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以甘肃环县为例

2015-03-31朱芝瑛张志萍李登武赵佳莹戴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环县植物学药用植物

朱芝瑛, 张志萍, 李登武, 李 怡, 赵佳莹, 戴晶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以甘肃环县为例

朱芝瑛, 张志萍, 李登武*, 李 怡, 赵佳莹, 戴晶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目前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民族植物学主要集中在食用植物方面,药用植物方面尚且缺乏系统研究。在此以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环县为例,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县民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编目,查阅相关文献、访问当地群众,了解其当下的植物生长状况和多样性及当地人民对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保护与利用措施,为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尤其传统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民族植物学;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类如何认识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植物如何影响人类,以及人类与植物相互影响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植物,实现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1]。 民族植物学开始于美国,但民族植物学的根在我国,早在3 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民间草药、野菜的记载和描述。我国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的传统经验和知识是世界民族植物学的宝库。我国于1982年开始研究民族植物学,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民族植物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和若干成果[2],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前景十分美好。

目前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及周边区域的民族植物学主要集中在食用植物方面,如钱丹珠等对哲里木蒙古族传统野生食疗植物及其开发利用和民族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3];哈斯巴根等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进行了研究[4]。在药用植物方面仅仅是初步调查研究方面[5-8],尚缺乏系统研究,如孟根其其格等对内蒙古巴林右旗民间蒙医生药用野生植物的初步调查研究[5];李昭日格图等对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6]。该研究以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对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编目、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对策,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实践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为当地传统药用民族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自然和社会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的重要地域[9]。该研究区域主要是位于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环县,东临华池县,东南与庆阳县结界,南与镇原县交错,西南与宁夏固原县接壤,西连宁夏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北与陕西省定边毗邻。东、西宽约124 km,南、北长约127 km,总面积9 236 km2,位于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中心地带。

环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环县属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1 400~1 700 m。全境处于由南部残塬沟壑区向北部沙漠区的过渡地带,以流水地貌为主,重力地貌和风成地貌次之[10]。全境90%以上面积为黄土所覆盖,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塬皆有,梁、峁、谷相间。境内地貌全县大部分属于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齐全,且旱灾尤为严重,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下。环县总人口约为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环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回族次之,以及人数极少的藏、满、蒙、土、苗、壮等少数民族。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的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代表品种如党参、柴胡、黄芩、防风、生地、黄芪、红芪、半夏、远志、百合、车前子、蒲公英、地骨皮、苍耳子、苦参、槐米等。大面积栽培的有党参、柴胡、大黄、黄芪、红芪、防风、生地、板兰根、黄芩等[11]。该县气候干燥、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物种繁多,适宜干旱、半干旱中药材生长,药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12]。

1.2 调查内容 此次在环县主要对中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为:①您知道有哪些药用植物吗?您了解它的药用方法吗?②您知道当地有哪些药材吗?您了解这些药用植物的生长现状吗?③您经常使用中药材治病吗?④当地人民如何使用药材?您对当地政府对药材的利用及保护措施有何看法?您认为有哪些药材急需开发利用或保护吗?⑤您认为是否需要对年轻一代进行必要的药材方面的知识教育?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地方志、相关研究报告、政府统计资料和各种地图等来获得第二手资料,包括环县志、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在进行民族植物学野外调查之前查阅了环县有关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环县常见植物的图片、植物生境特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1.3.2 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于2014年8月对环县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当地人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1.3.2.1 关键人物访谈。访谈的关键人物主要以退休医生、民间大夫、村镇老干部、药监局工作人员、药商、药店工作人员、老人、妇女等为主。

1.3.2.2 半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前准备的调查问题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得到研究需要的相关信息,同时与当地农民、商人和政府官员的访谈能够了解到对传统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历史、劳动分配的态度和评价。

