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话“子”缀词语的构成及特征

2015-03-31杨松柠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儿化普通话方言

杨松柠,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站话“子”缀词语的构成及特征

杨松柠,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站话中的“子”缀词语与周边黑龙江方言及普通话相比,除了具有共同特征外,还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构成上来看,站话中“子”缀词语的词根无论音节数量还是词性都非常丰富,构成了数量众多的“子”缀词语;从功能和语义特征上来看,站话中“子”缀构词能力更强,可以构成一定数量的动词,而且虚化程度更高,语义色彩更加轻淡。

站话;“子”缀词语;词语构成;词语功能;语义特征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4.022

站话中的“子”缀词语与普通话和周边黑龙江方言相比,在共同特征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文章主要从构成情况、语用及语义特征等角度对站话中的“子”缀词语进行探讨。①本节中所列举的“子”缀词语一部分来自于笔者的实地调查,一部分来自于陈立中所著《黑龙江站话研究》及刘小南等著《黑龙江方言民俗志》中的分类词表。

一、站话中“子”缀词语的构成情况

从构词上来看,站话中的“子”缀词语有些和普通话或周边黑龙江方言是一样的,如“桌子、沙子、嫂子、兔子、起子、塞子、傻子、瞎子”等,有些是普通话中或周边方言中没有的,如“铺子(豆类、荞麦等作物害割后码成的小堆)、小朗子(男孩儿)、水桩子(彩虹)、沙坨子(沙子堆成的岗子)、老家子(麻雀)、粪杵子(蜣螂)、叫臼子(捣蒜用的钵)、奶斗子(接奶用的小桶)、胳膊腕子(臂弯)、大腿腋子(大腿根儿)、走时子(狗发情)、串态子(指人没出息),变得不如以前”等。下文从音节和词性的角度,对站话中“子”缀词语的构成情况举例说明。

(一)从音节的角度看

1.单音节词根+子缀

例如:

撩子(因干农活的技术不高而在四方形的地里整出的半截垄子)、棱子(物体或地面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垡子(翻耕或掘出的土块)、泡子、屯子(村庄)、日子(指日期;指生活)、沙子、杈子(用来挑柴草等的一端带齿的长柄农具)、瞎子(很不饱满的农作物子粒)、磙子(石磙)、根子(根儿)、穗子(穗儿)、藤子(藤)、瓤子(瓤)、蒿子(田地中杂草的统称)、扒子(公羊)、桩子、冲子、公子(雄性动物统称)、母子(雌性动物的统称)、鲢子(鲢鱼)、牙子(墙四周突出的部分;物体周围雕花的装饰)、汉子、膀子(翅膀)、筛子(筛谷物等用的器具)、岗子(低矮的山包)、雹子、耙子、小子(儿子)、妹子(拽子先天性手残疾的人)、租子(牤子公牛)、沫子(浮沫)、痂子(烧糊变苦的锅巴)、姑子

2.双音节词根+子缀

例如:

冰脑子(水面结冰初期结成的絮状冰)、米糁子(苞米碾后剩下的小粒儿;霰)、偏脸子(偏向一侧的斜坡)、垄帮子、野甸子、凹斗子(凹陷的地方)、水坑子、缸底子(水缸中的沉淀物;缸的底部)、臭油子(沥青)、秋头子(初秋)、这程子(这些日子)、鲫瓜子(鲫鱼)、粮囤子(粮站用来储存粮食的圆形仓房)、谷瘪子(不饱满的谷子)、老抢子(苍耳)、牤蛋子(小公牛)、毛驴子(驴)鹅崽子、地窨子(在向阳缓坡上挖深坑而建成的简陋房子)、门鼻子(门鼻儿)、火墙子(火墙)、尿盆子、刨花子(刨木花)、灯罩子、电匣子(收音机)、戏片子(唱片)、小犊子、小小子、老毛子(俄罗斯人)、生荒子(缺乏经验的人)、泥抹子、私孩子(对女性私生子的蔑称)、老妈子、车豁子、鬓角子、脖颈子、嘴巴子、黏涎子、耳根子、肩膀子、脚丫子、歪嘴子(歪嘴的人)、豁牙子(缺失部分牙齿的人)、病包子、棉袍子、汗溜子、领页子(衣领向外翻的部分)、裤衩子、袜底子、酱块子、半语子

