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档案教化功能研究*

2015-03-30张晓玲

档案与建设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化思想道德档案馆

张晓玲

(盐城师范学院档案馆,江苏盐城,224002)

教化是指将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动员家庭、家族、学校及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用以作为规范个人道德的伦理性、政治性手段,以节制不适当、不正确行为。自古以来但凡有见识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国家的重要国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启蒙、传道,其中通过档案文献的宣传教化是一种重要的形式[1]。在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重要议题的现实背景下,文章对档案的教化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档案对人的教化功能与人的社会化过程结合起来,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1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测评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特别强调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内容所追求的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建成道德高尚、智力高超、境界高远的团结、奋进、向上的城市精神状态和面貌,是其共同的目标[2]。

总而言之,精神文明建设即是以“人”的塑造为核心,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巩固和弘扬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3]。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愈发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增速下滑、生态污染凸显、社会矛盾浮现等问题使得我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状况并找到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必然选择,它既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形成团结、祥和的发展氛围,更能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2 精神文明建设中档案的教化功能

档案不仅记载了历史事实,还沉积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为广泛开展社会教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充分开发档案资源,通过举办展览、出版书籍、创作影视作品等形式,进行历史和传统教育,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城市档案通过对城市先进文化与理念的如实记录、系统存储及顺畅传播,必然会对城市居民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

1.1 承载城市先进文化

在人类文明发展、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档案一直是如实记录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被人类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持续积累、世代传承,形成一部有关人类文明的恢弘巨著,这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档案。这些被如实记录并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经过世代人的整理、传承和利用,不断影响并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档案工作这种真实刻画及原始保存人类先进文化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了解并学习一定时期文化特色及其传承脉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当代人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且真实的素材[4]。

由此可见,档案是知识贮存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一种精神文化财富[5]。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衡量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综合历史先进文化、现阶段先进经验并引导城市居民活动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2 提高大众基本素质

让每个人拥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职业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是开展社会教化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特别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因而提高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开展教化活动的前提[6]。基于档案基础的教化,不同于常规的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导性教育、休闲型教育和趣味性教育的特点。所以,人们通过档案内容整理开展的各类展览、展示活动,不仅可以领略历史的变迁,而且会接触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印证书本上的理论假设,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实现书本与现实的对接,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理性认识,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另外,教育人们掌握常见检索工具和方法,在庞杂的档案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也是培养思维、分析、研究、表达、组织以及创新能力的基础[7]。

1.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民族的档案文献无一例外地都记录了它们历史进程中众多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以及杰出人物的事迹,对他们的崇高思想和情操予以高度的评价和概括,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为后世提供学习的典范。我国更是将各级档案馆作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中学习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感受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8]。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浩瀚,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亦宏富精深,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髓,对《二十四孝》、《弟子规》、《道德经》以及传统蒙学典籍、经典文化文献进行整理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社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成为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1.4 构建社会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特定社会、民族在特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我国从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到目前形成了在“十八大”上明确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起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的新发展。而档案正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演变历程。档案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中的精华通过改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融入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比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吸收了中国古代“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荣辱思想的精华,改造成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贵和尚中”思想,等等。

3 档案教化功能开发与建设的路径

由于档案在提高大众基本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构建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城市档案工作应当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档案成为城市文明教化的“知识库”。

档案详实记录了人们创造社会的艰辛历程,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遭遇的苦难和拥有的辉煌业绩,为社会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广泛的事例。一直以来,城市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形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深入人心,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教育的任务还很重。因而,城市档案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育化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深宅大院”走出来,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努力提高社会教育效果。

3.1 整合教育资源

加强社会教育不仅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更是相关部门的共同任务。要积极树立“大档案”观,逐步建立档案部门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资料优势和其他部门的场馆优势,互通有无,相互配合,对公众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整合档案馆之间的教育资源,结合综合档案馆、专题档案馆、大中专院校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与社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针对青少年、机关干部、普通市民、服刑犯人等不同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社会形势教育、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等侧重点不同的教育活动,实现社会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

3.2 创新教育手段

在教育载体上,要由一般性教育转变为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在专门网站上开辟城市历史、革命斗争史料、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犯罪案例分析等专题,并设立交流园地,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在教育内容上,要由传统的只注重政治教育转变为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并重,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说教风格,不断提高教育的直观性、可视化、形象化,增强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在教育形式上,要由传统的陈列照片文字档案转变为陈列微缩模型、电子书、动画、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并用,广泛开展知识讲座、读书征文、公益广告等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年龄、学历层次人群的需要;另外,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各类档案文化教育活动“走出去”,改变以往让群众“走进来”的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3.3 提高教育品质

社会教育效果的好坏,与教育素材的品质高低密切相关。为此,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力争在档案文化产品上多出精品力作,为各项社会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此,在硬件上,要加强各类档案馆教育基地建设,开辟具有现代装备的社会教育功能区,完善相关配套功能,精心编制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档案资料的目录和索引,并建立正常的教育活动开展机制,使之成为各类教育活动的首选场所。在软件上,要加大各类教育题材的编研力度,丰富编研题材,利用档案部门的丰富的馆藏和档案资源,将反映我国近现代优秀文化成果、革命斗争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档案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充实城市文明教化素材的储备;同时,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

[1]张莉,刘刚.浅论档案文献编纂的文化功能[J].黑龙江档案,2009(3):28.

[2]倪波.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档案事业建设[J].档案与建设,1997(2):3-5.

[3]王殿珍.档案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3(4):40-41.

[4]蔡云芳,王越,战扬.浅谈档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335.

[5]赵爱国.档案、档案馆与精神文明建设[J].档案与建设,1997(4):4-6.

[6]李玉英,李伟.刍议档案馆的社会教化功能[J].湖北档案,1999(4):17-18.

[7]冯之浚.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136.

[8]董信君.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J].兰台世界,2009(3):7-8.

猜你喜欢

教化思想道德档案馆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