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业人才需求与金融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2015-03-31大连海洋学校于金玲
大连海洋学校 于金玲
探究金融业人才需求与金融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大连海洋学校 于金玲
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能力、服务质量以及与客户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与金融企业的信誉度有关。金融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是金融企业整体素质的根本。因此,金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应该与金融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明确金融业人才发展的方向,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金融业 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 价值取向
当前,金融业发展非常迅速,需要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而金融职业教育是培养金融人才的摇篮,是为金融业的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探究金融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明确金融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金融职业教育所关心重要问题。其中,金融职业道德对于金融业的发展直观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金融职业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一些具有正能量的高素质人才。
一、金融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在金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金融人才发展的需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当前,金融业发展中对于职业道德品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需求。所以,金融职业教育要把金融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看待,为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而奠定基础。金融人才培养的素质内涵主要包含有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品德素质等。其中,品德素质也就是金融职业道德素质,是金融人才综合素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素质。因为一个人专业水平再高,如果缺乏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他将是专业领域中的危险分子,对于该专业领域也将是一个危害。相反,具有高尚品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将会成为客户交往的亲密伙伴,受到单位的欢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的金融人才。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人才,必须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守信用、廉洁自律、忠诚服务、讲究大局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以客户为服务的宗旨,具有创新的思维意识和敬业的奉献精神。金融业因为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影响范围广泛,影响深度较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要具有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必须要根据金融人才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使金融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金融职业教育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机会
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金融企业经常开展的一些长期性的教育工作,这对于金融企业的发展稳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和企业形象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是金融企业首先要做的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教育功能是远远不够的的,也是不现实的。金融职业教育才是培养高端金融人才的最有利的机会。这是因为对于教育的对象来说,正是处于特殊的成长发展阶段,具有接受教育的主观引导需求,在校教育的客观实际情况,一个学生的在校期间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效果往往是十分显著的,比社会再教育要强多少倍。因此,在金融职业教育中开展学生的金融职业教育具有其特殊的实际意义。金融职业教育学校必须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灌输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金融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坚持全面发展观。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人的综合能力来说,金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是学生发展中的品德的内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也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根本,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放到重要的位置来对待。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锻炼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高职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金融职业教育的价值培养将学生放到首位,将德育放到重要的位置,重在塑造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才,使学生不但具备金融领域的相关能力,又能适应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将金融伦理认知作为金融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金融职业教育必须要认识到金融伦理认知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看待金融伦理认知。金融伦理是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具有较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必须是具有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金融职业意识,是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做出选择的行为,是在金融从业过程中正确处理金融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从业人员与客户之间以及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关系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通过规则的确定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是金融领域中都认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准则。金融职业教育中正确对待金融伦理教育,对于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经济领域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金融交际领域中,其从业人员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契约人,如果是具有善性道德前提的契约人,会根据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出自己内心所向往的良好的行为。相反,如果是具有恶性道德前提的契约人,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而有损其他人的利益的不良行为,这也属于自己的动机行为。如果这种善性或者恶性接受了道德的氛围的支配,就可以被正确的引导,变得具有可塑造性。因此,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要接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不能按照自己的无准则的意愿随心所欲地进行金融活动。这充分体现了金融职业教育在培养金融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高品质的金融人才培养必须要将金融伦理认知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内容,为金融职业道德的养成指明方向。教育的内容必须是金融伦理的基础知识,并且随着金融领域在空间上的逐渐发展和延伸,其伦理认知的道德准则必须是和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
五、金融职业道德是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伦理的认同和修养
在金融职业教育中,金融职业道德是金融教育培养的重心,是金融从业人员对于行业发展中形成的思想标准,金融伦理是指导和保障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行为准则,它们共同构建了金融业发展的桥梁,促使金融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中,职业道德明确地体现在权责的分配和使用方面。所谓“权”指的是在金融领域所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职权。例如,管理和支配金融资源的权利,金融从业人员如果具有金融业的这些职权,必须要使用得当,不能乱用,不能滥用,否则,毁灭自己的不仅仅是道德方面的,更严格的将是法律的制裁。而“责”指的是一种责任,每一个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一种担责的道德义务,在金融从业领域更是如此,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然将失信于人,失信于社会,在任何行业都将站不住脚跟。因此,金融从业人员要树立职业道德必须要在权责的使用上做到尽善尽美。当前,有的金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往往会在金融领域做出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一方面,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还不够严格,金融市场运行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的金融职业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金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需求。当然,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金融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金融伦理观念,这也正是金融职业教育所要探究的金融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要以金融时代的发展为目标,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
总之,在新的时代发展下,要想提高金融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发展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必须要积极探究金融业人才发展的方向,明确金融发展的目标,了解金融发展的需要,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培养适合的人才。当前,金融业的制度发展还不够完善,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这就更离不开具有良好金融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必须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努力为金融业的发展培养高品质的专门型人才。
[1]董 杰.中国社会体育的根基在学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吕秋芳,邢永富.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王先强.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改革[J].财经论丛,2000
ISSN2095-6711/Z01-2015-04-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