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克斯县青布拉克铜镍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5-03-31郭建云冯强朱旭东
■郭建云 冯强 朱旭东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山西太原 030002)
新疆特克斯县青布拉克铜镍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郭建云 冯强 朱旭东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山西太原 030002)
新疆特克斯县青布拉克铜镍矿属于典型的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第Ⅲ岩相带-橄榄辉长岩岩相带中及其内外侧,矿体的形成与该杂岩体的熔离作用关系密切。本文对该产于该杂岩体中的矿体特征、矿化类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青布拉克岩浆熔离岩相带
1 矿区地质概况
青布拉克铜镍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天山褶皱系(Ⅲ)-伊利地块(Ⅲ2)-那拉提隆起(Ⅲ24)中。成矿单元划分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造山带(原称为“南天山成矿带”)-那拉提(地块)Cu-Ni-Au-Fe-玉石矿带成矿单元中。矿区位于岩石圈断裂-那拉提北麓深大断裂中,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那拉提群及第四系残坡积物,那拉提群为一套黑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变粒岩组成的一套变质岩系。矿区中部为华力西中期侵入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体呈椭球状岩盆近东西向展布,岩相分带较明显,与本区铜镍矿成矿关系密切。
2 岩体岩相分带及岩性特征
岩体由五个岩相带构成,各岩相带呈向中心倾斜的同心环状分布。各岩相带分异性好,且呈渐变过渡,根据其性质及分布规律,由外到内可分为:
(1)Ⅰ-闪长岩相带:为岩体最外带,其侵入特征十分清晰,该带出露宽窄不一,出露宽度一般为20-50m。主要由灰绿色闪长岩组成,全晶质中粒结构,块状及原生条带状构造。
(2)Ⅱ-角闪辉长岩相带:呈条带状随内外岩相带断续出露,宽10-20m,两端逐渐尖灭,由黑绿色次闪石化辉石岩组成,具阳起石化和次闪石化。岩石呈黑绿色-灰绿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石主要成分为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
(3)Ⅲ-橄榄辉长岩岩相带:出露广泛,宽80-300m,构成完整的环状;由橄榄辉长岩和次闪石化辉石岩组成,后者以穿插和包围的形式与前者共生,其中可见阳起石化和次闪石化。次闪石化辉石岩特征同前,仅矿物晶体粗大;橄榄辉长岩呈灰色和绿色,全晶质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浅色斜长石、深绿色辉石及粒状橄榄石嵌晶组成。
该岩相带矿化普遍,为岩体的主要含矿层位;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化体主要产生于该岩相带与内外岩相带之过渡带中。
(4)Ⅳ-橄榄辉石岩相带:为单一相带,构成完整的环带,宽20-130m,宽窄与岩体产状有关,一般北宽南窄,岩石呈灰黑-黝黑色,全晶质中粗粒结构,块状及似层状构造,岩石由辉石、橄榄石等矿物组成。
(5)Ⅴ-辉石橄榄岩相带:位于岩体中央核心部位,呈椭圆形分布,长轴近北东东向,长950m,短轴近南北向,长600m;由橄榄辉长岩及辉石岩组成,向中心辉石岩减少。
3 矿体特征
矿区发现地表的较大规模矿体2条,其中1号矿体位于岩体北部第Ⅲ岩相带外侧,呈似层状,近东西向延伸,长450m,宽30-40m,延深500m以上,镍含量0.01-0.92%,铜含量一般0.12-0.66%,总体倾向为南,倾角60°-70°,与围岩渐变过渡。
2号矿体位于岩体北部第Ⅲ岩相带内侧,与1号矿体平行产出,呈薄层-似层状,东西向延伸,东部向南偏转,长500m,宽15-35m,延伸大于300m;镍含量0.01-0.61%,铜含量0.01-0.66%,总体倾向南,倾角60°-73°,总体矿化较均匀,与围岩渐变过渡,延深比较稳定。
4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主为自形晶、半自形粒状、半自形-他形粒状、他形粒状及斑状等结构;并可见交代熔蚀作用形成的熔蚀、交代残余交代假像等结构。矿石构造有: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珠滴、浸染状、浸染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矿浆贯入形成的致密块状、胶结状构造等。
铜镍矿石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矿石矿物成份主要有辉镍矿、镍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次为磁黄铁矿、辉钼矿、偶见褐铁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角闪石,少量辉石、斜长石,其次为次闪石和黑云母等。
5 矿化特征
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第Ⅲ岩相带-橄榄辉长岩岩相带中及其内、外侧。第Ⅲ岩相带整体地表表现为条带状褐铁矿化或铁染,局部可见少量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和孔雀石,偶见细脉状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团块或细脉。
6 矿化期次
从矿化特征来看,矿化形成为两期,一期为伴随着岩浆分异时形成,一期为岩浆后期形成;前者呈侵染状,具有海绵陨铁结构,后者沿原生裂隙贯入,呈致密块状,伴有强烈的次闪石化。
7 矿床成因
本区成矿作用与本区杂岩体熔离关系密切。华力西中期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液态层状分异,就地熔离成矿,形成呈侵染状,具有海绵陨铁结构的矿体;在底部矿浆熔离形成的硅酸盐熔浆和硫化物熔浆,继承上部含矿浆上升的构造裂隙,沿局部管道贯入形成致密块状矿体。
8 找矿标志
8.1 岩性和岩相找矿标志
根据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分异良好的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体,利于铜镍矿的形成;其中第Ⅲ岩相带-橄榄辉长岩岩相带中及其内、外侧是铜镍矿床的重要赋存部位,这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8.2 铁帽及褐铁矿化带
发育于基性-超基型岩体中的褐铁矿氧化带是金属硫化物矿化体出露地表而被氧化的最直接反应,是最有效的找矿方式之一。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3.
[2]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说明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9.
[3]张立庆等.新疆特克斯县青布拉克铜镍矿2011年普查工作总结.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2011.
[4]刘德权 唐延龄周汝洪等著.中国新疆铜矿床和镍矿床.地质出版社,2005.
[5]张良臣 刘德权等著.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地质出版社,2006.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