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届亚洲研究论坛“‘一带一路’与亚洲共赢”会议综述

2015-03-30徐晏卓

东南亚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

徐晏卓 薛 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 100732)



第五届亚洲研究论坛“‘一带一路’与亚洲共赢”会议综述

徐晏卓薛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点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共赢

[摘要]2015年6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亚洲研究论坛。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越南、韩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亚洲共赢”主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扬、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丁孝文部长助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会议就如何理解和界定“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的影响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在简要分析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国以及与亚洲周边国家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措施。

Overview of the Fifth Asia Research Forum:“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Win-Win Aisa

Xu Yanzhuo & Xue Li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On June 11th 2015, Asia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ASS) and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ASS have jointly held the fifth Asia Research Forum. More than forty experts and specialists from China, Russia, Kazakhstan, Uzbekistan, Turkey, Iran, Indonesia, Myanmar, Thailand, Vietnam, Korea, Japan,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discussed and debated the conference topic-“One Belt and One Road” (OBOR) and Win-Win Asia. President of Asian Research Center, CASS, Dr. Li Yang, President of Korea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Mr. In-kook PARK and assistant minis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Central Committee of PRC, Mr. Ding Xiaowen have given the keynote speech. Participants deeply discussed the questions of what OBOR is and what its impact to surrounding countries is.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hievements, the conference has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challenge of OBOR strateg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2015年6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亚洲研究论坛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越南、韩国、日本、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亚洲共赢”主题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扬、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丁孝文部长助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在“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环节,张蕴岭、陶坚、阎学通三位教授从战略、经济、安全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接下来的三个小节以地区划分,从俄罗斯、中亚与西亚视角、东南亚视角和东北亚与南亚的视角逐一阐述这一地区的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每个小节分别安排外方学者与中方学者各一名,从外方与中方的视角分别评析中国与某一特定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共识与分歧。与会专家们对“一带一路”这一复杂的战略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和讨论,并就目前广泛关注和颇具争议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辩论;在分析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双方合作前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且提供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一“一带一路”的三个关键词

李扬理事长在会议开始的主旨发言中介绍,“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认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就是经济、贸易,就是手头仅有的那么多外汇储备”,然而,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全球化的积极推进者,应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内需求与国际预期。这项综合性的战略是新政府外交立场和世界观的体现,也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机制基本理念和原理转变的体现。与会中外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国家立场等角度解读了这一战略的内涵。

(一)共商、共建、共享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与外交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提出中国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中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传统地缘政治考量中所怀疑的中国意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主导欧亚大陆,争夺亚洲势力范围的论调不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强调参与这一倡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会议的主旨演讲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丁孝文将这一原则解读为:“要与有兴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多沟通,多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及不同的想法”, 互相沟通与妥协,“一起使劲,一起出力”,“但是谁也不要去独占”建设成果。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部主任、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在其发言中指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对地区和世界发展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创新,为在多边框架下推动一些重大而艰难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共商、共建、共享回应了“共赢的战略是中国都赢”的质疑,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仅体现在政府与政府间的理解,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合作拓展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将资金来源渠道拓展到国际金融组织与私营企业。从经济层面来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化与拓展,“过去的开放是引进来,‘一带一路’的开放是走出去”。共商、共建、共享不仅满足了“中国加快改革步伐”,“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顺应了“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外部预期。从安全层面来看,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从国际政治角度指出了一些担忧,包括这一倡议在共商过程中的涵盖性,共建过程中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安全以及共享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结合与会专家在会议第一小节“‘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这一议题中的发言,可以看出共商、共建、共享是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创造一个区域或者全球公共产品的过程。考虑到沿线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发展水平和文化宗教的不同,需要中国细化与各个沿线国家的合作方式,最简单有效的形式是将该国(地区)原有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整合,使之与“一带一路”的框架和操作模式协调。本次会议第二、三、四小节的中外学者,分别从各自国家的角度阐述“一带一路”倡议与本国的契合度。

(二)战略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在规划自身战略布局的同时,了解和把握沿线国家的需求,不可能对这些国家等量齐观,也不可能期望合作项目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假设所有的国家都有积极参与的意向。因此有必要对沿线国家进行区分,探索合作的意愿、领域、方式和项目,特别是要与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既有发展计划相结合。在与会的沿线国家中,一些学者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与本国的发展规划有高度的共通性。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在大会开幕的主旨发言中特别建议将 “朴槿惠总统提出的包含亚洲、俄罗斯与欧洲的有关亚洲发展的合作项目”*即指韩国总统朴槿惠于2013年提出的欧亚倡议,指的是通过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韩国的对外贸易,带动朝鲜开放门户,消除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学院的Zhenis KEMBAYEV教授指出,哈方提出的减少对能源部门依赖——2050年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度很高。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Bakhodir PASILOV研究员认为乌方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特别是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中方的倡议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分析表示,土耳其政府提出的复兴丝路计划、百年梦以及东向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Fazl ur Rahma表示“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种新的南南合作的模式”。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印度尼西亚季刊》主编Shafiah Fifi Muhibat博士在会议发言中介绍了印尼海洋支点五个支柱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相关性。