3.三音节词根+子缀

例如:

荒地隔子(隔开田地的狭长荒地)、碱巴落子(盐碱地)、塔头沟子(沼泽地)、石头块子(石块儿)、苞米瓤子(玉米花轴)、石头窝子(用来饮牛、马的石器)、苞米栈子(储存玉米等的简易架空仓房)、黄瓜架子(给黄瓜搭的架子)、苞米皮子(包裹玉米的叶状物)、高粱秸子(高粱秸秆)、土豆儿栽子(栽种时所用的带有芽眼的马铃薯碎块儿)、老土豆儿子、花生秧子(花生的秸秆,多用来喂羊)、松树油子(松脂)、杈不落子(树杈;发育不良的孩子)、西瓜蛋子(小西瓜)、王八盖子(乌龟或团鱼的硬甲)、枕头皮子(枕套)、喇嘛台子(炕与锅台之间的小土墙)、茅屎楼子(厕所)、洋戏匣子(留声机)、小兔崽子、淘气包子、小孩伢子、蛤蜊片子、驴马烂子(小流氓)、二八裉子(对做事情有始无终的人的讥称)、尾巴根子(总爱跟在大人身旁不愿离开的小孩子)、小地赖子、手艺棒子(工匠)、车老板子、老半口子(妻子(指年老的))、脑门盖子、铺衫挠子(边角布料)、大嘴岔子、吐沫星子、肩膀头子、胳膊肘子、屁股蛋子、开花卷子、起被窝子(起床)、铅笔拧子(削笔刀)

(二)从词性的角度看

1.动词性成分+子缀

这种结构中的“子”缀具有转类功能,使动词加上“子”缀后变成名词,如“扳子、起子、夹子、套子、凿子”等,也见于普通话。站话中同类型的“子”缀词语还有:

铺子(农作物害割后码成的小堆)、拖子(平地的农具)、碾子(磨盘上的石磙,用驴子牵引 )、栽子(移栽的苗儿)、漏子、筛子(筛谷物等用的器具)、挠子、锔子(用于连接破裂的陶瓷两脚钉)、卷子(花卷,一种面食)、磙子(石磙)、前趴子(身体向前仆倒)、(荒地)隔子(隔开田地的狭长荒地)、(蝇)甩子(拂尘)、(麦)余子(秕粒、麦壳等 )、(灯)捻子、(铅笔)拧子(削铅笔刀)、(泥)抹子(一种在建筑时将泥抹匀抹平的工具)

2.形容词成分+子缀

这种结构中的“子”缀具有转类功能,使形容词加上“子”缀后变成名词,如普通话中的“瘫子、聋子、疯子、傻子、瘸子”等,站话中同类型的“子”缀词语还有:

瘪子(不饱满的谷粒儿;也指没本事的人)、母子(母羊)、荒子(半成品)、水洼子、二混子、生荒子(缺乏经验的人)、南蛮子(站上人对关内移民的称谓)、赖子、老西子(站上人对山西移民的称谓)、(抹)斜子(田地角落里不规则的半截垄子)、(猴头)闲子(闲着无聊爱招惹是非的人)

3.名词性成分+子缀

这种结构的“子”缀词语比较复杂,按照名词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名词性成分为非词根语素,必须加上“子”缀才能独立成词,“子”缀词词义和非词根语素义基本相同。“子”缀具有构词作用。例如:

园子、铧子(犁铧)、缨子(某些植物茎上部的穗状部分)、鲤子(鲤鱼)、橛子、障子(篱笆、栅栏)、脑子(脑髓)、崽子、骡子、垡子(翻耕或掘出的土块)、瓤子(瓤)、膀子(翅膀)、姑子、蒿子(田地中杂草的统称)、骡子、牤子(公牛)、冠子(鸡冠)、泥螺垢子(泥鳅)、仓子(粮仓)

