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智库的现状、特点与经验
2015-03-30韩锋
韩 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07)
新加坡智库的现状、特点与经验
韩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7)
[关键词]新加坡; 智库; 东南亚; 东盟
[摘要]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小国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其立国之本主要是靠智慧,其中各种智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综合性国际问题智库主要有东南亚研究所、东亚研究所、防务与战略研究所、南亚研究所、政策研究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新加坡多数著名智库都属于政府部门设立的研究机构,有着政府需求、依托大学、分工合作、专业开放等共同的特点。总体来讲新加坡智库运作都比较成功,主要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定位准确、高管参与、独立管理、人才为先等几个方面。新加坡智库的各种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目前培育和建设新型智库应该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Singaporean Think Tanks an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Han Fe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 China)
Abstract:Singapore has been successful in its national development from a small country in the region. Singapore’s success has been relying upon its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so the think tank’s rol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is process. Comprehensive think tanks for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Singapore are the ISEAS, EAI, IDSS, ISAS, SIIA and so on. They are sharing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 government requirement, combination with the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ces, openness and profession. Their experi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clear position fix, high official engagement, independent flexible management and highly qualified people. They may be beneficial for the new type of Chinese think tank building at the current stage.
1965年建国的新加坡今年正值50周年大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今天的新加坡总人口540万,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384.5万(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2880亿美元(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万美元(2014年),成为东盟成员国当中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新加坡没有资源,没有辽阔的国土面积,甚至连饮用水都依靠进口,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如此成功?大国靠实力,小国更多要靠智慧。新加坡在50年中,不仅成功地处理了与邻国、地区和大国的关系,还精准地找到了地区定位——东盟智囊,更多地依靠智力,在东盟发展过程中有效地确立了与东盟其它大国比肩的核心成员的地位。新加坡的国际问题智库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中国正在加强和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新加坡国际问题智库的运作和管理经验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新加坡智库的现状
新加坡有关国际问题的智库是在新加坡建国之后,根据新加坡对外战略的需要陆续建立起来的。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质量普遍较高。新加坡主要的国际问题智库有以下几个:
(一)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
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前身是著名的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缩写为ISEAS),成立于1968年。其背景是1967年东南亚地区5国组建了东盟(ASEAN),为了更好地了解邻国和东南亚地区,新加坡便成立了东南亚研究所。可以说,东南亚研究所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新加坡更好地了解东南亚地区,旨在对区域问题进行专业和综合的研究。东南亚研究所虽然坐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中,但其地位和作用都是相对独立的。按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4年的提议,2015年8月12日教育部部长王瑞杰(Heng Swee Keat)正式宣布东南亚研究所更名为“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以纪念新加坡开国总统Yusof Ishak先生为新加坡所作出的贡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正是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由国家元首或国家领导人主讲的“新加坡讲座”系列的第36讲。可见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在新加坡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1.研究机构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可以分为下面四大部分:
(1)区域经济研究,内容包括:APEC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东盟策略性工业的竞争力、外资及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地区之整合与合作,以及东南亚成长三角。
(2)区域战略及政治研究,研究内容有:东南亚及亚太的安全与防御问题、武力现代化、策略文化、东南亚政府研究,以及经济快速成长与急速民主化的研究。
(3)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内容研究包括:战争与社会转型、日本殖民时期的英属马来亚、东盟区域内劳工移动的社会冲击、回教的复苏及政府的反应、中国企业的世界等。
2.研究人员
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可分为三类:资深研究员、研究员以及研究员助理。
3.学术会议与研讨会
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积极举办或与其他机构合办各种演讲、学术会议与研讨会。从各国学者齐聚一堂的国际会议到可供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小型研讨会,会议形式多样。
4.刊物与图书
