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4亿人学英语无障碍交流的不足5%

2015-03-30

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刘威旬刊王芳

对于英语的改革,既有赞成者,也有担忧者。在过去的150多年时间中,学习英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视为不同的工具,而当英语被搬进课堂,与升学紧紧关联在一起的时候,英语也被逐渐推向了神坛,它的意义也已超越了一门语言。2010年后,学习的热潮从提分应试慢慢转向了学习英语热潮的兴起,在热火之后带来的改革与冷思考,撬动了沉重的高考改革,许多人希望通过思考与改革,让英语回归语言教育的本质。这样的解读也是在试图为当下的“难题”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

[2010年现新变化:提分应试开始转向应用]

在从事英语培训教育的十年里,张媛媛觉得中国人学英语最明显的变化是从完全应试教育有了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开始培训班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完全是为应试教育所准备的。但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家长送孩子来培训班,不仅仅看分数,也注意到孩子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张媛媛回忆,在2010年之前以及更早一些,无论是培训班本身抑或是家长,对于英语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提分。“有钱的家长跟我们老师说说好话,再交几万块钱最后要分数,这是常有的现象。”张媛媛说,这种方式教下来的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应用。其中她的一个学员,托福和GRE都拿了将近满分,但是出国后还要把英语重新学一遍。

由于高考英语政策的变动以及家长需求的变化,培训班自身的教学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张媛媛说,现在培训班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以提分为主和以应用为主。提分的培训班还是秉承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用式培训班则更注重孩子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两个极端的阵营,既然有考试就要有分数的考虑,但是同时又不能忽视孩子能力素质的培养。很多家长抱着两全的心理,给孩子同时报了两种培训班,反倒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刘威目前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产品研发,曾经从事近英语教学15年,在他眼中,普及多年英语教育,但是能无障碍交流者不超过5%。“从我个人来说,高考150分的题目,我也考了130多分,而且大二的时候就把四级过了,按理说成绩也是挺不错的。但是当时也不能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和看英文原版大片,更别说无障碍交流了。”

“我有个同学,出国前,考托福接近满分,但是到国外后又花好长时间再攻语言关。那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为什么学了十几年英语,我们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呢?”刘威认为,“以最熟悉的汉语来说,首先,婴儿一开始肯定是先听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说很多的话,然后慢慢地再发一些简单的音。大部分孩子首先学会说的应该是“妈妈”或者“爸爸”这两个词。孩子最开始听到的是“爸爸”,“妈妈”这两个音,然后慢慢地再通过模仿发出这个音。孩子第一开始掌握的一定不是“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怎么写,甚至他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等他长大了一些,他就会判断这两个词的含义,分辨出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到了上学之后,她可能才会学这两个词怎么写,了解它们的形,这是我们学习掌握母语的一个过程。”

刘威说,“同样,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从本质上说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小孩,学习英语也是像学习汉语这么一个过程,首先也是听音,然后自己发出这个音,等长大一点,会了解到所说的这个音是什么意思,上学之后他开始会写这个词。国际语言专家认为,掌握一门外语,我们经历的是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用四个阶段”。

[学英语怪圈:高投入与低产出]

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纷纷打出吸引人的广告和机构介绍。“哈佛”、“耶鲁”的名字时常出现在产品介绍中,迫不及待地展示着“权威性”。家长们也是趋之若鹜,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众多家长都无法对英语培训免疫,纷纷给孩子报学习班。“大家都在学,连孩子都感觉着急了,你说学还是不学?”一位家长说。

据统计,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但学习的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中国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英语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张媛媛说,中国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的做法,正令30多年前兴起的“英语热”陷入一种怪圈。“许多人被英语折磨着,甚至要自娱自乐地让自己去学习英语。”

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第二语言,并不是母语,必然要考虑到客观环境——只存在人为搭建的短暂的语言环境。中国学生并不像国外的孩子一样有24小时的英语环境。刘威说:“这就要结合我们孩子的生理特点来分析一下了。0至6岁是孩子被动学习的一个阶段,主要靠听说模仿来进行学习,属于输入阶段。6岁之后属于主动学习阶段,主要是通过书本获得知识。所以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好地主动学习。”

[不能一刀切: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在熊丙奇看来,英语教育的问题是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在单一评价模式之下所有学校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学英语,而学英语的目的仅是为了升学,这偏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在其微博上倡议,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如果作为兴趣来学习英语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学外语主要是为了择校,而不是兴趣的需要。”他提议,教育行政部门应明令禁止升学与英语挂钩,教育行政部门要明令学前教育不准有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小学低段也不得开设英语课。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孙有中表示,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因为降低高考英语权重而导致全社会轻视英语的战略误判。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其实都跟整个国民的英语能力有关系。不是13亿中国人民都要把英语学好,而是中国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一定要学好英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下一个发展阶段能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否承担世界责任,能否在英语为世界语的全球环境里争取话语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在刘威看来,学习英语不快乐,是教育问题,不是语言问题,英语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这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加上目前有些教学方法不科学,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

“全民英语”加上“应试教育”模式,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被人遗忘,反而变为“应试英语”、“学位英语”和“职称英语”。

熊丙奇认为,这样的英语教学,根本没有提高国人的外语交流能力,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也只是概念化的国际化人才。高考改革将英语改革作为“突破口”,有现实意义。但这一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与评价有全新的认识。不能对所有学生提出“一刀切”的要求,而是要把学习英语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大学自主提出学科成绩的要求,中学实行学分制教育,那些今后准备出国、准备报考对英语有较高要求的学校、专业,或从事需要英语的工作的学生,可选择学习更高难度的英语。这对高考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停留在只调整分值,还需打破现行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推行高校自主招生、中学自主教学,进行个性化、多元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威旬刊王芳
A nanoparticle formation model considering layered motion based on an electrical explosion experiment with Al wires
Effect of shock wave formation on propellant ignition in capillary discharge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中国与RCEP沿线国家的物流绩效分析
王芳:带货“一姐”如何炼就?
立秋吃什么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十年同行
母 爱
中国创办最早的语文期刊之一 中学语文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