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专业社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探索

2015-03-31吉林农业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社团成员

吉林农业大学 崔 强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 雪

依托专业社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探索

吉林农业大学 崔 强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 雪

学生专业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其他非专业社团的发展。加强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对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释了专业社团建设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意义,指出当前在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专业社团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专业社团 技能 实践探索

一、专业社团建设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意义

1.专业社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社团专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课题研究,带动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获取、处理、利用大量信息,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展专业知识面,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是参与教学实习与专业技能竞赛,强化动手能力。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要协助老师准备课程实习,同时还有基于专业的课外科技竞赛项目,通过教学实习与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社团以专业为依托,以专业实训基地为延伸,在课余时间和暑期,可以深入到对口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生产中,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社团成员以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成。通过相互交流,拓展了每一名成员的思路,通过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使其在获取与利用信息,分析、判断与决策,学习新知识以及创新思维等方法能力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同时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适应了集体生活,提高了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

二、当前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社团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统筹规划。与非专业社团相比,专业社团往往立足于某个专业,参与人员相对较少,“规模较小”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从而严重制约了专业社团建设。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校团委应当对其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在指导专业社团的发展方向、管理上,应给予院系政策支持及技术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恰恰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专业社团的外部管理涉及学生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院系。在发展、管理学生专业社团中需要各方面软硬件的支持,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但现实是缺乏有效沟通,各项工作均由学生工作部门做,不利于专业社团的健康成长。由于对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和管理没有要求,这些指导教师上任后忙于其他工作,仅对社团提供一些专业技术指导,谈不上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专业社团,更无法对社团进行长期规划。

2.专业社团发展的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教师、资金、场地及设备。一是缺乏专业的专职指导教师。学校对教师指导专业社团的鼓励政策不够,指导专业社团工作多为义务奉献,指导需要占用业余休息时间,导致教师缺乏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指导教师。即使担任,由于缺乏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指导教师很少主动过问专业社团工作,无法为学生提供太多帮助。二是资金支持不足。调查发现,专业社团的活动经费基本出自学生活动经费。由于经费有限,学生又无法自筹经费,社团开展活动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有些活动往往初期规划得很好,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撑,活动不能如期开展。三是活动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一些学校的学生活动场地不足,导致专业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尤其涉及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场地和设备更加有限,活动场地和设备的缺乏严重影响专业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3.专业社团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监督反馈不到位。一是专业社团管理缺位。首先,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者—院系团总支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对象是学生、学生活动,无法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由于缺少沟通,缺少“统一思想”这一环节,在实际管理操作中甚至产生矛盾。其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有限,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如社团换届、活动经费、议事规则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有些专业社团的自我管理形同虚设。二是监督反馈不到位。首先,学校社团联合会负责对专业社团进行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但在现实操作中,这种监督往往形同虚设,专业社团是否按照章程和计划完成活动,是否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校社联对社团管理并不严格。其次是缺乏对专业教师指导社团工作的督促,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督促专业教师指导专业社团方面还是个漏洞,没有形成对社团指导教师的评价制度,院系团总支无法实时了解社团的情况。

4.专业社团内部运行混乱,活动效果不明显。一是社团成员职责和分工不明确,导致活动的安排没有计划性、经费使用没有规划,社团成员散漫等情况。二是制度不健全,组织凝聚力不强。由于社团管理制度不规范,加上成员缺乏对社团的归属感,有些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就是种经历,甚至中途放弃专业社团还转而参加文艺、体育竞技类社团。三是专业社团活动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深度和广度,缺乏内涵,不能适应学生需求。由于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通常是专业讲座或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社团的活动变成了专业课内容的简单重复,缺少能吸引会员的活动载体,很难激发会员的创新能力。四是社团成员参与管理和活动的有效性不足。在对专业社团的管理中,没有提供成员发表意见、建议的途径,也很少考虑他们的建议,有些活动参与度有局限性,参与的人只是小部分。

三、基于实践的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

1.建立并完善专业社团。建立覆盖院系所有专业的相关社团,使想要参与专业社团的学生有归属。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社团运作模式,专业老师负责指导专业社团,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进行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专业社团的活动经费向院系申请,院系负责专业社团的经费保障,申请的经费主要用来支持购买平时技能训练的简单设备和参加竞赛费用。依托学校相关专业实验室提供专业社团的场地和设备保障,方便专业社团展开活动。

2.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每一个专业社团都要选配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全程化跟踪指导。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培训,建立专业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的定期沟通和培训机制,及时辅导、培训社团成员,不断提高成员专业技能。专业老师要对社团成员定期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较难的、比较关键的技能。专业指导老师要定期提出与专业相关的课题或任务,督促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专业上的锻炼。

3.多平台多渠道提升成员技能

(1)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使学生在做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迫使其不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投入到实践项目,通过这种互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社团的成员申报和参与各类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指导填写申报书,指导他们研究课题、完成课题,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技能比武,提升专业技能。举办各种技能大赛,鼓励专业社团社员参加,活动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积极学习专业技能的良好风气。

(4)积极举办专业讲座,营造专业社团活动氛围。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给社团成员举办讲座,灌输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升科技文化氛围。

(5)组织和引导专业社团参加各类、各级别的专业竞赛。目前每年都有政府机构或者行业机构举办的各类专业竞赛,对口专业社团的学生专业技能普遍要强一些,对专业社团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和技能辅导,指导他们设计作品。

(6)目前很多高校都具有类似的专业社团,积极鼓励各个专业社团积极走出去,通过各类、各级别的专业竞赛交流等活动建立长期联系,加强校际交流,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竞争发展。

(7)积极引导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社会实践为农村和企业服务,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服务意识,实现企业受益与学生受锻炼的双赢。

[1]王家东,马俊义.学生专业社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学报,2011

[2]曾 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2

ISSN2095-6711/Z01-2015-08-0112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