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2015-03-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晓东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族群少数民族意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晓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吾吉买买提•艾合买提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晓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吾吉买买提•艾合买提

国家认同是一种基于政治合法性和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表达个体与国家相联系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意识,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意识粘合剂。受环境、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等因素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之后,表现出“族群意识逐渐强化,国家认同相对淡薄”的心理倾向。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现状分析为前提,提出强化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措施。

少数民族大学生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教育

社会性决定了结群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群必然会带来身份的认同问题,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群体中形成不同的身份认同,而国家认同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普遍性结群意识和归属需要,是人本身的诉求。近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

一、基础概念

认同也称“身份认同”,16世纪在数学和逻辑学中出现,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学界,成为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之一。认同是寻求亲近感或归属感的愿望和行动,其特征是“一个人变得像另外一个人”。功能如芒茨爱拉特·吉博诺所总结:“其一是做出选择;其二是与他人建立起可能的关系;其三是使人获得力量和复原力。”由此观之,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族群认同指一个民族的人们对于自然及文化倾向的认可和共识,是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较多且影响较深的一种认同感,可以大致分为对同民族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认同和对民族表现形式——文化及文化符号的认同两个方面。

国家认同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历史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评价和情感。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也是维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之一。在单一民族国家,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基本重合,而在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文化多元一体的大背景下,国家认同是族群认同的升华。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特点

1.特殊性。与汉族学生不同,受自然、经济、习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认识、心理因素、情感发展以及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都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族群认同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处在一个动态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首先,族群认同愈发强烈。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特点与不同民族之间的隔离,造成不同程度的地域文化封闭现象,在相对稳定的民族聚居区,族群认同意识不会凸显。进入大学后,与全国各地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差异就会表现出来,族群认同的意识会愈发强烈,表现为对本民族宗教习俗和生活习惯的认同、坚持和传播。其次,国家认同逐步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园内常举办以族缘为纽带的同学会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同乡会。

2.必要性。首先,国家的扩招政策和招生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他们是各民族的精英份子,其思想和行为对其他族众的认同意识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其次,以和平为主的国际大背景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暗流涌动。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措施

1. 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其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学业压力、求职压力、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实际困难。

2.加强爱国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学校作为良好的教育平台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育内容可分为爱国知识教育和爱国情感体验两方面。爱国知识教育是国家认同培养的基础。首先,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并深刻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团结协作缔造了祖国的伟大。其次,指引少数民族大学生立足当下,培养爱家乡、爱民族与爱祖国的意识,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为自己肩负的重任。国家认同属于一种心理学的感受,所以真正的国家认同培养必须融入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感体验。学校可组织学生在大礼堂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近距离接触和体会国家的强盛,从而坚定国家认同感。

3.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特色国家认同教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不同的环境发展中具有不同特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不可以强制性地淡化其民族认同,而要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强化国家认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保留并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特色的国家认同教育。例如,在校园内举办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尊重其特定文化,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温和亲切的环境中逐步增强国家认同。

[1]徐柏才,孙福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1.09

[2]黄健毅,谢秋慧.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场域的分析及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5.05

[3]贾志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2

[4]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03

(此文系基金项目:受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076501414)

ISSN2095-6711/Z01-2015-08-0273

高晓东(1986-),男,山西左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学生事务管理;吾吉买买提•艾合买提(1976-),男,新疆和田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团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族群少数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新兴族群的自白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