(2)名词性成分是词,加上构词后缀“子”后,“子”缀词语与原名词词义不同。“子”缀具有转义作用。例如:

杈(树杈)——杈子(用来挑柴草等的一端带齿的长柄农具)

歪嘴——歪嘴子(歪嘴的人)

豁牙——豁牙子(缺失部分牙齿的人)

水底——水底子(水中的沉淀物)

狗——狗子(污辱,骂人的话)

牙——牙子(墙四周突出的部分;物体周围雕花的装饰)

奶(奶水)——奶子(乳房)

姑——姑子

烟——烟子(锅底上的黑灰)

脐(肚脐)——脐子(玉米脐子,玉米胚)

栈——栈子(用于储存粮食的架空仓房)

坝(堤坝)——坝子(野田坝子,野外)

包——包子(较矮的突起地形,土包子、沙包子等)

秧——秧子(经常用来指称身体不好或没有能耐的人)

粉面(面粉)——粉面子(淀粉)

缸底——缸底子(缸中的沉淀物)

(3)名词性成分是普通话中的词,在站话中却习惯加上“子”缀构成“子”缀词语。“子”缀词语与普通话中不加“子”缀的词语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异,“子”缀只是一个衍音成分。

例如(站话——普通话):

藤 子——藤 菱角子——菱角

芦苇子——芦苇 肺子——肺

蒺藜子——蒺藜 碗架子——碗架

鸡笼子——鸡笼 饭盒子——饭盒

饭勺子——饭勺 火墙子——火墙

车棚子——车棚 水房子——水房

柳条子——柳条 酥饼子——酥饼

茶缸子——茶缸 水舀子——水舀

钱夹子——钱夹 水坑子——水坑

窗棂子——窗棂 瓦刀子——瓦刀

马鞍子——马鞍 鬓角子——鬓角

空场子——空场 铁丝子——铁丝

灯罩子——灯罩 风车子——风车

酒盅子——酒盅 肩膀子——肩膀

胎毛子——胎毛 脚丫子——脚丫

眼眶子——眼眶 眼珠子——眼珠

布衫子——布衫 枕巾子——枕巾

鼻梁子——鼻梁 茶缸子——茶缸

棉袍子——棉袍 酒缸子——酒缸

羊羔子——羊羔 小袄子——小袄

树枝子——树枝 脚面子——脚面

媳妇子——媳妇 奶妈子——奶妈

媒婆子——媒婆 书桌膛子——书桌膛

(4)名词性成分是词,在普通话中通常儿化,在站话中不儿话,而是加“子”缀构成“子”缀词语,在色彩意义上与儿话词略有差别。

例如(站话——普通话):

根 子——根 儿 瓤子——瓤儿

屯 子——屯 儿 穗子——穗儿

痂 子——痂 儿 马驹子——马驹儿

鞋带子——鞋带儿 鱼竿子——鱼竿儿

毛驴子——毛驴儿 小贩子——小贩儿

尿盆子——尿盆儿 门鼻子——门鼻儿

耳垂子——耳垂儿 脸蛋子——脸蛋儿

肚脐子——肚脐儿 手腕子——手腕儿

澡盆子——澡盆儿 砖头子——砖头儿

裤衩子——裤衩儿 树林子——树林儿

树根子——树根儿 房檐子——房檐儿

袖头子——袖头儿 书皮子——书皮儿

马褂子——马褂儿 锥把子——锥把儿

背心子——背心儿 衬里子——衬里儿

灯泡子——灯泡儿 小米子——小米儿

粉条子——粉条儿 门坎子——门坎儿

饭兜子——饭兜儿 吐沫星子——吐沫星儿

4.(数)量词+子缀

(这)一程子(这些日子,这一阵子)、二齿子(有两个齿的钉耙)、四齿子、趟子(成行的东西)

二、站话中“子”缀词语的特征

从以上对站话“子”缀词语的构成的举例中可以看出,站话中“子”缀的作用与普通话和周边黑龙江方言基本一致,即“子”缀具有成词、转义、转类等功能,有时还使词语带上了“指小”“表恶”的感情色彩。同时,站话中的“子”缀词语与普通话及周边方言相比,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站话中的“子”缀除构成名词外,还构成一定数量的“子”缀动词