1.3.2.3 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法)。PRA法主要是外来者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协助和推动当地人通过可视的画图和绘制图表的方法来分享他们认为是重要的经验、技能、观点和知识,并通过讨论使社区成员和政府或其他外界机构确认应优先的问题及行动计划。该方法有别于其他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充分相信当地人的知识和能力,由当地人而不是由研究者或调查者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者仅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13]。

1.4 统计分析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在室内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包括通过文献来核实和判别调查获得的信息以及鉴定凭证标本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县民间药用植物种类和编目 此次调查的环县民族药用植物共有73种,隶属于39科68属,其中,野生植物37种,隶属于26科36属,栽培植物36种,隶属于21科32属。这些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数量最多,占69.8%;乔木植物次之,占18.4%;灌木植物占7.9%;藤本植物最少,仅占3.9%。另外,笔者还详细统计了环县民族传统药用植物的学名、别名、科、属、药名等信息(表1)。

表1 环县民族传统药用植物

续表1

2.2 提及频率较高的药材 在环县当地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甘草、秦艽、麻黄、远志、柴胡等草药频繁被提及,这些草药在当地主要用于治疗咳嗽、肿胀、呕吐等疾病,被当地群众频繁使用,其治疗疾病广泛,效果好(表2)。

2.2.1 甘草。甘草(60.71%的群众提及)是被提及最频繁的药草。甘草是甘肃道地药材,蒙药名为希和日-额布斯,药用部位是其根及根状茎,常用来止咳祛痰、止渴清热、滋补解毒(表2)。甘草具有的抗炎、抗氧化、解毒等多种药理活性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关[14],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对于甘草提取物、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也表明该植物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和保护活性[15]。

2.2.2 秦艽。调查过程中有42.86%的群众提及到秦艽。其蒙药名为哈日-基立吉,当地人民引以为豪,称其为左拧拧根。秦艽是甘肃省的道地药材,在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物种中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秦艽常煎服,用来清热、消肿、祛风湿,为常用的根类药材,是甘肃省的大宗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盛誉(表2)。但近年来由于开发利用过量,采挖过度,致使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供不需求,急需保护。

2.2.3 麻黄。调查过程中有32.14%的群众提及到麻黄。其蒙药名为哲日根,别名策都木,中药名称为龙沙、狗骨。其草质茎(麻黄)及根(麻黄根)入中药,草质茎入蒙药。中药生用或密炙用;蒙药生用,或闷煅成炭,或鲜品制膏。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等成分,具有发汗、平喘、利尿、抗炎、祛咳镇痰、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表2)。

2.2.4 远志。调查过程中有28.57%的群众提及到远志。当地人称燕翅、燕鸡鸡草,蒙药名吉如很-其其格,蒙药用部位为根、全草,常用来排脓、祛痰、润肺、锁脉、消肿、愈伤,主治肺脓肿、胸伤、咳痰、咳血(表2)。远志富含三萜皂苷、口山酮、木质素、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益智、抗衰老、对心肌平滑肌和血管的影响、祛痰镇咳、抑菌、抗诱变和抗癌、解酒、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16]。远志是甘肃著名道地药材,是我国85种传统出口药材之一,也是国家42种重点保护的三级野生品种之一[17]。远志的商品主要来自野生资源,但近年来重挖轻抚,只挖不栽,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已岌岌可危。

2.2.5 柴胡。调查过程中有28.57%的群众提及到柴胡。当地人称细心草,蒙药名希日-子拉,别名宝日车-额布斯,药用部分为根及地上部分,常用来祛热止咳、舒肝、升阳(表2)。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地薰,列为上品,宋代《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18]。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荚、挥发油、柴胡多糖、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免疫增强、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亦为常用中药之一[19]。

