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

2015-03-30高国春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官做官立志

○ 高国春

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工作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充分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要立志为民族做事、为人民做事,做大事、做实事。

立志,在汉语辞典中解释为立定志愿,也就是确定人生志向。而志向,就是一个人树立远大而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追求它。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伟人,无一不立有远大的志向。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就曾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有所作为,造福社会。黄帝胸怀造福万民之志,提倡人民种五谷,养牲畜,组织人民战蚩尤,统一华夏,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孙中山立志埋葬帝制,振兴中华,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可见,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成功的起点和力量的源泉。但是,一个人立的志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考虑,不能为了“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而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胸怀天下,以促成国家、人民之幸福为己任。如果立志只是为了自己和小家庭,那是不足取的。因此,立志对于人生至关重要,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人起于革命,为了打破旧世界,与传统的观念决裂,选择了做事,选择了辛辛苦苦工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道路。

然而,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志向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受旧思想的影响,感到当大官可以作威作福,因而,拼命地追逐功名利禄,谋官的本领大于谋事,不论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的升迁铺好路,立志要做大官,而不是要做大事。这就有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有负于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的历史重任。朱德、贺龙在旧军队里已做了大官,但为了革命,他们毅然放弃了,选择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路。

历史证明,一心只想做大官,不想干大事,不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终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张国焘参加过中共一大,去过莫斯科,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你能说他没做过一点事,可他做事是为了做官,为了做大官。他把红四方面军当作向中央伸手要官的本钱,目的没达到,就干脆另起炉灶,自封“主席”,又破了产,于是,他跑到敌人那里去了,也不在共产党里做事了。

现实中我们会听到有的同志说:“我当不了大官,也干不成大事。”言下之意,自己人微言轻,只能做些小事。这种把做大官和干大事等同起来是片面的。固然,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高级干部当然可以做大事,也应该做大事,更能做出大事。像周恩来总理身居高位,一生鞠躬尽瘁,不断实践着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的志向,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不是只有当了“大官”才能做大事呢?其实不然。毛泽东就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际上,许多大事正是由普通“小人物”做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开始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谓“小人物”,可正是她们连续五次在世界大赛中夺冠,史称“五连冠”,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哲学上讲,因果互为辩证关系,有因必有果。共产党员是先立志做大官,还是先立志做大事,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把做官摆在第一位,以做官为目标,那么很容易造成浮躁情绪,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心态失衡,走上歧路。

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就要志存高远、胸怀大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工作的第一位。特别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展现对党的信仰、对人民的忠诚。共产党员不要立志做大官,就要强化先进性意识,淡化做官的心理,为了做事而做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民排忧解难。如果是为了做官而做事,计较蝇营狗苟的私利,就无法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工作。孔繁森曾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绝不会埋没。”共产党员立志做大事,就是要甘于做党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求全党同志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好好做事,努力为人民服务。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心存远大志向而不为之奋斗,好高鹜远,轻视日积月累的工夫,那么再远大的志向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猜你喜欢

大官做官立志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苏梦飞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北魏三都大官考
“打油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