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乡土文化,激发写作创新思维
2015-03-30余晓丹
余晓丹
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妙笔生花,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一、激发真情,感悟生活
古人云:“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可见生活的激情,可以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要激发他们对司空见惯的乡土文化充满激情,可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因势利导,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引领学生关注自然,体悟自然,从而在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可感受到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等。田野山林、河流码头、园林花卉种植园地、果树种植园、鱼虾养殖场等等,都可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田园野趣里,让学生学着观察、试着感悟,让他们在领略着自然现象的美妙中,把这一切表达出来,从而尝试着说、尝试着写。同时一些疑惑、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询问花农、果农等等,查找资料,多了解一些农产知识。而此时学生最喜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如榕树头的故事、水井的传说……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乡村环境比起城市更有一番不同的风光,学生对田埂小路、小河鱼塘,还有那宽广的种植园,再熟悉不过了,可针对由于土地减少,工厂增多,使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的现象,以“我看我镇环境”为题,让学生亲自到自来水厂、到河里,走访村民,调查一些自然受污染的现象,再讨论该如何去认识这些问题,写成一篇观察报告或散文。
二、创设机会,激励创新
生活中充满了机会,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件新鲜事等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维,成为作文的契机。语文教师若能开放作文,为学生作文撑起自由飞翔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一定能捕捉到创作的机会,寻找到流光溢彩的好材料,写富有创新意味的好文章。
有了乡土文化的这份真情,还要创设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机会的创设中,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结合一些特定的日子,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活动,每个月给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如三月“我与雷锋同行”,四月“感受大自然”,五月“劳动创造美”,六月“快乐如风”,让学生当小记者走访,观察,拍照片,找资料,学生必会热情如火。有一次我在班上开展“美在身边”的寻美活动,为了捕捉对象,学生从餐桌到荧屏,从当地美景到超市繁荣,从花鸟虫鱼到日月星辰,有时三三两两议论纷纷,有时伫立观赏留连忘返。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家乡的繁荣;从不同的层面品尝到生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不同的侧面咀嚼到失败的经历、锻炼的感受。
现实中的农村,农民的意识、素养等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充实,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如文艺汇演、农民戏曲社、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电影院等等,都可以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让学生去搜索探讨,深入去了解农民的精神状态,让他们从对联大盘点、节日风俗、市场风景线等方面去搜索、体验,以各种方式来展现农村新面貌,农民新形象,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利用乡土文化,给农村学生寻找各种契机,那么他们必会写出许多富有创意的好文章。
三、走出“俗套”,放飞性灵
农村学生平时忙于家务,交际面窄,相对来说,思想相比城里学生封闭一些,要让他们走出“俗套”,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异求新,放飞心灵,激发创新思维。
要让农村学生写出既有新意,又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在指导写作时,除了应具有包容学生“畅所欲言”的海涵,除了启发鼓励、强化学生说心里话外,还要在技巧上教会学生如何求异求新,放开思想,放开形式,引导学生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束缚,走出“俗套”,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同时还可针对综合性活动,结合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设计一些能联系所学知识又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容,让他们查资料,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作文。
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求新求异,还必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王蒙说得好:“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农村学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想象力的确不太强,可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训练他们写作时,可注意引导学生想象他所要记叙的人物和图景,有时通过讲故事、作表演让学生“异想天开”,有时通过绘画、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地再现学生脑海中的形象,有时还通过课文对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等方法来为学生创造出另一番作文的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