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具制图教改中的几点思考
2015-03-30王瑞雪
王瑞雪
摘 要:模具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模具专业基础课。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实施、课程赛事方面阐述了模具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模具制图 专业基础课 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
模具制图是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随后学习塑料模具、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模具或机械绘图员工作的基本技能。如何学好、教好这门课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非常头疼的事,下面从课程定位、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课程竞赛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准的课程定位
模具制图是模具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未来从业的方向。因此,我们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教学目标
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投影规律;常用模具零件的表达方法;正确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熟练操作AutoCad绘图软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识图能力以及徒手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和职业技能(绘图员技能
证书)。
2.教材选用
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教材仍旧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通用的《机械制图》和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应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删减了立体表面上的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切割体、相贯线的绘制画法),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突出实用技能(增大课时比例)。
3.教学内容
把整个课程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加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一,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机械制图基本内容表达及国家标准);项目二,投影基础(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图形);项目三,制图应用技术(机件的基本表示法);项目四,零部件的测绘技术(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中项目一、二、三属于基础模块,项目四属于技能
模块。
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用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典型产品和服务),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极为重要的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下面以典型轴类零件的测绘为例具体
介绍。
教学准备:主要进行绘图工具、测绘量具、拆卸工具准备及学生分组,最好在实训装配教室。
情境创设,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图片、课件、视频、现场操作来展示与该次课项目相关的内容及情境,示范演示,布置任务。
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在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小组讨论中有难点有争议的问题,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督导。
方案的实施:拆卸、记录数据、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查阅相关设计标准手册,教师巡视、指导、解疑。
项目完成效果评价:方案设计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师评。
此外,还可进行拓展延伸。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真正实现了“课堂工场化、工场课堂化”的课改目标,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课业与就业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三、实时地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它像一个“方向标”,引领着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虽然模具制图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实现大型的技能竞赛,但我校已开始了初步的探索:按照每一模块、每年定期举行竞赛(如模具绘图前的拆装比赛、模具手工绘图比赛、模具计算机制图比赛),其评价考核的标准与企业、职场的标准一致(速度、质量及行业规范)。因各类竞赛与自身的职称、评先、晋升挂钩,无形促使专业教师要从实战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师资教学水平与教改自觉性。学生在技能比赛准备的过程中一方面体验到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的愉悦,另一方面技能比赛的成绩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获得能力提升和信心重建。因此,技能比赛对学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是一个有效提升。
当然,模具制图课程自身具有一些特点,例如抽象思维的建立,良好的绘图习惯培养。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真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
一笔。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