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赛恩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2015-03-31赵莲莲赵春艳张卓梅孔令丹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赛渗液肉芽

赵莲莲,同 军,赵春艳,张卓梅,孔令丹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1],其原因包括切口脂肪液化、积液、化脓性感染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中肥胖、糖尿病人群不断增多,再加上电刀的广泛应用,无疑增加了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2]。传统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主要是对切口进行敞开、清创、引流等,本研究尝试采用液体德赛恩敷料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警总医院2008-03至2011-02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3例为对照组,年龄23~64岁,平均(42.8±12.6)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5±2.1),均为择期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1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单侧输卵管妊娠物取出术2例,剖宫产手术8例,卵巢肿瘤剥除术3例,恶性肿瘤行全子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肥胖6例,使用电刀27例。选取武警总医院2011-03至2014-10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3例为试验组,年龄25~65岁,平均(40.7±10.9)岁,平均BMI为(25.3±1.9),均为择期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1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者9例,单侧输卵管妊娠物取出术1例,剖宫产手术8例,卵巢肿瘤剥除术2例,恶性肿瘤行全子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肥胖5例,使用电刀34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营养不良及凝血功能障碍。入选标准:病程≥7 d,年龄≤65岁,切口不愈长度≤18 cm,切口裂开深度≤肌肉层。两组数据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细菌培养 于患者切口处取材作细菌培养,如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且患者伴有发热、切口红肿疼痛、渗出物混浊、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则为感染切口,相反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患者无发热、渗出物清亮为无感染切口,由此统计出试验组无感染切口共33例,感染切口10例;对照组无感染切口33例,感染切口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

1.3 治疗方法 首先治疗原发病,积极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并合理使用抗生素[3]。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治疗,对渗液少的无感染切口,每日轻柔挤出渗液后,碘伏棉球消毒后外敷无菌纱布;对渗液较多的感染性切口,清除线头及坏死组织后,每天用碘伏、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凡士林油纱条引流,待切口渗液减少、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后,以蝶形胶布对合拉拢切口,换药1~2次/d,待渗出减少、肉芽组织形成时减少换药频率。

1.3.2 试验组 对渗液少的无感染切口,每日轻柔挤出渗液,碘伏棉球消毒后,表面喷洒适量液体德赛恩敷料(美国Oculus公司),外敷无菌纱布;对渗液较多的感染性切口,清除线头及坏死组织后,每天用碘伏、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对潜行腔隙则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后,敷以液体德赛恩敷料浸湿的敷料(美国Oculus公司),外敷无菌纱布包裹,根据敷料渗湿情况随时更换敷料。待切口渗液减少、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后,以蝶形胶布对合拉拢切口,换药1~2次/d,待渗出减少、肉芽组织形成时减少换药频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切口愈合评定标准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编印的《医院感染检测指南》作为诊断标准[4]。切口完全愈合:切口无分泌物,无红、肿、热、痛,患者无发热,愈合良好;显效:切口基本愈合,无红肿渗出;有效:伤口变浅,红肿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切口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 描述,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一个疗程(10 d)的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3.7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43)

2.2 愈合时间比较 无感染切口类型试验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10.36±0.34) d vs (12.58±0.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7,P<0.001);感染切口类型试验组平均治愈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12.80±0.25)d vs (17.50±0.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2,P<0.001)。

3 讨 论

开腹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妇产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感染、伤口残留物、血运差、术中使用电刀及缝合不当等因素影响外,还受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影响手术切口愈合[5]。

脂肪液化是指手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坏死、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细胞的无菌性炎性反应,术后3~10 d切口有黄色液体渗出或挤压切口局部可流出黄色渗液[6]。脂肪液化易发生于肥胖患者[7],由于其皮下脂肪层厚,血运较差,同时高频电刀切开组织时产生的高温可造成脂肪细胞坏死,电凝使毛细血管栓塞,导致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发生循环障碍,形成脂肪液化[8]。对于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采用了放疗和化疗治疗措施,化疗可抑制细胞分裂和蛋白合成,减弱切口局部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增殖,而放疗可导致动脉内膜炎,影响血运,继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有些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可能与医师的缝合技术有关,术中缝合过紧、过密均可造成切口局部血运障碍,Khorgami等[9]提出缝线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压榨使脂肪组织缺血坏死,反而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缝合技术不佳会造成死腔,加之由于皮肤被缝合后脂肪液化产生的渗液无法自切口渗出,积聚在切口内一定时间后即引起化脓性感染。另外,过多的线头留置在皮下脂肪层,容易出现组织的排异反应,线头的缝隙容易隐藏细菌,也增加了感染率,导致切口的愈合不良[10]。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见,感染切口与无感染切口的试验组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即德赛恩喷洒切口后,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常规换药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愈合,有时也不能完全愈合,常留有窦道,使切口经久不愈合[11]。德赛恩液体敷料可诱导血管扩张,而且与成纤维细胞和肉芽组织具有确凿的生物相容性,可在局部形成高氧环境,间接增加创面周围血液循环,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1962年Winter[12]提出了湿性愈合的理论,发现在湿润环境下上皮细胞更易移行于干燥结痂的细胞层并快速地增长,不但可以提高上皮细胞的爬行度,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可减少更换敷料时对伤口的再损伤。而采用德赛恩液体敷料湿敷,遵循了这一原理[13],创造适度湿润环境,为肉芽组织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换药时间[14,15]。另外,德赛恩还有抗感染的作用,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多种氧氯化合物,可模仿人体嗜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吞噬、溶解、吸收致病微生物,发挥抗炎作用。其抗菌谱广,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海氏肠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脆弱拟杆菌、产气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肺炎菌、腾黄微球菌、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性葡萄球菌、假单细胞绿脓杆菌、结核杆菌、枯萎杆菌、白色念珠菌、须疮藓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 ,HIV-I)、腺病毒、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 HFMD)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综上所述,德赛恩敷料对切口无刺激性,不良反应少,治疗切口感染效果好,能明显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切口愈合,而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德炳. 克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76-278.

[2]智 勇. 肥胖病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 2008, 10(1): 28-29.

[3]朱建昌,张 波.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12): 35-36.

[4]贾淑梅. 临床医院感染手册[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28-231.

[5]Guo S, Dipietro L A. Factors affecting wound healing [J]. J Dent Res, 2010, 89(3): 219-229.

[6]张永强, 杨自权, 卫小春.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8):596-598.

[7]杨丽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21): 176.

[8]章安庆. 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 腹部外科, 2004, 17(5): 300-301.

[9]Khorgami Z, Shoar S, Laghaie B, et a1. Prophylactic retention sutures in midline laparotomy in high-risk patients for wound dehisc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 Surg Res, 2013, 180(2): 238-243.

[10]周亚东, 刘晓晨, 豆发福, 等.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处理体会[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9):749-751.

[11]王 娟, 陈 倩.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0例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 2011, 8(11): 33.

[12]Winter G D. 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s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 [J]. J Wound Care, 1995, 4(8): 366-367.

[13]王 珊. 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3): 60-62.

[14]唐云飞. 德赛恩液体敷料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4): 93-94

[15]宁方刚, 张国安. 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8): 691-692.

猜你喜欢

德赛渗液肉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德赛西威:营收环比增长 毛利率改善
作品赏析(4)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品读快乐
改良换药法在PICC置管口液体渗漏患者中的应用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