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面,另一方面

2015-03-29熊秉元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

当代工人(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台湾大学新台币出租车

□熊秉元(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

一方面,另一方面

□熊秉元(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

坐出租车到了目的地,正在掏钱时,定时器跳了一下,司机要多收5元新台币。双方理论时,车子又往前移动了几公分,定时器又跳了一下,变成要多收10元。可能有许多人会肝火上升,和司机理论半天。

然而,生活里有多少场合,一掷千金而不皱眉;区区10元新台币,买个馒头都不够,由钱的角度着眼,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考虑到成本和收益,除了10元钱,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情绪的起伏也是成本。金钱上的损失加上情绪上的委屈,就超过10元新台币了。这其中有“非货币”的价值。

人们从小到大,面对生活里的各种问题时,总是依恃经验,而不是经济理论。经验的特质之一,是“类似情境类似处理”,有点像是“点的智慧”,即生活里有许多类似情境,凝结成一个个结晶点,以后遇上类似情境,就唤起过去的经验来处理。抽象来看,这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可以降低行为成本。

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则是一以贯之。如果能够跨越诸多分散孤立的点,尝试建立起点和点之间的联结,就可以以经验为基础,加上经济分析,两全其美。

出租车里的10元钱之争是一个点,如果在这个点上,也能想到其他点,如一掷千金而不吝啬、公平的相对性等等,就等于扩充了思维空间,在因应和取舍上,会更平稳笃定。

根据经验操作,是跟着感觉走;用经济分析,是让思维指导行为,即“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

猜你喜欢

台湾大学新台币出租车
乘坐出租车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及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
凭什么
台湾大学陈书梅教授的书目疗法研究述评
台湾大学接收改造中的“国界”与“省界”*
——基于《罗宗洛日记》(1945—1946)的观察
开往春天的深夜出租车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