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出版模式下的图书馆馆藏建设

2015-03-30陈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数字图书馆

陈莉

摘要:在互联网浪潮下,出版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化图书、开放获取、按需出版以及个人出版将显现出其特定优势。根据当下出版模式发生的变化,我国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建设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馆藏建设;出版模式;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按需出版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与高等学府以及科研院所的重视及对图书馆的投入增加,图书馆经费大幅增长,直接促使图书馆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这其中主要是以电子期刊为主要对象。但是随着传统出版社逐渐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电子书会越来越多的在市面上出现。据苹果最大的电子书供应商Smashwords公司创始人马克·科克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图书馆市场中约有30%是电子书,近来十分火热的“自助出版”模式更是大受欢迎。而在我们的学术交流体系中,书刊的价格已经变得昂贵,出版商取代了学术界支配了学术出版并掌握着正式交流系统,出版商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而抬高数据库、书刊的价格,作为社会信息流集散地的图书馆的资金就显得不那么充裕因而不得不削减书刊与数据库订购的数量和品种,这样下来读者的信息需求就变得相对难以满足,阻碍了大众信息流和学术信息流的传播和运动。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的网站上,截至2012年7月,有12196名科学家联名抵制大型出版商,这证明了传统出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术交流开放多变的环境,科学界也对此无法忍受,进而有了近年来开放获取、读者驱动采购等较为新型的出版模式对于图书馆馆藏建设发展的相关话题的激烈探讨。

基于此,笔者通过文献调查以及网络检索的方式调研传统出版社在信息时代的变化,对未来图书馆馆藏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常见新型出版模式

1.1 全媒体出版的盛行

全媒体出版指的是传统的图书不单单以纸质方式出版,并且以数字形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可以在电脑、手机、阅读器、PAD等设备上获取并浏览。即同一内容的图书在同一时间用多种媒体出版。这是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时代的必然,信息时代的时效性决定了出版时间的同一性;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多元性决定了出版媒体的多维性。这种以“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的出版发行模式正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要求,这样立体的出版方式实现了图书的快速发行与获取,在移动阅读已成为新时尚的当下,更可以满足读者多维度的阅读需求。

1.2 书籍、期刊的数字化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2年间大陆数字出版产业总额已经超过一千亿元人民币,为2002年总体营收的66倍。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正在逐渐渗透并改变着传统行业,普通网民的参与性大大提高,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文化娱乐大环境,并随着2010年以后手持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性能的大幅提高,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有效改善(中国正式于2014年进入了4G时代元年),数字出版必然成为出版业的下一个蓝海,并确信无疑地将会超过传统纸质出版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对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1.3 按需出版与开放获取

20世纪90年代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即POD)技术出现,1997年美国闪电印刷公司(Lighting Print)使用IBM公司开发的印刷设备为一所学校印刷了50万本已经脱销了的著名教材之后,这种技术就开始为出版行业所认可,并迅速风靡全球,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该技术的特点是实现了出版的全程数字化,数字印刷具有即时印刷、按地印刷、按量印刷、可变印刷、随选印刷、直接印刷、快速印刷、永续印刷、绿色印刷等特点。图书馆近年来引入按需出版技术,旨在补充图书馆所需绝版书、减少图书馆藏书复本量以及满足“长尾理论”下图书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开放获取(Open Access)对于图书馆学界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开始于2002年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Initiative)及2003年发布的《关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BerlinDeclaration 0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Science and Humanities)。在2003年以及2004年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分别签署了《柏林宣言》,这些表明了开放获取已经获得了中国科学界以及科研资助机构的支持。开放获取有着传统出版无法达到的价格优势,而随着出版系统与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开放获取的出版价格必将进一步降低。据调查,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比传统出版模式低30%的成本,更为经济,获取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开放获取对于科技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将会愈加凸显。

1.4 维基出版是典型的个人出版模式

维基出版,指利用维基平台进行出版活动。这种出版模式首先需要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维基技术平台,其功能特点主要有:多人协同、开放式创作,通过众多参与编辑的工作者共同修改和完善,保存、修改、对比各个版本,最终使内容不断更新且优化。现在这样的个人出版模式有一起写网、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以及一个、知乎日报等。在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爆炸案中,维基百科首次显现了它的能量,最早的报道来自于维基百科中名叫“莫文”的用户,而截至7月8日零点,已经有超过2500名编辑者参与了编辑,内容丰富详实,易于大众理解。在现如今,维基百科这种出版模式已经为广大的受众所接受,例如美国的WeBook网站就在2008年获得了约500万美元的融资,令人瞩目。

