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5-03-30艾军邹金成邹婷媛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艾军+邹金成+邹婷媛

摘 要:当前加强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定位要与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目标、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行业特色高校需紧密配合当地行业经济发展,加强政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行业企业发展、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平台

行业特色高校一般是指那些具有显著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原隶属于行业部委管理,曾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教育部或省区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管理的高等学校。行业特色高校基本特点是:学科相对集中、专业独立性强、科研聚焦于行业共性技术、有着丰富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历史。

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以下简称“陶院”)为例来说,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陶瓷艺术设计制作为特色的行业本科高等学校,曾隶属于原国家轻工部,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列入“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类院校”序列,是我国首批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近10年来,陶院一直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搭建创业平台、加强政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一、新时期加强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曾通过试点9所院校,摸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统筹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地实施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从而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

全球一体化的加快、知识经济的来临等客观现实使得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最缺乏的是创新人才,其稀缺比例远远高于文化、资金、制度等选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还是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人才目的性不明确,部分高校毕业生并不是按社会需求导向培养出来的,其就业技能与企业期望出现脱节。部分行业特色高校转制为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忽视了行业特色,导致面向行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未能与时俱进,行业特色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3.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现实需求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长期存在。“十二五”期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总量年均达2500万人,较“十一五”同期增长100万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8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创设更多的企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创业可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种。生存型创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创业者就业和生存的问题;发展型创业则是看准市场机会谋求更大的发展,激活并满足市场需求。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发展型创业,都能够带动就业。一方面,通过创业活动,可以实现劳动者自主就业;另一方面,随着创业规模的扩大,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据统计,我国平均每新增1户个体经营者,可以带动2人就业;每新增1家民营企业,可以带动13人就业。大学生接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更有条件成为发展型创业的主力军,带动就业增加。

二、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及思考

1.校准行业特色高校定位,树立服务地方、引领行业的理念

定位是关系到高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行业特色高校不仅要突出特色,更要体现“水平”。从对行业的依托服务到超出行业,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作用,是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教育是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校准高校的发展定位,树立服务地方、引领行业的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行业特色方面大力创新创业,助力行业特色专业高水平发展,推进行业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人才能力结构必须符合行业需求

人才的能力结构是否符合行业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问题。行业特色高校必须加强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并长期跟踪分析总结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状况,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创新个性鲜明、富有创造力、社会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这一点上既要有别于偏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又要有别于重技能的高职院校。为此,行业特色院校应建设与行业企业长期联系机制,建立产学研深化合作平台,创设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保障体系,促使人才能力结构符合行业企业需求。

坚持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重,更加注重多样性原则。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前提下,鼓励不同专业体现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具有“基本规格+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推行分层次分类教学。

3.人才培养层次必须符合行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大部分都实现了本科到硕士甚至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力结构及数量应该与行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相吻合。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建议定位为行业研究创新性人才,将其作为行业高水平突破创新的领军人物来培养,这一点是行业特色高校引领行业的重要体现;一般层次人才培养则建议定位于行业应用创新性人才,将其作为行业各岗位主要负责人、创新的主力军来培养。

三、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陶院除专业课程教学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等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传授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方法,并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与创业有关的经济学课程。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管理学基础”,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工程技术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借此使学生了解创业商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展示职业前景,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为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我们的做法如下:第一,邀请各类专家,包括资深教授、自主创业典型校友开展创业主题讲座,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第二,挖掘、整理学校历届毕业生成功自主创业的材料,编印成册,下发给学生,扩大创业教育影响面。如采访学校自主创业优秀学子的事迹,整理编印成《校友风采录》等。第三,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在学校就业网上设立了创业板块,安排专人搜集、整理及上传创业政策、成功创业案例等信息,做好创业教育服务工作。定期在网络及现场解答创业问题,实施个性化辅导,增强学校学生创业意识。

(2)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为鼓励大学生主动尝试创新创业,2012年,陶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小组,制订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开始每年设立专项经费(不少于10万元)以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的实施。计划实施以来,已先后立项278项,已有35项通过结题验收。通过计划的实施,2年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1300余位。

(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学科竞赛。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陶院成立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小组,制订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对学科竞赛工作的组织、管理、经费和奖励等进行明确规定,每年拨出10 万元作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专项经费。近五年来,共选派1077名学生参加各类竞赛379项,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各类奖项55种,其中全国一等奖6项,省级奖273 项。据统计,陶院千余名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特别是参加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不仅夯实了学科专业技能,而且通过省际、校际竞争,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

2.内搭平台、外联政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为创新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陶院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下设陶瓷制作创业实验园和科技文化创业实验园。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磋商,争取相关的政策,如将景德镇市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乐天陶社以及景陶大学生创业基地整合,组成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创业就业基地。其中,景德镇市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创业学生的生产基地,乐天陶社和景陶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销售基地。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艺术类专业教师工作室的作用,采取专项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吸纳学生在其工作室从事艺术创作。这不仅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创业意识和能力,还可培育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利用陶院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力,和相关企业合作,将其企业培训基地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构筑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为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针对大学生创业实际需求的扶持措施。学校无偿为创业学生提供所需基本设备,推介创业项目,申请相关专项资金和资助等。二是切实加强创业服务。学校不定期举办产业政策讲座、创业项目推介讲座、创业就业经验交流会、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等。三是聘任优秀创业校友为“创业导师”,定期担任学生创业课程的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创业实践活动。

[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研究”(编号12JY48)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