在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子”缀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转类,即可以将动词、形容词等名词化,如:

盖——盖子、扳——扳子、套——套子

傻——傻子、瞎——瞎子、骗——骗子

站话中的一些动词加“子”缀后,仍然作动词,例如:①之所以把站话中的这种“子”缀动词看成是动词加“子”缀构成,而不是动词加“子”缀名词构成,是因为这些动词虽然多为动宾结构,但两个语素已经凝固成词,中间不能插入其它成分。“子”缀是附着在整个动词后,而不是先和动词中的名词性语素结合。比如普通话及周边方言中的“抬杠”,在站话中为“抬杠子”,“子”附着在动词“抬杠”后,而不是先和“杠”构成“子”缀名词“杠子”。

串秧——串秧子(不同品种的动物或植物杂交,改变了原来的品种)

串态——串态子(指人没出息,变得不如以前)

串烟——串烟子

勾糗——勾糗子(勾芡)

拧劲——拧劲子(不和睦,闹别扭)

出挺——出挺子(蔬菜长蕻)

下套——下套子(用圈套打猎)

抬杠——抬杠子

此外,“对嘴子(对质)、上赶子、打泥子(猪在泥洼中打滚儿)”等也都是动词性成分加“子”后仍作动词。

(二)站话中的“子”缀与普通话相比,虚化程度更高,“子”缀词语的色彩意义更轻淡

词缀是词汇意义虚化的结果。普通话及多数方言中的“子”缀,虽然已失去了实在的词汇意义,但还保留一定的附加意义。站话中的“子”缀也具有这样的语用功能。例如,从语义类别来看,很多“人物类”的“子”缀词语带有鄙视、厌恶的感情色彩,例如“碎嘴子(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的人)、犟眼子(脾气倔强的人)、生荒子(缺乏经验的人)、车豁子(赶车人)、格楞子(不随和的人)、酸脸子(爱生气的人)、小犊子、小贩子、猴头闲子、丫头片子、驴马烂子(小流氓)、二八裉子(对做事情有始无终的人的讥称)”等。但是,站话中的大多数“子”缀词语与普通话或周边方言相比,色彩意义似乎更加轻淡。前文在“子”缀词语构成中提到,许多普通话中的词语,在站话中通常后附“子”缀。如普通话中的“肺、铁丝、肩膀、茶缸、鼻梁、树枝、鬓角、奶妈、水房、衣裳挂”等,在站话中都加上“子”缀,构成“子”缀词语“肺子、铁丝子、肩膀子、茶缸子、鼻梁子、树枝子、鬓角子、奶妈子、水房子、衣裳挂子”。这些“子”缀词语与普通话不加“子”缀的词语相比,不但在词汇意义上没有差别,而且也不附带什么色彩意义。“子”缀只是一个纯粹的衍音成分,虚化程度更高。因此,站话中“子”缀词语的色彩意义也显得更加轻淡。

站话“子”缀词语的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另外一类“子”缀词语中。前文已述,许多词语在普通话中需要儿化,在站话中则不儿化,而是加上“子”缀构成“子”缀词语。如普通话中的“穗儿、饭粒儿、灯泡儿、电线杆儿、砖头儿、肚脐儿、鸡蛋糕儿、裤衩儿、毛驴儿、背心儿”等,在站话中是“穗子、饭粒子、灯泡子、电线杆子、砖头子、肚脐子、鸡蛋糕子、裤衩子、毛驴子、背心子”等。普通话的儿化词通常具有表示名词的小称意义,但是在站话中,这些“子”缀词语等同于普通话的儿话词。王福堂撰文讨论儿化韵的发展方向,他认为,由于语流音变的合音作用产生的儿化词“不符合汉语语素和音节的结构规律”,使得汉语中儿化词中的语素“儿”逐渐被磨损,其所附带的小称意义也逐渐淡化[1]。例如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中虽然还存在儿化韵,但不再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官话方言中西南地区的一些方言中,儿化词数量很少,小称意义也已经不很明确。因此,“方言中儿化韵发展的最后阶段是衰亡”。[1]儿化词小称意义的逐渐淡化,也是站话中色彩意义轻淡的“子”缀可以取代儿化韵,构成更多的“子”缀词语的原因之一。