2、新型出版模式下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对策

2.1 按需出版与图书馆的深度结合

在2001年至2009年近十年的高校综合评估活动中,为完成一些硬性指标,例如平均每学生应当拥有80册图书、平均每学生每年新购图书应当达到3册等,高校图书馆突击买书,很多书籍自购入以来便无人问津,并且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同时拥有两个甚至多个图书馆,导致几个图书馆重复购入图书,一些图书馆的复本图书甚至达到了10本,更有甚者达到15本之多,使用率却极低。令人担忧的是,在突击购书完成购书目标这一理念下,图书馆的购书计划并不合理,并没有体现出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这一理念。另据统计,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流通率一般均低于40%,有些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于20%,藏书的60%~80%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些图书馆的藏书零借阅率达56%。目前高校图书馆过多购入纸质资源,其经费往往占据了总购书经费的80%~90%,这样的现象在公共图书馆也并不少见。

使用按需出版,只需与版权提供商签订一定的协议,同时,与区域图书馆联盟之间已有的文献传递服务相结合,当文献传递次数过于频繁或者文献传递无法满足本馆读者这样“小众”的信息需求的情况下,使用按需出版,扩充本馆馆藏。这样也避免了图书馆在采购绝版书、断版书和短版书时面临的采购困难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读者推荐购书发生时,往往需要等待图书馆下次购书时才能一并购买,一般周期往往需要两到三个月,等到图书完成编目、上架等流程之后,读者的信息需求很难保证依然存在。而按需出版,由于其打破了最低印数的限制,正好迎合了小众图书读者需求量低,类型多,满足了“长尾”用户的信息需求。

2.2 开展电子书借阅服务

在图书馆学领域,数字图书馆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前沿话题,图书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数据库的引进中,购买的主要是全文期刊,由于期刊有时效性并且受篇幅限制,多数情况下仅是满足在校师生撰写论文、获取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等一时的信息需求。对于希望了解和学习某种新领域知识的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用户而言,他们只能使用高校图书馆的纸质馆藏,这无疑加重了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的压力。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独立学院,电子馆藏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方便实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享资源,并方便读者不必到馆借阅。当图书馆拥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图书可供借阅时,正如图书馆开展虚拟参考咨询一样,不但免除了读者必须到馆借阅的麻烦,并且可以减少图书馆所需要购置的复本数量,因为一些拥有iPad、平板电脑以及其他阅读设备的读者可以利用电子借阅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更进一步的是,很多读者对于某一本书的需求可能仅仅是该书的某一章节,图书馆亦可以此标准开展图书的部分借阅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而非以往的文献服务。

对于电子书借阅,目前在法律和技术上并不难实现。电子书的借阅意味着在法律上出让产品的使用权,但这在数字出版领域并不多见,因为电子图书其本身成本相对于纸质版的图书而言价格已经较低了。但是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三级价格歧视,通过区分读者对该图书资源的需求程度以及不同读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从有能力直接购买高消费者中赚取最大的利润,同时也保证了自己获得低收入群体的这部分利润。在技术层面,这种模式也很容易实现,例如在国外的亚马逊Kindle和巴诺书店(Barnes&Noble)的Nook已经开始支持电子书借阅功能。2011年3月,BookLending.com和Kindle.me等在线俱乐部开始迅猛发展,其中一些已经吸引了数以干计的用户,这些网站使得陌生人之间也可以相互免费借阅电子书。BookLending的创始人Catherine Macdonald说:“她的网站已经吸引了1.6万注册用户,可供借阅的书籍己经接近2万本。”基于此,笔者建议国内图书馆也应当考虑尝试该模式,这将是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

2.3 将大众参与模式积极融入到馆藏发展中

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学领域引入“门户”概念,国内外大型图书馆与研究人员便开始讨论如何在图书馆建立门户网站以整合图书馆资源,并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使读者热衷参与到建设之中,强调用户至上的原则。在门户的建设过程中,Blog和Wiki也是一个重要的建设部分,并希望集成开放获取等服务,一来解决图书馆各种异质资源并使之整体化,二来吸引读者共同参与,实现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面的交流和互动。而通过开放获取,则可以减少图书馆采购图书和期刊时的经费开支,将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当然,目前国内0A图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还较少,但是我国图书馆可以直接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0A出版项目,例如Springer的0A图书计划,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我国图书馆购置外文图书时面临的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可以为我国未来开展的0A图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小结

图书馆馆藏建设一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数字化图书以及移动浪潮中,针对当下出版模式发生的变化,制定有益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图书馆大力引入数字化馆藏,是对当下用户阅读行为、参与模式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事实上,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浪潮以及其核心思想“分享”的理念下,谁先理解了用户的真实需求,谁先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谁先为用户做出最根本的改变,谁就将会是未来行业的主宰者。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数字图书馆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基于开放获取的图书馆科学数据资源与服务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