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正扬帆正当时 砥砺奋进图新志——马家店街道发展纪实

2015-03-31董广华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群众社区建设

○ 董广华

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地处美丽的长江之滨,是枝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更是一处冉冉升起的经济强域,一个文明美丽的现代新城镇!全处辖6个村、9个社区,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人。多年来,马家店一直不懈努力争当全省乡镇发展的排头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城郊农业为着力点、以商贸服务为切入点、以城市建设为突破点,发展成果令人欣喜。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18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综合排名跻身全省乡镇15位。走进马家店,一股发展热潮扑面而来:五城联创,全民上阵;城西新区,顺势推进;四大产业,簇群发展;生态农业,合作共赢……发展亮点,写满了精彩。

一、兴产业扩规模,蓄跨越之势

花香蝶纷至,巢暖凤来栖。马家店街道围绕产业集聚引项目、大力激活民资上项目,全员上阵、专班接洽,营造了良好的招商氛围。2014年,新签约奥美医用坯布、昌盛高档包装生产线、鑫鹏面料坯布医用纱布、长业钢结构等项目12个,协议投资额20.25亿元。在开展常规性招商引资的基础上,马家店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建立了枝江首家民营创业园,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园区面积达1200亩,可容纳中小企业50家左右,吸纳就业人员5000人以上。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出租厂房3万平米,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马家店街道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把企业作为第一主力,千方百计壮大企业群体,扩张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2014年,新开工项目6个,新投产项目7个,新扩规项目5个。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头作用初步显现,形成了以纺织卫材、包装装饰、精细化工、船舶修造四大产业集群为依托,41家规模企业为支撑,多家中小企业进行配套服务的工业新格局。辖区内全国最大的纺织卫材企业奥美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壮大,现已完成资产重组,总部由深圳迁至枝江,正加快上市步伐。

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生态农业经济同步跟进。针对城郊型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马家店街道把农业的发展定格在发展特色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三大产业上,已基本形成了2万亩绿色蔬菜、2万亩水产养殖和3000亩花卉苗木为支撑的“223”农业特色板块基地,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卫民园林、文龙景观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宜昌乃至全省形成了一定影响。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先后组建了众合苗木等6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吸纳了全街道农民参与。不断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在滕家河村推行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枝江市第一个村级股份合作社。

二、建城乡增魅力,拓发展之路

现代化楼群拔地而起,特色商业街随处可见,高标准居民点绿荫环绕……城乡建设在为马家店增添魅力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战役中,作为枝江中心城区所在的马家店街道充分发挥主战场、主力军作用,投资1675万元对城区135条小街小巷、25处杂居小区、500余处零星地段实行硬化,安装路灯279盏,为枝江市成功入选省级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枝江建成中等城市目标的进程中,马家店勇担发展建设重任,承担了全市39个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5处还建房的建设任务,为枝江市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扎实推进撤村设居工作,城郊余家溪、拽车、计划、双寿桥4个村顺利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社区过渡,为城市拓展延伸了触角。

“小桥流水,庭院清雅”是马家店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所设想的画卷。为了描绘这幅美景,马家店先后在白家岗和永收垸两个村建了示范点,高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了双寿桥、余家溪、计划、拽车和滕家河5个标准化居民点;新修公路35公里,清理沟渠7.3万米;组织群众义务植树26万株,人工造林580亩,在沿318国道和沿长江江堤建设了颇具规模的绿化观光长廊,农村的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进一步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促进了辖区经济转型升级,彻底改善了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在城乡建设顺应广大群众幸福需求的同时,也为吸引外来投资、加快新一轮崛起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抓民生保稳定,固执政之本

稳固执政根基之道在于改善民生。近年来,马家店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加码”,占总财政支出的60%,涉及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创建、居民生活保障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幸福之花处处开放。群众就业不再是难事,通过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举办招聘会,每月在各村、社区发布招聘信息,为群众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等举措帮助群众顺利实现就业再就业,2014年新增就业4152人,劳动力转移就业550人,实现再就业600人。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成功化解村级债务55万元,率先实现了村集体欠农户个人零债务。关注、支持养老事业,全面完成马家店福利院、江口福利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养老环境更加舒适便捷。开展了关爱行动,在全处招募志愿者18820名,搭建起了一座爱心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与45名困难群众、564名留守儿童、123名空巢老人建立了一对一认领帮扶,爱心服务更加贴心。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建农家书屋10个、新增村(社区)体育健身场所25个;组建了46支群众文化团体,成功举办了纳凉晚会、广场舞比赛等各类活动59次。群众的生活一天天精彩,幸福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着力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全面开展了城乡网格化管理,共划分网格131个,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网格员既是信息员也是“大管家”,及时传递惠民政策,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按照行政审批下放权限,1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面向群众开展各种代办服务,让群众办理各类证件等“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办”,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群防群治网络的建立、安保联网警务系统的健全、对违法犯罪的重拳打击、安保巡逻队员24小时的全城巡查使得地方治安环境更加安定,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在2014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马家店在全市排名第一。

四、强党建谋发展,筑腾飞之基

经济要腾飞,党建是根基。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首先要在建好用好活动阵地上下功夫。马家店通过实施财政补贴,抓好了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完善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全处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均达到200m2,基层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同时,通过“盘活资产实现增值,新增资产再造存量,捆绑资金兴建园区,政府配股扶困帮弱”等为重点,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突破性发展。加大外部建设投入。村(社区)充分利用部门单位与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共驻共建等活动,争取外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本地人脉资源,争取上级扶助项目倾斜,使得基层阵地建设更具实力。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马家店狠抓新时期党建创新和干部培养锻炼。先后推行了“三抓三联”、“三抓三服务”、大学生村官轮岗培训等党建创新形式。为了提高干部素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先后选派37名干部到企业、村和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干部履责服务群众”制度已经成为马家店干部实干作风的一个“代名词”,每日必填的《干部履责日志》是一册纪实本,真实记录了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点点滴滴,干部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潮正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启新程。马家店日新月异发展的背后更有任重道远的追求,在破浪前行的征程中,马家店人将以一股众人划桨的气魄,和舟共济的雄风,向着“冲刺全省乡镇十强,打造枝江经济发展的龙头、社区治理的示范、文化繁荣的中心”的目标,破浪前行!

猜你喜欢

群众社区建设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