研究所出版有多种学术著作及期刊,主要刊物有《东盟经济公报》(ASEAN Economic Bulletin)、《当代东南亚》(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东南亚经济》(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及两份年刊《东南亚事务》(Southeast Asian Affairs)和《地区瞭望》(Regional Outlook)。图书馆有60多万份研究资料,内容以社会学科为主,包括东南亚单一国家之政治、国际关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以及东南亚、东盟的整体研究。
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现任所长是Tan Chin Tiong,副所长是Ooi Keep Beng。他们正在进行改革调整,意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提高智库的针对性,鼓励研究对策性的报告,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并与国外的学术机构加强联系。
该所也是新加坡政府设在国立大学的专业研究所,有很大的独立性,自成体系。由于多年的积累,系统性的东南亚研究,尤其是资料和出版是其强项,其与东南亚各国智库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缩写为EAI)成立于1997年4月。东亚研究所前身可追溯到1983年由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博士(Dr Goh Keng Swee)所建立的东亚哲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Philosophies)。1992年东亚哲学研究所更名为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Political Economy)。1997年,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又易名为东亚研究所,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现任东亚研究所董事会主席由王赓武教授担任,他除了擅长华人和东南亚历史研究之外,还是东南亚地区研究的大家。现任所长为郑永年教授。该研究所旨在推动关于东亚发展的学术研究及政策导向型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与东盟、东亚地区、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与经贸关系等是其关注的重点领域。
研究所下设政治、经济、社会和东亚四个研究组。政治研究组主要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及外交关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党、中国的精英政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能源问题等。经济研究组主要关注当今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革、中国经济受到的区域性及全球性的影响、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的经贸关系等。社会研究组主要关注社会政策、社会变革与发展、社会问题等。东亚研究组则主要关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及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
研究所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藏有关于中国和东亚的大量中英文资料,涵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目前,该馆藏书近28,000册。
为促进学术交流并使更多人分享其研究成果,研究所定期组织研讨会并出版研究刊物。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为《中国》(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东亚政策》(East Asian Policy)。《中国》内容涵盖研究前沿,政策评论文章,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法律、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札记,中国与东盟十国外交关系的大事记等,以多元的、国际的视角,为读者理解当今中国提供参考。《东亚政策》主要评估东亚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及外交政策动向,其中以中国为重点关注对象。
(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缩写为IDSS)是1996年7月30日由新加坡现任总统、时任副总理兼国防与安全部长陈庆炎(Tan Keng Yam)先生提议创立的,一直是新加坡重要的安全、战略、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智库,也是东南亚地区国家中最知名的智库之一,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新加坡本土,在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是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的基础,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科研和政策研究的智库。现任所长是新加坡前任东盟秘书长王景荣(Ong Keng Yong)先生(2014年)。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约有研究人员70人。目前该所下设9个项目:(1)中国项目;(2)印尼项目;(3)马来西亚项目;(4)南亚项目;(5)美国项目;(6)多边主义与地区主义项目;(7)海上安全项目;(8)军事研究项目;(9)军事转型项目。
(四)新加坡南亚研究所
新加坡南亚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缩写为ISAS) 2004年成立,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之下一所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南亚研究所的成立反映了南亚地区经济和政治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同时也是因为新加坡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关系中的重要位置。新加坡国内印度裔人口占总人口的9%-10%,是第三大族群。新加坡南亚研究所主要研究当代南亚,以促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为新加坡决策者、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新加坡认为南亚不仅本身是一个巨大而有活力的地区,而且随着其发展,南亚将会影响世界。南亚研究所现任所长是出生于印度的Subrata K Mitra教授,是享誉欧美的著名南亚研究学者。
新加坡南亚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南亚安全与国际关系,重点研究南亚与东南亚的关系、地缘政治、国防、外交等问题,南亚与东亚的海洋和安全问题,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以及新加坡与南亚。
(2)南亚多边和区外关系,重点研究南亚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国家制度、南亚与国际组织关系、南亚地区合作,以及南亚与大国的双边关系。
(3)南亚政治与治理,重点研究南亚国家的国内政治、印度地方政府比较政治、印度内部机制、城市化,以及媒体与文化。
(4)经济与贸易,主要研究TPP和RCEP结构、问题和谈判,印度地方政府对外经济合作,印度—新加坡贸易投资关系,印度—中国国际投资谈判,以及印度与南亚地区价值链。
(5)新加坡、东南亚和移民问题,主要研究印度与东南亚和新加坡的关系、南亚移民与跨国问题、跨国移民机构等。
