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2015-03-30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刘树生
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刘树生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刘树生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单单是关于知识的“施”与“受”的关系,也包含了以身作则,将个人修养、行为处事的思考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和引导,遵循学生心理需要,改变相应的教学策略上,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他们内心更加敏感和紧张,易被外界干扰,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课内容方面应更加谨慎。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一直要面对,需要不断要思索的问题。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各有特点,他们不是沉默的教学对象,而是活生生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世界的未成年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视情况定制相应的策略。教师与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学生经历一年就可以走入下一个阶段,经历另一个阶段,而教师则是重复地站在同样的位置重复同样的工作。教师需要知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随着新旧学生的更替而层出不穷。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一定偏差,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不一致。语文这一学科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等。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爱好广泛知识渊博的教师倾向于把学生变成他的听众,课堂成为他个人的百家讲坛,语文课上成了文化课;钟情于文学研究的教师揪住文学内容大谈特谈,无限延伸,一节课的内容两节课才能讲完,不仅偏离了课堂重点,还浪费时间;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则在语文课上动辄将上课内容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联系起来。这些错误的认知对教学的影响是出现了形式主义、泛语文主义现象,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不一致现象势必要消除。
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偏差。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课程资源,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拿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提炼文章的深刻内涵;可以深入研究课文句式特点,要求学生模仿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可以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心理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都是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自主选择的,是教学实践的自我创造,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得到落实,让设想成为空谈。
第三,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当前语文教学评价衡量学生成绩的方式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以学生学业分数作为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重结果,轻过程,重视对知识的认可,忽视能力与态度,重视群体之间的比较差异,忽视长远性发展潜力,这些做法和态度都违背了语文新课程理念,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违背了学生的发展规律。
通过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发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降低考试难度的前提是测试难度要依次呈阶梯状上升,一直都是容易的测试学生会产生骄傲满足感,不思进取;难的测试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只有采取依次增加测试难度这种中庸的方法,从易到难,才更适合学生心理,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能够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缓冲时间,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使用,而不是被教师强硬地用来考查。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学生单单依靠虚无缥缈的超常发挥吗?与其如此,不如放缓脚步,把握学生脉搏,迎合他们的需求做出恰当改变。
作文是高中教学的一大重点,它的分值占高考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所以不得忽视。高中三年,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写了不下千篇文章,可成效依然微弱。语文教师应从提高教学成效出发,给学生创设一个成功作文的环境,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挤出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开设阅读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方法,还能让学生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课程补充精力。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观念上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一直以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了解,两种年龄层次的人之间存在代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拿学生的作品与范文比较,那样只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缺点,应该站在学生个人的角度与学生本身进行比较。毕竟一个班级能写出可以当成范文的文章的学生是寥寥无几的,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过度关注与宠爱只会招来其他学生的反感。巧妙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关注与理解是很必要的,对于一个拥有几十人的班级来说虽然需要花费教师更多心血与时间精力,但相信一定会有所成效。
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课程难度逐步增加,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高三阶段更是草木皆兵。教师要分阶段适时施压,适时减压,做到张弛有度,合理控制学生情绪,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和复习,由学习转变为求知,为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出击,为高考储备能量。
ISSN2095-6711/Z01-2015-1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