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教育之浅见

2015-03-30杨正才,宋二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惩罚孔子错误

摘 要: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存在的缺点及错误的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批评与赏识表扬相对应,是教育的另一极。两者围绕“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相互平衡、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评教育既有其历史渊源,又有其现实意义,无论从人的心理特质角度上分析,还是从教育的艺术角度考虑,批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效性。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013-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05 ①

收稿日期:20150322

作者简介:杨正才(1967-),男,湖南泸溪人,苗族,小教高级,学区副校长,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完整的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一方面对有益身心健康的正确思想、言行予以表扬,另一方面则要对不当的思想、言行予以批评。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存在的缺点及错误的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种教育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手段的双刃剑,是八卦的阴阳两极,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

1 批评教育的历史渊源

《三字经》中,早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的古训。如果教而不“严”,自然是教师对学生健康发展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因而,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认识到批评教育的重要性。

孔夫子桃李满天下,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然而3千弟子、72贤人,没有几个不受到孔子的批评。子路、樊迟被挖苦责骂;周游列国的资助者子贡常被敲打,并且被孔子批评是“祭祀时体面的器具”;就连十分“贤哉”的颜回,也有一回被孔子误解偷吃米饭而受到委婉的批评。更不用说宰予了,有一日,宰予昼寝(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学生上课打瞌睡),孔子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指着宰予的鼻子大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

尽管孔子如此批评学生,然而谁敢说孔子的弟子有哪一个是糊不上墙的稀泥呢?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孔子如此赤裸裸的批评学生,为什么学生不抵触不叛逆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体会到了孔子教育的良苦用心,自然会纠正错误,回归到健康的发展之路上。而个性鲁莽暴躁、经孔子批评教育仍未改正的子路,结果死于战乱之中。

可见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历来备受重视。幼年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打坏了玻璃,其父亲通过让他自己赚钱赔偿的方式批评、惩罚,从而认识错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不惩罚的方式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在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指出:教师的批评权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它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的。就批评教育,我国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批评的权利。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发展时期,无一不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做一种重要教育武器来建设党、发展党、纯洁党。

2 批评教育的现实意义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们曾经教过一个身体强健的六年级学生。该生出生于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母亲仅靠捡破烂维持一家3口之生计。然而该学生一点也不体谅父母的艰辛,屡屡向家里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最后竟然以逃学相要挟,强迫母亲为其购买自行车,终因母亲无力满足孩子的愿望辍学了。我们几次家访他都避而不见。自古“家贫出孝子。”该生变得如此麻木不仁、狂妄自大。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大家可能知道这样一个悲凄的故事。因贪念及思想认识上的偏执,生于北方的邱某屡次犯罪,最终在盗窃珠宝店时走入监狱。临行前,这个年仅24岁的死刑犯主动要求与母亲见面,结果儿子咬断了母亲的乳头并恶狠狠的喊出:“我—恨—你!”此情此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何其残忍,可反过来想,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误入歧途的根源是什么?是伟大的母爱还是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孩子们生长于自然之间,虽说有来自诸如仁爱友善、乐观积极、自强不息等正能量之阳光雨露的滋润,但也不乏自私、虚荣、享乐等歪风邪气的熏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如同柔软的刚长出的小树苗,由于年幼,辨别能力差,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免不了被扭曲和变形。再加上家庭条件优裕,隔代教育百般呵护和宠爱,孩子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哪里受得了风霜雨雪!

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误导,产生出一代“娇娃”。现代的学校教育更是讲究“素质”“赏识”。许多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导致工作中不敢批评学生,无意中助长了现代“娇娃”的气焰。现代娇娃的性格特点有二:一方面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另一方面幼稚脆弱,经受不了半点挫折。众所周知“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道说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可以依靠这些妄自尊大而又一击就垮的现代娇娃吗?可见批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之重大。批评是一段绳索,它可以把扭曲的小树苗绑正;批评是无止的风雨,它能够使花朵健康成长。

3 批评教育的心理特质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人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2]

心理分析认为,人一旦犯了错误,总会造成心理紧张,忐忑不安。如果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而不受到批评和惩罚,这种刺激信号就会减弱或消失,从而觉得理所当然;但如果在他紧张不安时恰当地进行批评和惩罚,就会使人神经亢奋,加强刺激信号的强度,从而使犯错误者一次吸取深刻的教训,纠正错误。同时,批评所产生的愧疚感会激发人的好强心理,导致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从而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从心理学的角度不难看出,批评教育所启到的效果一是作用大,二是时效长。另外,学生受到一次批评,相当于人生中受到一次挫折。虽然这种批评当时会给学生一阵强烈的刺痛,有如长歪的小树苗被绳索绑定的不适,更有如病人被挖去毒瘤的痛楚。但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其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使他们在人生的征途中,经受得住风浪的袭击。如果没有孔子钻心透骨的挖苦和批评,也许宰予根本成不了大气候;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恰当把握批评的力道,也许那些优秀的学生也不至于一遇到挫折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

4 批评教育的艺术要旨

综上所述,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其现实意义出发,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明白:为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敢于拿出批评的武器,但也要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要旨。

4.1 批评教育的目的性

近代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3]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个性,让他们摒弃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的狂妄自大、虚荣、幼稚、脆弱等。从而养成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性格。

4.2 批评教育的时效性

批评教育不是随便的说几句,必须体现它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批评的爆发点和震慑力。原则性的错误应该在学生犯错后立刻批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下次不犯,而有些错误(如狂妄、骄傲等)如果马上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教师的不服气,只有等小错误慢慢累积找到有关联的爆发点时给与其沉重一击,学生才能认识到所犯错误影响之大,从而铭记不再犯。

4.3 批评教育的差异性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性格的不同决定了批评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异。批评不等于责骂,不等于发脾气,更不等于体罚、侮辱,只有掌握批评教育的力度才能保证批评教育的目的不受偏差。对于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委婉批评;而外向、脸皮厚的则应严厉批评绝不姑息。

4.4 批评教育的群体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武器。批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批评学生,还可以通过发展同龄人之间易于接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更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真正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 结语

美国著名编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的名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写道:“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4]巴德·舒尔伯格这个著名论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表扬与肯定,但批评与警示照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坚持表扬和批评双管齐下,人生的小船才不至于被来自某一方面的风吹偏,才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猜你喜欢

惩罚孔子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真正的惩罚等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