(五)新加坡政策研究所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所的名誉领导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无任所大使许通美(Tommy Koh)为特别顾问。研究所共有58人,其中研究人员33人,现任所长是贾纳达斯蒂凡(Janadas Devan)先生,他还兼任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所由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跨国公司董事和学术机构精英组成的董事会负责管理。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使命主要是:(1)分析:对新加坡利益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政策的构建做出贡献;(2)桥梁: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中进行调节,在政府、企业、学界和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3)交流:将研究发现和成果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使政府的政策得到广泛理解。研究所达成其使命主要通过研究项目和发布成果,组织学术会议和讲演,以及闭门会议和行政通报等形式。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缩写为IPS),从多角度围绕新加坡关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战略研究,通过战略和政策研究与研判促进新加坡的有效治理,是新加坡唯一一所将新加坡对外关系和国内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智库。研究所由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跨国公司董事和学术机构的精英组成的董事会负责管理。
(六)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缩写为SIIA)是新加坡最早的非政府智库,成立于1961年,研究议题非常广泛,研究领域包括东盟研究、亚洲与世界关系、环境和资源问题、社会治理与人权问题、经济发展等。现任主席是副教授西蒙·泰(Simon SC Tay)博士。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致力于通过研究和对话来促进地区、国家间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政府间的政策沟通。该所是东盟著名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网络(ASEAN-ISIS)*ASEAN-ISIS是由代表东盟每个成员国的一个智库联合组成的二轨或者一轨半的智库联盟,专门为东盟各国政府以及东盟的高官和首脑会议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中的新加坡智库成员。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任务是专注于地区和国际问题的研究、分析和研讨,以使新加坡的研究、政策和公众教育都更能适应复杂的国际社会。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运作是由选举产生的理事会指导,创建者包括无任所大使许通美(Tommy Koh)、前总统塞拉潘·R·纳丹(Sellapan Rama Nathan)等知名人士。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是独立机构,经费来源主要靠基金会资助、会员的会费和企业的捐助,没有政府拨款。会员分为个人会员、企业会员和圆桌会议会员(受邀请才可以成为圆桌会议会员)三类。会员通过会费享受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相关服务,同时,随着会员的扩大和档次的提高,也提高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知名度和社会政治经济效能。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包括工作人员)30人左右,主要学术活动有:(1)东盟与亚洲论坛(AAF),每年召开,规模数百人,参与者包括专家、各界领导、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学界人士。其目的是在东盟和亚洲范围内探讨形成商务共同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相联系的东盟和亚洲地区的政治、经济、政策等问题。(2)年度会员聚会,即闭门会议,用以自由交流与密切相互关系。(3)全球见解,半年一次的系列国际讲演平台。(4)闭门对话。参与者多为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学者专家,就相关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一般为12人聚餐的形式。(5)系列研讨会。
除了上述知名的国际问题智库之外,新加坡还有一些专业的国际智库。例如,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undation,199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海事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Maritime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中心(Maritime Research Centre,Nany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1年)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新加坡智库的特点
进一步考察上述新加坡主要国际问题智库,可发现其明显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政府布局。新加坡智库的建设大多数是由政府牵头倡议成立的,然而政府各部门的智库建设又是政府的工作需求和前瞻性的设计。上述六个主要的智库中,除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之外,其它五个智库均由新加坡政府部门根据其当时的需要而设立,并根据新加坡、地区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逐渐成为新加坡和地区的知名智库。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也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和运作的,其代表新加坡智库参与了东盟智库——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网络。而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网络的设计也是“非”政府的智库网络,该网络提供有关东盟成员国政策方面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尽量充当东盟政府间利益沟通和协调的管道,以避免成员国之间直接产生矛盾。
首先,政府布局。新加坡智库的建设大多数是由政府牵头倡议成立的,然而政府各部门的智库建设又是政府的工作需求和前瞻性的设计。上述六个主要的智库中,除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之外,其它五个智库均由新加坡政府部门根据其当时的需要而设立,并根据新加坡、地区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逐渐成为新加坡和地区的知名智库。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也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和运作的,其代表新加坡智库参与了东盟智库——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网络。而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网络的设计也是“非”政府的智库网络,该网络提供有关东盟成员国政策方面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尽量充当东盟政府间利益沟通和协调的管道,以避免成员国之间直接产生矛盾。
其次,依托大学。新加坡主要的国际问题智库基本上都坐落在新加坡最知名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最为集中,其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智库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另一方面还使智库能够与大学的学术资源相结合,利用大学成熟和系统的学术基础、体系和网络,为政策和务实研究提供支持。
再次,分工合作。新加坡的智库虽然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但是所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难免有所重叠。例如,按地区划分,东亚研究与东南亚研究有重叠;论研究内容,战略研究与政策研究也有交织。然而,这恰恰为各智库之间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形成了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各有侧重的良性互动,也有利于提高智库效率。
