
[6] 黄爱梅.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3211-3213.
[7] 刘华,赵亚楠,王成喜.肝癌化疗栓塞术 52例[J].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21-22.
[8] 郭吉刚,郭顺林,杜富会,等.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 (3):181-183.
Nursing experience of 86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after TACE operation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86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TACE were summarized. For patients with fever, liver area pain,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liver function damage, puncture site hematom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lose observation, active preven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s important.
Liver cancer patients; TA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nursing
R47...
A....
1008-1151(2015)08-0078-03
2015-07-10
李婷(1989-),女,供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