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属性研究和建议分析

2015-03-3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大学生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李 款

一、“理想信念”内涵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中将“理想、信念”改为“理想信念”。概念的组合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表明了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又表明了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秉持研究的态度,从明确认知理想信念的概念着手。

所谓“理想”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致力追求的、在未来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理想是有层次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理想进行不同的分类;所谓“信念”指的是人们在确立理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坚定信心。但是,这里的理想信念指的是人们信仰的最高追求以及将这种追求视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存在。可见,“理想信念中的理想不是指一般的理想,而是指人们尊崇的社会理想,这里的信念是把崇高的社会理想作为信仰,即理想信念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人们将追求理想中的最高层次作为目标,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存在、行动指南和动力统摄自己的生活。

有的研究者将理想信念和信仰简单等同起来,忽视对信仰的研究和重视,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信仰是人们对“幸福的希求”,这种希求是和“道德等比例的”。信仰是以对生活世界的幸福追求为存在基础的,那么道德信仰作为理想信念追求的真实存在可以很好地起到中介的作用。理想信念往往会使人们陷入形而上学的危险,具有道德信仰的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扬弃了传统理性价值模式的形式主义的缺陷,将理想信念的价值目标的合法性置于生活世界之中,从而使其获取充足的经验性‘养分’。”道德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关系是“实然——应然”的关系,道德信仰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土壤,是通向理想信念的桥梁。简单将道德信仰和理想信念等同起来的做法实际上是失去了理想信念存在的土壤,弱化了教育效应。

二、理想信念教育属性的物理学分析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具有“耗散结构”的属性。因此,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过程的特点,为我们更好地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教授普利高津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同时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四个条件。从耗散结构理论属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属性,具体表现如下:

1.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外部环境对学生教育的一种物质、制度、文化、信息的输入。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是这一过程不能单单理解为对学生简单的知识灌输,教育是一个知识重新整合和不断创生的过程。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不是空着脑袋等着接受的受动者。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的,外部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先验知识直接影响他们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选择和接受度。因此,教育不会使人消极无为、被动接受,也不是使人无所不为,真正的教育一定要明白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构建能与学生的先验知识衔接的平台,实现学生的最优化成长。

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开放性的真正意义在于明确客观事物或者思想对大学生个体来说不是看是否正确或有意义,而是看外部“输入”的信息资源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同时还要看其是否能够契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非衡态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非衡态性是指当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新旧知识、情感之间产生“冲突”,新的理想信念知识、情感的建立必须打破原来心理系统的平衡,建立新的心理系统。大学生按照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要开始新的发展,新的理想信念知识的建立,促使新的心理系统平衡状态产生,如此更迭,最后使“冲突和混乱”转化为新的有序。正是它的非衡态性,才使理想信念教育得以由低级有序状态逐渐走向高级有序状态,使理想信念得以梯度形提升。

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非衡态性给我们的启示是若想使学生在先验知识的影响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我们必须进行梯度型教育。依据学生理想信念接受的规律进行知识和实践的逐渐递进,保证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理想信念的良好教育。学生在最适宜接受的程度打破原来的平衡态,走向新的平衡。

3.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非线性

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受知识、环境、教学主体、方法、手段等诸多因素影响,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共同作用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些要素并不是呈线性作用于整个系统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又相互干扰,如果其中的一个或者某个系统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教育过程的变化,驱使整个系统向着新的方向变化,不同要素的影响作用不同,各要素之间不停地作用,系统也在不停地变化。

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非线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明确一名优秀教师不是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怎样调控好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整体把握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学会在众多的干扰因素中进行正确选择和判断。

4.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涨落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师生在整个系统中不会只以一种状态持续,受到因素影响的强弱不同,他们在系统中也会呈现状态涨落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参数很多,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状态。

这一特性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将学生当成有思想、有灵性的个体对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关照学生的参与,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三、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举措

本文从物理学视域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特点,并从教育主体、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举措,希望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所裨益。

1.坚持合力共振的教育

由于大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深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先验体验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一体化教育,避免教育过程中脱节或相矛盾的现象。

学校应尝试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行走于课堂之上,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隐形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利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开展主题鲜明的育人活动,形成浓郁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同时,学校还应整合社会力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力量联合办校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基础。学校还应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动员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坚持务实的梯度教育

根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非衡态性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以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秉持务实的梯度型教育理念。“理想信念教育最重的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果寄希望于通过一门课程、一项活动、一次谈话就能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同时,理想信念教育绝不是形而上学的夸夸其谈,也不是精神世界彼岸的理论悬壶。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克服激进的功利主义倾向,又要克服形而上的倾向。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着眼长处、自足当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长效、渐进的教育机制,坚持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帮助学生通过砥砺前行,逐步确立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3.坚持“授之以渔”的教育

根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非线性特点可知,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选择的教学内容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在多样价值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在多样价值并存的今天,教师如果仍用唯我独尊的态势告诉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用简单的方式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复杂的价值多元现状,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坚持“授之以渔”的工作方法,将培养价值判断、学会价值选择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展开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多样价值的存在,对各种不同的价值流派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使学生在研读和思考中学会分析各个流派的精神实质,同时通过榜样教育和爱国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并在不断学习和价值判断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4.坚持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

涨落性的特点告诉我们,坚持实践性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信念教育只有从实践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避免因空洞说教而走向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是知识习得、行为培植、价值观养成的过程,坚持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并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想境界。为此,高校应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专业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认真组织军训;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发明;扎实推进勤工助学;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参观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实践,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坚定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1]陈锡敏,张云连.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M].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2]王 强,吴 云.道德信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哲学解读[J].江苏高教,2007

[3]徐 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和路径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周曙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