一些与会学者结合本地区发展,建议将“一带一路”战略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战略合作拓展至中国与该地区既有发展规划的对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Vladimir PORTYAKOV在会议发言中强调 “普京总统访华的时候,中俄双方发表了一个《联合公报》,将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一个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起来”。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法学系教授Mustafa EPKAN认为土方在2008年与阿塞拜疆、伊朗、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坦发起的“丝绸之路倡议”是“一带一路”战略在该地区小规模形式的存在。泰国兰实大学外交与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Sompong SANGUANBUN 在发言中则建议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经济共同体进行对接。

此外,也有部分与会中外学者在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本国发展意义的同时,从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和国家利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担忧。在地缘政治方面,Vladimir PORTYAKOV所长指出,“中国想把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转运节点,但俄罗斯不这么想”。此外,“要使俄罗斯成为中欧贸易的中转区域”,也需要“获得欧洲的同意”;乌克兰危机显示了欧盟东扩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因而构建更大范畴的泛欧亚经济圈更需要面对这一矛盾。唐志超研究员认为,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中东安全环境脆弱敏感,又是西方国家战略竞争的要地,两国合作将面临压力与挑战。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尹锡俊研究员在发言中说,“中国现在成为一个真正的海上强国”,“这可能也会让邻国感到一种威胁” 。东海和南海问题的升温反映了尹锡俊研究员的观点。南海国家的与会学者指出南海争端对于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造成的困难。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前副所长Phung Thi Hue教授坦言,“现在越南和中国最困难的问题是海上的争端,(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对‘一带一路’的推进产生负面影响和阻碍”。在大国博弈方面,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许培源教授指出,印尼未积极推进海上丝路的一个原因在于该国不愿因这一倡议损害与东盟、日本以及美国的关系。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主任李晨阳教授分析认为,缅甸作为一个新转型国家需要国际合法性,因此会顾及美日印“不愿中国和缅甸之间有深度的合作”的态度。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毛四维的发言谈到,印度缺乏与中国战略对接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已经明确表示要和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政策对接,因而缺乏与中国的共识。在国家利益方面,日本明治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伊藤刚认为,在经济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很难为中国及沿线国家获取相应利润,而日本不愿在这一框架下被其他国家搭便车。阎学通教授质疑道,“目前似乎大部分国家只是关心用中国的资金来实现本国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担心中国用‘一带一路’来实行其政治和战略目标”,但反向思考,沿线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考量决定是否加入这一倡议,但如何确保中国从中受益和实现自己的战略也同样值得关注。

与会学者从双边和区域多边的角度构想了“一带一路”战略与本国、本地区合作的蓝图,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议题,不仅仅停留在点对点的合作,而且需要把各个支点连接成片,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因此,如何连接这些沿线国家,打通联线过程中的障碍,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三)互联互通

规则制度和地理因素长期制约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建立一个新的框架,解决这些阻碍发展沟通的因素。三部委联合颁布的《愿景与行动》中特别强调“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根据与会专家的发言,中外学者对于互联互通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角度,即硬件和软件的联通、陆地和海洋的联通、中国内部与世界的联通。张蕴岭教授指出,互联互通是“将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他的解读包含了互联互通的两个层面,即基础设施等硬件的互联互通和金融合作、产品标准等经济方面以及教育、媒体等文化方面的软件互通。伊朗外交部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Afsaneh AHADI提出,在“一带一路” 倡议的区域合作中,伊朗可以作为这一倡议在中亚的出海口。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姚培生透露,作为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总统通过考察,欲将连云港作为其出海口。他们的举例从中外不同角度分别回应了《愿景与行动》中倡导的 “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此外,Vladimir PORTYAKOV在发言列举国外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时,提出这一战略是中国国内战略的延伸。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国际大学院教授、前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崔炳镒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一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改革的过程,互联互通不仅是浅层的关税减让,而且包括深层次的市场化和自由化,以及由此倒逼中国国内的改革。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将与会专家对于“一带一路”的解读总结为四个层面:实物层面的互联互通、制度层面的建设、金融层面的支持和思想层面的交流。

二“一带一路”的思辨

在会议的四个小节中,与会中外学者不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也针对本小节主题以及其他小节学者们所提出的想法进行讨论和辩论,充分激发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思辨,解决和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是为沿线国家提供服务还是帮助中国获得霸权的工具,“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延伸还是内涵复杂的综合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又会对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造成哪些影响等问题。

