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舆情观察:对任性故我者零容忍

2015-03-31文/白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顶风严三实处分

文/白 杨

反腐舆情观察:对任性故我者零容忍

文/白 杨

一、舆情概述

早在2013年12月,天津临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办公室主任石力就因公款大吃大喝、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中央纪委点名通报。仅隔一个月,他再次触碰“饭局红线”,并与不法商户互通款曲,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于今年4月份被立案审查,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舆论认为,石力旧“病”复发再次被纪检监察机关严厉惩处,貌似因嘴巴贪吃,实质上是屡教不改、自我毁灭。这表明,作风建设要一抓到底,需要持久为功,要让“依然故我”者付出惨痛代价。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从7月19日至7月22日,“关于石力严重违纪违法的通报”连续多日被媒体重点关注报道。网络媒体报道及转载量达到827篇;传统报刊报道量为62篇;在网络互动社区及自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上,这一话题也吸引了网民的关注。论坛帖文、博客博客分别为165篇、31篇;微博28条、微信文章277篇。

二、官员“依然故我”的背后是心存侥幸

2015年上半年,中央反腐持续发力,高压态势已成新常态,在“打虎”的同时,基层反腐不断深入。如此高压态势下,竟然还有石力这样胆大妄为、屡犯不改的人,不惧中央纪委点名通报,接连踩雷触电,这究竟是为什么?

红网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对于“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虽然在反腐实践中耳熟能详,但究竟有多大的“分量”,局外人未必都知道。然而从旧“病”复发的“病情”来看,似乎对某些被处理官员并没有伤筋动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石力,仅时隔一个月,照样连续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或他人安排的高消费娱乐活动,更进而与不法商户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说明这项处分既没有给石力带来教训,也没有对他的违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河北新闻网补充道,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屡教不改,反而愈演愈烈成严重的腐败问题,有当前监管制度和惩戒机制的原因,也有其自身思想根源存在的痼疾。忘记了“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在利益面前,总是难抵诱惑,自认为不贪白不贪,不腐白不腐,反“四风”也不过是一阵风,风头一过就万事大吉,没认清形势,更没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这是典型的不畏法、不畏权、不畏民。

西安网认为,石力被“二次通报”说明事后监督措施没有完善,之所以个别官员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表明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仍不够严丝合缝,导致有漏洞可钻。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面对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一些干部仍心存侥幸,我行我素,没有从思想深处领会八项规定精神,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央纠“四风”是动真格的。这也说明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三、根治官员“旧病复发”要靠制度这剂“长效药”

舆论一致认为,对于公然无视党纪国法,甚至在被处分后仍我行我素者,就应让其付出惨痛代价,如此才能严明纪律和规矩,捍卫党纪国法的权威,震慑那些仍心存侥幸企图效仿的“后来者”。

荆楚网评论称,石力如此“故我”,不让其付出惨痛代价不足以正党纪,不让其付出惨痛代价不足以平民愤。违纪违规本身已经是在挑战党纪的底线,挑战人民的底线,顶风违纪、依然故我更是错上加错、罪加一等。石力虽然是个案,但影响十分恶劣,教训相当深刻。查处依然故我者决不能姑息纵容、轻描淡写,必须让其付出惨痛代价,坚决浇灭顶风违纪的嚣张气焰。

屡犯不改要严惩,能在短时期内达到很好的震慑效果。但要根治官员的“连续踩雷”现象还应着眼于扎紧“制度”的笼子,让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官员自觉约束行为,消除侥幸心理。

东北新闻网表示,从源头上刹住大吃大喝旧病复发现象,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修己之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要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制度“笼子”扎紧扎严,使各项制度落细落实,保证权力依法、公正、规范运行,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不违反、不碰触、不逾越。

四、作风建设需一抓到底、持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寸步不让,一抓到底。《解放军报》表示,“一抓到底”,缘于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顽固性,越往深处改,遇到的难题就越多,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文章表示,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反“四风”改作风虽取得明显成效,但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要看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深处“四风”的病根仍没有完全剔除。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就“三严三实”这个话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人民日报》认为,贯彻从严要求当看务实干事。践行“三严三实”必须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干”字在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

舆情点评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反“四风”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中央整治“车轮上的铺张”“会所中的歪风”“舌尖上的腐败”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大部分地区做到了令行禁止,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风气得到遏制。但仍有一些官员顶风而上,我行我素,官商勾结搞权力寻租。天津临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办公室主任石力在公款吃喝被点名通报后,依然故我,仅隔一月再违纪违法,上演了一场疯狂的“贪官现形记”,也为自己埋下了自我毁灭的伏笔。

面对这种“被通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现象,舆论认为,首先要从制度上查漏补缺。石力在被纪委通报后流下几滴象征性的眼泪表示“知错认错、痛改前非”,但却在暗地里大肆腐败,说明其反省只是口是心非,敷衍了事。这提醒我们,只有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严,才能让顶风者不能越雷池一步。其二,媒体认为违纪干部屡碰高压线是因为其心存侥幸,呼吁要加大查处力度,让任性故我者付出惨痛代价,浇灭其顶风违纪的嚣张气焰。其三,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需要一抓到底更需要持久为功。对于“踩雷者”一以贯之地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能构建“从严治吏”的政治新生态。

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四风”的新形势、新动向,警惕隐形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问责。

要扎紧制度的“藩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违纪企图者无空子可钻,同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始终加大对顶风违纪者的查处力度,标本兼治,最终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顶风严三实处分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之所以
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处分条例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修为”落到实处
践行“三严三实”要念好“六字经”
在“反躬自省”中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的“三个讲清楚”
考试作弊处分“包邮到家”做法不妥
我军历史上的禁闭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