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看图讲述的指导策略
2015-03-30湖北省咸宁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湖北省咸宁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彭 慧
浅谈幼儿园看图讲述的指导策略
■湖北省咸宁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彭 慧
看图讲述是指教师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教育形式。作为讲述活动的重要形式,看图讲述成为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被幼儿教师广泛运用到语言领域的教学中。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开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即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六点指导策略,希望对看图讲述教学活动现状的改善能起到一些作用。
幼儿语言教育 看图讲述 指导策略
讲述活动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看图讲述又是讲述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让幼儿学会观察、分析图片,理解图意,而且能促使幼儿按图中的顺序、逻辑用自己的语句进行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它不仅承载了知识,而且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基于以上特点,看图讲述成为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被幼儿教师广泛运用到语言领域的教学中。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开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即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六点指导策略,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看图讲述的含义
看图讲述是指教师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教育形式,是幼儿观察、思维、说话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运用。它有利于培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学习的重点不是几个词或某一句、某一段话,而是学习讲述的思路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
二、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问题
在开展幼儿园的看图讲述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会潜意识地、习惯性地面向幼儿进行封闭式的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片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提问模式。此外,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程序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首先,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设计问题;其次,教师示范讲或请能力较强的幼儿讲,或由全班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讲;最后概括图片内容并起名称。在以固定的提问模式、固定的教学程序为特征的教学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幼儿的思维逐渐僵化了,他们思考的范围被教师的问题框死了,思考的方向被教师牢牢地牵引着,导致了教师成为了活动的引领者、灌输者,幼儿成了被动的学讲者、消极的记忆者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说,目前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开展已经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在看图讲述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显性指导,忽略幼儿的主动观察;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学,忽略幼儿的自主关注点;注重按四要素顺序讲述,忽略了趣味性;注重对幼儿结果的评价,忽略幼儿在看图过程中的评价等。显然,它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阐释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三、看图讲述的指导策略
在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之前,我们应该明白看图讲述与其他类型讲述活动的区别。看图讲述是教师借助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启发幼儿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图意从中接受教育的一种语言教育形式。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学习的重点不是几个词或某一句、某一段话,而是学习讲述的思路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所以,经过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放手,重点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不要求幼儿刻板模仿,以帮助幼儿真正学会讲述。
1.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片,激起兴趣
色彩鲜艳的物体能激起幼儿的视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门在选择图片时要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画面形象清晰、情节有趣的,符合幼儿认知范围和生活经验的单幅图片(如救小鸟)或多幅情节简单的图片(如小老鼠旅游)等供幼儿阅读讲述。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图片,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大胆讲述的欲望,对他们学习简单的对话,丰富自身的词汇量有很大的帮助。
2. 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幼儿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语言发展,然而,在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如讲述水平,幼儿与幼儿之间客观地存在差异,这样的矛盾导致在日常的语言教育中,教师在制订目标时往往倾向于“去头尾保中间”,致使实际的教学难以满足两头幼儿(高于平均发展水平的幼儿与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求。面对幼儿讲述水平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分层设置目标,即针对不同讲述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的目标,以看图讲述活动“救救小鸭子”为例,其目标设置就可以分为下列三个层次:层次一,根据自己对语言的理解,辨别相似场景;层次二,借助他人的语言提示,辨别相似场景;层次三,在成人的具体指导下,找出相应的场景。除了分层设置目标,教师还应该根据分层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提问与指导,这样能有效促使教学活动满足处于各个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把层次性的发展目标作为整个讲述活动的重点而贯穿始终,这样能避免看图讲述活动变成有统一模式、统一指导的活动。
3. 注重教学内容序列化
根据新图片进行讲述,需要幼儿的综合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如果幼儿的观察力不强,讲述中就会以小画面为背景,角色不全,缺乏整体感;如果幼儿分析力不强,就会停留在形象、动作中进行表述;如果幼儿的想象力不强,则讲述的故事通常平淡无味,缺乏有趣的情节;如果幼儿的表述力不强,则图片讲述断断续续,短句多,简单重复句多,就会无味。
因此,在讲述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讲述能力,应该让教学内容序列化。有学者从形象性描述这个方面给出了六个层次的具体建议:第一层次主要是以人物或物体形象为主的描述,重在培养幼儿的视觉辨别力;第二层次是动作性描述,即以角色动作变化为主的描述,重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第三层次是过程性描述,即以四要素为顺序进行的描述,主要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第四层次是情境性描述,即场景和角色相关联的描述,重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第五层次是想象性描述,即以角色和场景为大部分依托的讲述,这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第六层次是独创性描述,是既包括图片角色、场景,又不受约束的趣味性讲述,可以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得不说,这给教师在准备活动时选择教学内容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依据,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图片,而不受原有教材的束缚,对提高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增加了一层保障。
4. 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看图讲述活动一般都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但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比较突出的恐怕就是教师的提问、幼儿的自由讲述或表演都是紧紧地围绕着一个固定的任务,采取固定的活动流程,以实现预设的普遍性活动目标。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要求相同,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有的幼儿“吃不饱”,有的幼儿“吃不了”,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积极性不高等情况。针对这些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组织看图讲述活动时,应该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根据活动内容、活动性质将常用的集体教学改为小组教学;或者,根据需要控制参加活动的幼儿人数,通过减少幼儿人数,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与质量,利于实现教师对每个幼儿做到因材施教,也让幼儿获得更好展示自我的机会。
5. 采用多种应变策略
经过形象性、动作性和过程性三个层次有目的地讲述指导后,幼儿在看图讲述活动的发展上会进入到第四个层次。从这一层次开始,幼儿的想象力变得异常活跃,面对相同的图片,不同的幼儿会想象出不同的情节、内容;同一个幼儿会想象出多种情节、内容。对此,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分析图片的特点与场景的关联,想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事情节,以便在教学中灵活指导。恰当地回应幼儿的想象性讲述和独创性讲述,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看图讲述能力的发展。
6. 学会顺着幼儿思路走
看图讲述活动不同于艺术、数学等活动,没有成品供教师事后思考、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幼儿,仔细倾听,及时调整教育计划与策略。如有的幼儿讲述时不是事先想好全过程,而是想好开头就讲,结果开头两句精彩,后面就卡壳,如果这时让他结束,他就会养成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习惯,缺乏整体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顺着幼儿思路走,适当介入指导,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完整讲述。
简而言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看图讲述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教育教学手段、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看图讲述水平与能力,促进幼儿独立讲述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有充分的、有效的说话练习机会,他们会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思想,逐步发展语言的连贯性,并促进思维、观察、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同时,教师在组织看图讲述活动时要时刻关注每个幼儿,考虑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为每个幼儿制订恰当的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王静、徐志国.(2009).幼儿园开展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当代学前教育,3.
章群弟.(1996).看图讲述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教师版),12.
郑春燕.(2014). 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新课程(小学),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