(一)共赢 vs. 中国赢

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理事长、学部委员李扬教授强调,“一带一路”的要点就是合作共赢,中国政府积极提倡合作共赢的理念就是希望改变现有国际关系所宣传的零和结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合作,用共赢的理念促成共赢的结果。朴仁国总长援引习近平主席的话,“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唱,表示这一战略有利于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格局。丁孝文部长助理以新龟兔赛跑双方得利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在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合作离不开共赢,即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丁孝文部长助理进一步解释了中国政府对于共赢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利益分配,而是对于小国和欠发达国的多予少取;不仅是经济概念,而且是外交理念;不仅是当下,而且是长远和全局。Fazl ur Rahman从外方国家的角度对共赢提出疑问,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往往被看成是一个提供方,其他的一些南亚、中亚以及非洲的国家则被当成被动的接受方,因此,会存在中国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迫使接受方做出不公平让步的质疑。同时,他进一步提出,在“一带一路”的双赢中,中国与外方的利益比例是多大?唐志超研究员从更具体的角度指出,尽管中国与沿线国家政府保持良好的往来,但中国企业与一些外方公司以及相应产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贸易逆差问题严重, 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促进竞争中的合作是未来中国与沿线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经济倡议 vs. 安全倡议

阎学通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项目还是一个安全议题的界定问题,引发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他指出,尽管中国政府把“一带一路”诠释为一个发展问题,但不可回避的是在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建设过程中,势必会牵扯到主权和安全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合作将有利于区域稳定和安全。Zhenis KEMBAYEV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一个经济方面的战略,其附带的理念会为本地区带来和平和安全。Afsaneh AHADI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多层次的战略意义,将促进区域安全问题的解决,比如美国撤军后所遗留的恐怖组织和极端宗教势力对于中东安全的威胁。相反,伊藤刚教授则提出“一带一路”规划中潜在的经济与安全战略冲突,比如日本不断加强与美国和印度的安全关系对于日本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所造成的障碍。此外,一些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由于主权问题的顾虑对于这一倡议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这其中包括很多“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比如印度和南海国家。

(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vs. 挑战者

Vladimir PORTYAKOV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跨大西洋伙伴关系(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实际上是美国眼中的世界秩序,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秩序的愿景”。而Afsaneh AHADI则认为,把“一带一路”倡议看成是中国要建立一个新秩序是不准确的。以目前情况来看,相关的构思还没有完全机制化,而中国所倡导的不过是将俄罗斯、伊朗等被美国边缘化的国家纳入到全球战略中来。崔炳镒教授的观点与AHADI类似,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还没有具体的形式,而是一种前景,而成败的关键在于让各个国家发挥自己的作用。相比美国主导的TPP加入门槛之高,“一带一路”倡议显然更加开放和包容,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加入和学习的机会。张蕴岭教授则从海上秩序的角度解释认为,旧的海洋秩序关乎垄断,关乎统治,而我们呼吁航海通行的自由,还有海上资源开发的新的海洋的秩序。同时他强调新的秩序不等于追求世界霸权,而是中国履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承诺。

三问题与建议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观战略,这一倡议的构想涉及到65个国家44亿人,在某一阶段,对于某一国家或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者某一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会议以“共赢”为主旨广泛吸取与会各国学者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旨在完善“一带一路”战略。针对大国博弈和竞争对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所造成的障碍,姚培生研究员建议,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对话平台或对话机制,减少大国冲突的风险,加强与传统大国的理解,增进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对于与中国有战略竞争或领土争端的国家,与会学者则建议按照步骤、领域逐步推进。以印度为例,印度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建议,尽管中印双方存在领土争端和地缘战略竞争,但印度仍然应该参加这一计划。考虑到目前的障碍,印度可以先暂缓与中方在有争议地区的合作,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协商。崔炳镒则建议应该把经济合作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分开来看。Phung Thi Hue提出建议认为,中国还要仔细考虑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每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都有不同的作用。Mustafa EPKAN和Afsaneh AHADI提醒中方注意伊朗公众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缺乏了解,媒体报道很少,需要加强公关宣传和具体内容的介绍,比如该国在这一战略中的位置以及可进行合作的方式。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曾向红指出目前中国对于部分沿线国家的研究不足,在一些国家中的形象有待改善。Phung Thi Hue建议加强中资企业的信誉、产品质量和人员素质。Sompong SANGUANBUN提出应该关注文化和民心交流,尝试融入当地公民社会。

各国学者各抒已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这些对于“一带一路”下一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课题。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40多人,出席旁听的代表有近百人,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各院所、中联部、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等,一些投资公司、咨询公司、大型企业也主动派代表出席。一些代表提及,与他们参加的同类会议相比,本次会议议题扎实,人员选择比较精当,所谈问题比较深入,希望以后能继续参加此类会议。

【责任编辑:陈若华】

Key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Pivot State; CASS; Win-Win Asia

[中图分类号]D8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5)06-0108-05

[作者简介]徐晏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薛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
我校学报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扩展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2017 年征稿启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质2017年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