最后,开放专业。新加坡智库虽然主要是直接为本国政策制定、解释和宣传服务的,但是智库运行过程还是参照了西方的管理方式,多采取国际性开放的做法,从聘任到考核,从科研到管理都有严格的标准。在保证科研质量的同时,也兼顾了专业化的投入与引导。智库的成果带有国际认同的学术性和同步性,同时加上新加坡和地区的特点与要求,针对性也更强。
最近,新加坡还出现了智库新景象。那就是隆道智库的出世。隆道发展战略研究所(Longus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缩写为LIDS) 是2015年初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独立智库,集研究、教育、咨询为一体,也称隆道智库,以龙永图和郑永年为领军人物,由林志奇担任理事会主席。隆道智库下设隆道研究院、隆道国际咨询中心和隆道国际分院,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好的政策调整、决策咨询和研究,建设开放、安全、宜居和繁荣的世界。隆道发展战略研究所是独立的、非盈利性的战略、发展和思想研究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高端培训服务。三个机构分别由郑永年、曾士生和徐冠林担任理事长。隆道智库的启动资金由福建林氏兄弟提供。隆道以第三方独立国际智库的身份在新加坡注册,为新加坡智库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
三新加坡智库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目前,中国政府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进而围绕高端智库和队伍建设,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加坡智库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智库建设提供如下参考和借鉴。
第一,精准定位。智库大致可以分为学术、战略、政策、实用、专业等几个类型。智库的定位关系到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功能和作用。新加坡国际问题智库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定位的准确性。例如,官方智库大部分都定位为为决策服务。然而,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定位独特,做大众智库而非学术智库,因此有意避开了政策相关的研究。它不刻意追求学术的精深和过分的专业研究,而是以社会政治经济需求最多的问题为导向,从而可以更快地引导公众,更易引起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关注。智库负责人将他们的定位形象地比喻为“提供把水倒入碗中之后的服务,而不是打井取水”。
第二,高官参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西方智库“旋转门”的模式难以采用。但是,新加坡主要的国际问题智库都聘请前部长级高官或者主要国家领导出任一把手。这些官员熟悉新加坡决策过程和外交的需求,还有丰富的外交经历和经验,有利于引导智库更加贴近决策和国家的需要。
第三,管理独立。虽然多数新加坡智库设置在高校,可高校不能按照学校的管理规范直接领导智库。学校管理和智库管理虽然有学术方面的共性,但侧重不同,轨道也不尽相同。学校的教职人员首先要有严格的资格门槛和要求,包括学位要求、职称要求、教学质量、学术成果等,还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教师对智库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学术文章,出于个人自愿,而智库研究则首先要求满足政府及其部门的任务,两者协调不顺会妨碍智库功能的发挥。新加坡官方智库除了有政府的垂直业务要求之外,还有相对独立的管理和制度。一般来说,智库享有员工的录用、工薪、课题、评价,甚至提拔等重要权利,可以为智库内部提供导向,并提供科研和管理相关的资源。例如,东亚研究所强调智库与大学的管理不能混淆,专注智库功能。其政策研究报告的任务是刚性的,对学术文章则没有硬性要求;用人采取合同制,只有极少数人长期聘用,不执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成果和职称管理办法,坚持智库的专业管理。
第四,人才为先。智库的好坏,人才是关键,然而新加坡人口相对较少,依靠本土人才建设智库没有优势。因此,新加坡智库普遍采取了灵活的用人制度。首先,除了政府部门专门研究人员之外,配备少数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一般根据项目研究的要求配备负责人,高职称并不多见(新加坡采取英制的学术体系,教授数量少)。其次,智库在新加坡、东南亚地区,甚至全世界招聘所需专门人才,且不受学校、学历和职称要求的影响。新加坡智库较为成功的经验是大量使用硕士毕业生从事专题和初级研究,人员流动较大,但成本低,效率高。最后,新加坡智库一般刻意不培养人才,如果需要某个领域或者国别研究,通常是雇用这方面的专家或者直接从该国雇用学者。当然,由于新加坡在地区和全球都是高收入国家,对外聘学者有吸引力,外聘成本往往低于本国聘用的成本,操作较为方便。这也使新加坡智库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另外,保持一定数目的国外研究人员除了科研需要之外,还能促进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交流。
【注释】
[1]《新加坡国家概况》(2015年7月),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076/1206x0_677078/
[2]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Renaming th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SEAS) to the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July 14,2015,http://www.moe.gov.sg/media/press/2015/07/renaming-the-institute-of-southeast-asian-to-the-iseas-yusof-ishak-institute.php
[3]新加坡国立大学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网站,http://www.iseas.edu.sg/,2015-10-15。
[4]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网站,http://www. eai.nus.edu.sg/index.htm,2015-10-15。
[5]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网站,http://www.rsis.edu.sg/research/idss/,2015-10-16。
[6]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网站,http://www. isas.nus.edu.sg/AboutISAS/Pages/Introduction.aspx,2015-10-14。
[7]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管理学院网站,http://lkyspp.nus.edu.sg,2015-10-13。
[8]“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http://www.asia-studies.com/ips.html,2015-10-13。
[9]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网站,http://www. siiaonline.org/page/Home,2015-10-16。
[10] 隆道发展战略研究所网站,http://www. longus. asia,2015-10-18。
[1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中央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_2.htm
[12]《社科学者:论中国智库的科学分类与准确定位》,中国社科网,http://www. cssn. cn/xspj/xspj_tt/201503/t20150311_1540990.shtml
【责任编辑:吴宏娟】
Keywords:Singapore; Think Tank; Southeast Asia; ASEAN
[中图分类号]D83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5)06-0004-06
[作者简介]韩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