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带动后进班管理
2015-03-30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 伟
从细微处带动后进班管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 伟
本文深入剖析后进生的特征以及后进生组成的班级这一特殊集体的特征,提出班主任由细微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性的管理后进班,引导班级良性发展,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帮助后进生成材。
后进班管理 后进班学生特点 带班从细
一、后进班学生的特点
管理班级首先是要了解组成班级的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班级特征,因材施教。后进学生除具有中学生的一般特点外,还要具备能力差、问题多的特点。
1.能力差。后进学生按其他同龄孩子的评价标准相比,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欠缺。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日常生活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合理有效的自我处理方法。
(1)学习方面。进入后进班学习的孩子,考试分数偏低,客观反映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欠缺。在平时的学习中,这种学习能力的欠缺反映的更为明显。常有老师将后进班学生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聪明而不学,二是学而不聪明。聪明而不学的学生脑子反应比较快,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学习定力较差,并且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估计空高。这类学生强项是理解型的发挥题,相比来说理科成绩高于文科。学而不聪明的学生脑子反应比较慢,理解能力稍差,但学习肯用功,容易钻牛角尖。这类学生的强项是背记型题目,相比来说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总之,后进学生学习能力欠缺的最大方面就是态度与方法。
(2)日常生活方面。后进班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能力也是很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行为习惯差和办事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应懂得遵守各方面行为规范。而后进班学生明显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无纪律性和不注意言行。
2.问题多。(1)内部动力少,外部动力为主。后进学生做事情有几个很明显特点:做事很被动,无论是不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做事情依赖性很强,但却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做事主要依赖于外部动力,依靠外界要求、外界的帮助完成自己的事情,而很少自己独立的做自己的事。后进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可执行的学习计划,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家长与老师的督促,能够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经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家中做不好自己的事情,很多事情都要家长来做,小到洗袜子叠被子,大到做饭打扫房间,几乎都不做,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整理的习惯,自己的时间都是家长给安排。家长还反应给孩子提要求很难,学生不听,老嫌家长唠叨,孩子的抵触心理很强。
(2)可塑性强。高一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可塑性很高,但后进学生普遍虚荣心强,爱面子,这使他们的可塑性存在着很大危险性。
①缺乏正确的判断是非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刚刚形成自己的思想,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标准衡量是非,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要为自己的后果承担怎样的责任,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对错,更不知道应该向什么样的人来学习。②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不一定理解他人的思想,但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好奇心驱使他们对没做过的事情都想去尝试,所以一些错误往往就是这样由于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而产生。事后,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错误,而说的最多的是“某某也是这样做的”。③不善于接受理论。理论只有在结合学生自身思考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后进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很难接受理论,听不进去师长的大道理。不能够理解透彻,即使照做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理论,想不到这些理论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相反,他们明显感受到这些理论中有很多束缚,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二、后进班管理方法
鉴于以上后进班学生的特点,对于后进班的管理要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管理后进学生的基调——带班从“细”。从教育预见,到展开日常班主任工作,到最后的教育反思都离不开这个“细”字。
1.从“细”处做好预见性工作。所谓预见是指有见识的预测。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预见能力是班主任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把稳方向,增加管理的个性色彩,增强管理的艺术性。对于后进班的管理,更要重视班主任的预见性。后进班学生是非观念淡薄,独立思考能力差,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做错事的几率大,后果更严重。所以,与其在事件发生后来费大力气处理,不如一开始就打好预见战,让事件不要发生。后进学生性格较复杂,较敏感,预见性一定要从细来做,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并尽早解决。
(1)细心观察学生。首先,细心地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了解性格秉性。班主任心中有数,知道每个学生的能量有多大,对学生性格的熟悉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保障,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对症下药,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重点对象要重点盯防,建立特情生档案,防患于未然。其次,细心地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能力水平,从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与同学的交往、对待老师的态度、个人爱好、参加各项活动的表现等方面综合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与短处,班主任不能因为一个方面的欠缺而否定全部。在肯定学生优点时,要让他们知道学习与纪律是最重要的。多方面了解学生有利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用肯定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也是对学生是非观念的正确引导。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降低逆反心理。再次,细心留意学生的反常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的反常表现并马上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及时在事件的萌发阶段将其解决是班主任带班能力的体现,也是保护学生保护班级的最佳做法。学生的反常表现要求班主任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越是了解学生就能在越短的时间内找出学生反常的原因,及早做出反应,正确合理地解决事情,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
