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叶公好龙』

2015-03-31刘忠昌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叶公好龙叶公挫折

文刘忠昌

别『叶公好龙』

文刘忠昌

“叶公好龙”的典故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说的是叶公爱龙成瘾,在自己的住所“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真龙得知后,特地前往探望,孰料,叶公见到真龙非但不欣赏,反而吓得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显然,叶公并不是真正喜欢龙,只是表面上、名义上喜欢罢了。

这是一个辛辣的比喻故事,入木三分地讽刺了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叶公式”人物。此类人物在当今的领导干部中也不乏其人。从其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看,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心血来潮型。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仅凭自己脑子一热,就把心里偶然萌发的想法、念头,强行付诸行动。这种人脑子灵活,心气高,激情足,但缺少理性思维,缺乏毅力,容易冲动,没有定力,新的思路和想法很多,但变得也快,动辄重新打鼓另开张,思想不成熟、作风不踏实。

二是哗众取宠型。一些领导干部功利心切,虚荣心强,为了包装形象,以浮夸的言论迎合民众,骗取民众的好感、信赖和支持。这种人“官本位”意识浓厚,对名誉、地位和利益看得极重,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升官”上,凡事追求“高大上”, 夸夸其谈,不务实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业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整面子工程,甚至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三是好高骛远型。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这种人醉心权术,追逐权力上瘾,想干一番大事业,但意志不坚定,眼高手低,吃不了苦,遇到困难就回头。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告诉我,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去过一个县,时任县主要领导集全县之力上一个大项目,满怀雄心壮志地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十几年之后,当他再去这个县时,竟然得知那个大项目因为遇到阻力就被放弃了,最终沦为烂尾工程,令人感慨不已。

四是口是心非型。一些领导干部为人虚伪,心口不一,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这种人有两副面孔,明明想的是为自己和家族捞好处,可口上却把为人民服务喊得山响;明明与马列主义背道而驰,却时时处处把马列挂在口边,给人以“正能量”的错觉。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极坏。正如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言:“虚假的言词不仅是本人的罪过,而且还用有害的病菌感染了他人的灵魂。”

形式与本质、假意与真心,有天壤之别,其结果也有成功与失败之分。成功学有一个“滴水穿石”的原理,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目标始终如一,二是努力持续不断。上述四种类型的“叶公式”人物,尽管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其本质都与这两个必要条件相悖,结果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古今中外,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真正差别,就在于对目标追求的持续不断努力上。所以,苏东坡才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旷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实践证明,对目标追求的努力能否持续不断,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脚踏石”,英国学者彼得认为:“成功就是,站起来的次数要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假如我们把目标追求比喻为“龙”的话,那么,为实现目标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去战胜困难和挫折才是真正“爱龙”;如果喜欢的只是一个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却没有任何为实现目标而做的努力与坚持,遇到点儿难处就落荒而逃,那就只是 “叶公好龙”而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具体到当下,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目标,也面临着比任何时期更大的挑战与难题。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绝不能如“叶公好龙”,在胜利“在望”之际,反被表面的困难与挫折吓住而错失“真龙”,只有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叶公好龙叶公挫折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挫折使我更坚强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改写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现代叶公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