2.3 治疗不同病症的药草统计 将治疗不同病症的药草根据其所治疗的疾病种类分成了7种,分别治疗外伤、皮肤病、肠胃系统疾病、日常疾病和新陈代谢紊乱、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表3)。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同一种植物常会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仅被用来治疗1种病的较少,占25.00%;37.50%的植物被用来治疗2种疾病;37.50%的植物被用来治疗3种及以上种类的疾病。用来治疗日常疾病和新陈代谢紊乱(如甘草、柴胡、黄芪)的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24.69%,其次是治疗皮肤病(如防风、地肤、芫荽)的植物,占18.52%,治疗肠胃系统疾病(如蒲公英、牵牛、麻黄 )的药草占14.20%。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当地群众的日常疾病种类较多,发作较为频繁,新陈代谢易紊乱,容易患皮肤病,因而蒙医药会比较倾向于这方面;而当地群众外伤较少,故此种药草种类较少,这方面研究也较少[20]。

表2 环县当地使用频繁的民族药用植物

表3 不同病症药草种类统计

注:同一种药材可能会用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2.4 同种药材的蒙药用法与汉药使用部位和用途比较 对于植物类药物,蒙药学上多采用根据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的分类方法,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21]。从表4可看出,对于同一种药用植物,其蒙药用部位和中药用部位完全相同的占22.22%,其功效也几乎完全一样;43.06%的植物药用部位完全不同,所治病症也不太相同;34.72%的植物药用部位也存在一些差异,治疗的病症不完全相同,但仍然存在相似之处。甘肃自古就是汉族文化与其余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处,故而甘肃的中医药文化广纳百川,各民族医药文化相互融合,其功效用途的相似度甚高也不足为奇。

表4 传统药用植物蒙、汉医用比较

2.5 药用植物的其他用途 环县的药用植物除了作为药材治病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在统计的共73种民族药用植物中,大部分植物均有除作为药材外的其他用途,许多植物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中,有44种植物可以用作蔬菜、水果进行食用,15种植物可以用来制酒、泡茶进行养生,14种可以在工业上制作染料、香料和制油,9种植物可以栽种于庭院、街道、公园进行园林观赏,8种植物可以用作牲畜饲料,还有15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麻绳、家具、造纸等其他用途(表5)。

表5 环县药用植物其他用途统计

注:同一种植物可能拥有多种用途。

2.6 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2.6.1 急需抢救与保护的植物。

2.6.1.1 急需抢救的药材。此类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急需抢救,如甘草、麻黄等名贵药材,其用量大,以其野生植物质量为佳,有些植物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资源供应极为紧张。有些药材虽然已有人工栽培,但其质量仍然不及野生药材。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植物多样性,更应及时采取措施,抢救该类药用植物。

2.6.1.2 急需保护的药材。此类药材已经遭到破坏,但所受破坏不是十分严重,需要尽快加以保护,如柴胡、秦艽、地骨皮(枸杞根皮)、防风等药材,这类药材的人工栽培工作虽然已经有一定规模,但依旧无法代替野生植物,野生资源的破坏强度也很大,应及时加强保护。

2.6.2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2.6.2.1 广泛宣传。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向当地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进行广泛宣传,宣传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宣传药用植物,宣传当地生态环境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如果忽视、破坏这些资源,人们会不可避免地去面对和承担更加严重的损失,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因此,大家要自觉行动起来,主动接触传统医药,主动保护药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互相监督,严禁破坏资源。

2.6.2.2 制定相应政策,建立保护小区。在当地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资源保护小区,同时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严明法纪,用强制有效的方法保护资源,维持植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6.2.3 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对濒临灭绝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提出栽培技术体系,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栽培,保存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产品开发。如环县鸿康中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及时地人工种植甘草,不但成功保护了环县的甘草资源,还促进了经济发展。鸿康公司还人工种植了麻黄、茵陈、黄芪、远志等珍贵药材,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县的植物多样性,为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保障。