(三)站话中“子”缀构词能力更强,“子”缀词语数量更多

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相比,站话中的“子”缀词语数量更加丰富。以下将从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来加以说明。

1.站话在普通话中成对应的“子”缀词语

(1)站话与普通话词语有相同语素

如前面提到的一些站话“子”缀词语由普通话词语加上“子”缀构成;一些普通话中的儿化词在站话中不儿化,而是加“子”缀构成“子”缀词语。站话这种在普通话词语或相同语素后加“子”缀的构词方式,也导致了站话中的“子”缀词语数量更为丰富。

(2)站话与普通话词语没有相同语素

许多普通话词语在站话中的对应词语是“子”缀词语,二者没有相同语素。例如:

臭油子(沥青)、扒子(公羊)、牤子(公牛)、泥螺垢子(泥鳅)、青拐子(青蛙)、茅屎楼子(厕所)、障子(篱笆)、叫臼子(捣蒜缸)、电匣子(收音机)、洋戏匣子(留声机)、快匣子(轻便照相机)、嗓葫芦子(喉结)、痂子(锅巴)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站话“子”缀词语的数量。

2.站话在普通话中不成对应的“子”缀词语

站话在普通话中不成对应的“子”缀词语,是针对站话在普通话中的“不对应词”而言的。所谓“不对应词”,就是“比较两种语言时,一边是词,一边不成词”。[2]站话中的很多“子”缀词语在普通话或周边方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而这些“不对应词”,也是站话“子”缀词语丰富性的重要表现。例如:

冰碴子(水洼中结的薄冰)

冰脑子(水面结冰初期结成的絮状冰)

米糁子(苞米碾后剩下的小粒儿;霰)

雪窠子(积雪较深的地方)

雪窝子(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水涝子(被洪水淹过的麦子)

水园子(需要用水灌溉的菜园)

荒地隔子(隔开田地的狭长荒地)

偏脸子(偏向一侧的斜坡)

横头子(跟大片竖垄地相连的横垄地)

草垡子(草根盘结的土块)

抹斜子(梯形田地角落里的半截垄子)

扑了棵子(白菜没有抱心儿)

江套子(围成大半个圈的江的路线,也指所围的地方)

抄捞子(捞鱼的工具)

杈不落子(树杈;发育不良的孩子)

烟拐子(割下来的烟叶上连带着的马耳形的烟茎)

炕墙子(用来隔开炕内孔道的墙)

老跑头子(与人有不正当关系的未婚老年男子)

三、小结

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站话来源于明末清初层次的“辽东话”,它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很多特征,都体现着与来源方言之间的承继关系或是亲缘关系。①相关论述可参见《黑龙江站话的特征及流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对于站话中“子”缀词语的特征以及它与周边方言差异性的认识,一方面将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站话特征,同时,也将会为黑龙江方言、东北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基础资料和研究视角。

[1]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25.

[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3.

[责任编辑:才璎珠]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ffix"Zi"in"Zhanhua",a Dialect Once Used in Posthouses in Heilongjiang

YANG Song-ning,JIN Ying-nan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Words with suffix"Zi"in"Zhanhua",a dialect once used in posthouses in Heilongjiang,share some common traits with its neighbouring dialects and Mandarin,and demonstrate some differences.Etyma,or roots in the words with suffix"Zi"are abundant both in syllables and in parts of speech in construction,therefore,there are many words ending with this suffix.Concerning function and semantic features,this suffix is helpful in creating many new words,including some predicat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mplement-taking and casual semantic tones.

"Zhanhua";words with suffix"Zi";word construction;word function;semantic features

杨松柠(1971-),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现代汉语、黑龙江方言研究。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站话的历史层次研究”(11B084)。

H005

:A

:2095-0063(2015)04-0100-05

:2014-10-15

猜你喜欢

儿化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北京话(36)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