(2)细致地制定规划。高一作为起始年级,正是制定规划的时期,一个良好的班级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必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作约束。后进班应采用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制定班级规划,用学生管理学生。首先,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细致分析学生的真实情况,班主任要通过细致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正确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学生确定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学生懂得班级规划的意义,明白了遵守规划是对自己最大的好处,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遵守规划。其次,师生一起制定规划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各个规矩的制定、各个计划的时间安排都要制定细致,班主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这个规划是适合他们的,应该遵守;奖惩办法也要让学生参与制定,要合理,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奖惩不是目的,制定出来只是为一种督促。再次,重点说明监督人是学生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制定的规划自己执行,要对自己负责,班主任只在旁边起到提示作用,这也是对学生自我约束力的锻炼。
2.从“细”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的一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不需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好,那整个班主任工作也就做好了。带班更是这样,能从班级中发现细节,从细节入手来带班,所有的细节处理好了,班级自然也就好了。从“细”上体现“严”,从“细”上体现“爱”。
(1)“细”上体现“严”。严指的不仅仅是严厉,最重要的是严格。严师并不是一定要板着脸不苟言笑,并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严辞厉语的来批评学生的老师,而是从细处管理班级严格的老师。严格的老师,能发现很多难以发现的细节,能很全面的从细处要求学生,让学生明白了再小的事也有对错来衡量,凡事做起来都有个度,明白了所有的衡量都是公正的,没有特殊的学生;严格的老师能够细心的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合理的做好学生工作,而不拖拉;严格的老师首先能做到对自己严格,以身作则,更多的是用自己细致的行动教育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语言;严格的老师,明白教育无小事,学生再细微的事也会放在心上,说到做到;严格的老师,很注重思考,能够从学生间细微的关系中获得很重要的教育信息,并及时的把握学生思想的方向。
(2)“细”上体现“爱”。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那就必须对孩子付出自己的一颗真心。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只有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就会驱使我们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让自己真心喜欢上学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写道: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这就是爱的教育。后进学生作为后进生的时间很长了,在以前不同的学校中几乎都是属于班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但又害怕与教师接触,这时,只有真正的去为学生付出爱心,真正的让学生知道你是关心他们的老师,孩子们才会相信教师,从而真心的接受教师的指导。如何爱学生呢?重视学生,关心学生,真诚的去帮助学生。如果教师重视学生就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关心学生就会去在乎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真诚的去帮助学生就会把学生的事看的很重要,就会当做自己的事一样来认真的解决,一位真正的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的教师,难道他不爱学生么?所以,爱学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全部,关心学生的细节,真诚的细心的去帮助学生。往往有些在细小事情上教师体现的爱,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爱。
(3)“严”与“爱”的结合。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对后进学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丢掉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但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甚至完全丧失了自我学习的动力。所以,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明白什么是严,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教师的意图,能够在教师的关爱下接受严格的教育,明白“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3.从“细”做教育反思。教育反思就是在经过了把我们学来的教育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后,再由实践中得出适合个人的教育经验,也就是自己的教育总结。尽管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但我始终认为善于反思,是一个班主任快速提高带班水平的最佳方法,因为只有自己的做法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总结出来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正确的经验。有人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怎样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教育反思机会,怎样才能让我们把教育反思做的更深刻获得更多的教育经验呢?那就要从“细”来做教育反思。教育无小事,首先班主任要学会及时记录班级每天发生的事件,准备一个教育随笔本,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认真的想一想,今天有那些事情发生了,大事小事仔细的想一想,然后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在为我们的教育反思收集材料,越是仔细搜集的素材就越多;然后每天找个固定的稍长的时间整理素材,将事件分类,定性,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再将自己的处理方法记录下来,记录自己的想法,想达到什么目的,自己怎么做的,收到了什么样的反应,最后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最后,再回想当时事件,还能不能有其他的做法,结果会是怎样,然后总结这件事情,评价自己,找到下次处理事情应注意什么,自己还需要完善的地方。总之,教育反思一定要细心收集材料,细致进行反思,尽可能多的从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吸收到对今后将要发生事件有帮助的信息,不要把这些事件白白浪费掉,要让它们起到大作用。
带班从“细”是结合后进班特点提出的后进班管理方法,在“细”字上下功夫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要让“细”字发挥它在管理班级上应有的能力,而不能让“细”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阻力。
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2
ISSN2095-6711/Z01-2015-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