2.6.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

2.6.3.1 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生态效益,要经济、生态效益两不误,严禁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要确保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6.3.2 开发附加值。此次调查的植物中,有44种植物可以用作蔬菜、水果进行食用,15种植物可以用来制酒、泡茶进行养生,14种可以在工业上制作染料、香料和制油,9种植物可以栽种于庭院、街道、公园进行园林观赏,8种植物可以用作牲畜饲料,15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麻绳、家具、造纸等其他用途。可以根据这些用途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其进行药食兼用、养生、园林观赏等方面的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6.3.3 鼓励人工栽培。 通过人工栽培,扩大所需药用植物的提供量,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环县芦湾乡,村民们均开始了种植药材;环县宋掌村,村民们种植枸杞,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们均靠种植药材发家致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整个县的经济发展。

3 结论

通过此次对环县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与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使用民族传统治病方法的人已经很少了,且还在不断减少,目前仍在使用传统草药的多半是中老年人,他们偏爱民族传统医药,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能彻底地将病治好;而年轻人则更偏向于西医药,因为西医药更加简单、方便、快捷、高效,加之他们对传统医药并没有过多的了解。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环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近年来野生资源滥挖严重,部分珍贵药材濒临灭绝,如野生甘草、秦艽、麻黄、远志等。群众对生态环境和中草药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野生药材以获取经济利益;且环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使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面临危机,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当地(乃至全国)迫切需要了解并发展民族传统医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及植物多样性,切实有效地合理利用、发展当地药材行业,多方面研究植物的多种用途,全方位利用当地传统药用植物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当地群众致富。

[1] 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和未来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5-9.

[3] 钱丹珠,朵莉娅.哲里木蒙古族传统野生食疗植物及其开发利用和民族生态学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9(10):2-4.

[4] 哈斯巴根,晔薷罕,赵晖.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研究[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33(2):239-246.

[5] 孟根其其格,哈斯巴根.内蒙古巴林右旗民间蒙医生药用野生植物的初步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44-747.

[6] 李昭日格图,萨仁格日乐.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初步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21-3322.

[7] 辛利娟,乌吉斯古楞,乌日汗,等.内蒙古库伦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11-18.

[8] 朱发厅,景元霞,卓茜,等.内蒙奈曼旗科尔沁沙地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8(15):53-56.

[9] 朱桂林,山仑,刘国彬.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途径[J].中国水利,2004(8):30-32.

[10] 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环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1] 何霖,李福兵,杨晓东.地理、人文与甘肃道地药材[J].中药与临床,2010,1(3):46-49.

[12] 刘彩霞.环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开发对策[J].甘肃农业,2004(9):45-46.

[13] 裴盛基,龙春林.应用民族植物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14] 王志琪,邹龙.甘草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南药学,2011,9(11):857-860.

[15] 高雪岩,王文全,魏胜利,等.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695-2700.

[16] 姜勇,屠鹏飞.远志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8):760-761.

[17] 李世全.中药采购技术手册[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8] 刘灿坤,李文涛.柴胡的本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40.

[19] 陈朝,伍小燕.柴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19):190-192.

[20] TUTTOLOMONDO T,LICATA M,LETO C,et al.Ethnobotanical investigation on wild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Monti Sicani Regional Park (Sicily, Italy)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4, 153: 568-586.

[21] 罗布桑.蒙药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the Loess Plateau—A Case Study in H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U Zhi-ying, ZHANG Zhi-ping, LI Deng-wu*et al

(Collage of Forestry,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t present, the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its vicinity is mainly about edible plants, and there is little study in medicinal plants. The paper investigated Huan County in the farming-pastoral zone of the Loess Plateau with the method of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provid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for local plan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plants, especially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by cataloging, referring, visiting the local people, knowing the growth state and diversity of the plants and local people how to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the plants at present.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Ethnobotany;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the Loess Plateau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712029)。

朱芝瑛(1993- ),女,陕西汉中人,本科生,专业:林产化工。*通讯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2015-04-23

S 567

A

0517-6611(2015)17-086-07

猜你喜欢

环县植物学药用植物
环县皮影之十二生肖(三)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